“一带一路”——圆“梦”之路

2018-01-01 17:52周子煊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中国梦一带一路

摘要:“中国梦”是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所正式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5日访问哈萨克斯坦和10月出访东盟国家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本文将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角度,来论述“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梦”;发展战略

第一部分:一个有传承的战略

“一带一路”是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发展战略。

“一带”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了对抗匈奴,汉武帝在民间广为征召贤才,以求得一使臣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去联络王室被匈奴杀害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这是“丝绸之路”的开端,被称为“凿空之旅”。

“丝绸之路”从产生伊始,便背负着富强祖国、维护周边稳定的伟大和平使命,可以说政治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

建立在政治性基础之上的是经济性,罗马人在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王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之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中国丝绸。遥远东方帝国的丝织品惊艳着西方帝国的同时,来自神秘西域的奇巧也扣动中土人的心弦。

超越了经济性的文化性,注定了这条驼铃满道的古商道不会湮没在漫天黄沙之中。东汉时期,投笔从戎的班超从东都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班超本人在大汉的西疆担任了多年的西域都护,用皇城的礼教文化去濡染边民,他的随从则一直到达罗马,也正是在东汉时期,身毒(今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东都洛阳,将佛教传入了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达天竺(今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东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的主要道路,由于它最初运输的商品是丝绸、瓷器等,因此德国的地理学家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一路”最早也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汉书?地理志》上记载了最初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唐中期以前,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在中原,中国的对外通道主要是路上丝绸之路。唐中期以后,随着藩镇割据以及经济中心的南迁,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唐代时期,广州一直是重要的海港,宋元时代,泉州逐步成为第一大港,在后来的明清时期海禁政策之下,泉州港逐渐衰落,广州一口通商。

“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后半期大放异彩,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得以更好地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是法国的汉学家沙畹。

第二部分:一个有远见的战略

“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指“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变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就国际来讲,“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密切联系中亚、南亚以及亚欧大陆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长期发展战略。对于深化区域间的交流合作、统筹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带一路”可以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双管齐下,拓展开放通道,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深化区域合作。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将形成“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

就国内来讲,“一带一路”是一个“西部大开发”的拓展与延伸。西部地区拥有百分之七十二的国土面积,却只有全国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口,周边与13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是目前的现状之下,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总量只占中国的百分之六,利用外资和外资所占的比重不足百分之十。西部可谓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区人口稀少,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开发价值。因此,要在未来加大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势必需要借助国际舞台。西部,不应当只在国内充当能源供给的角色,更应当在国际上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试炼场。“一带一路”便给了新时期之下急需发展的西部以契机,首先是中亚,其次是南亚,紧接着是西亚,中国与三者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文化交流可以更为频繁,以及基于共赢的和平发展政治战略得以实施,“一带一路”织成一张放射网,而西部则是这张网的核心,是主纲。

“一带一路”的战略是一个有层次的战略。经济贸易合作是基石,通过经济贸易合作,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等项目上加强合作,带来多方共赢。有了经贸上的互惠互利,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之下可以共谈合作。“一带一路”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和平是它涌动的血脉,共赢是它屹立的脊骨。

第三部分:一个能圆“梦”的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时将“中国梦” 正式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核心就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和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逐步并最终顺利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切,都要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个圆“梦”的战略。

“一带一路”具有三重使命。国家富强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上升。“一带一路”作为东西方互联互通的纽带,能极大程度地带动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交往的过程当中,中国一直坚持的互利共赢也会让中国在国际上广受赞誉。与此同时,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不再是观众或者配角,而是新形势、新时代之下全球化再平衡、积极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的導演、主角。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加强、经济实力增加,自然而然带来不可小觑的国际化影响,民族振兴自是不在话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自然会有归属感,其结果就是人民幸福。“一带一路”能让美梦成真。

第四部分:圆“梦”之“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针对我国高产能、低消费,缺内需、剩外汇的现状,首要做的就是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反往常的需求改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让更多的发展红利与改革优惠惠及普通民众”,控制物价的合理范围,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双管齐下,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于外汇也要灵活运用。

从能源角度来看,中国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很高,并且主要通过海上运输进入中国,渠道单一。未来,需要拓展更新的能源渠道,开发更多样的可利用能源,逐渐摆脱对原有能源的依赖,既有利于国,又有利于民。

在以经济贸易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之下,扩大贸易往来、优化贸易结构大势所趋。于我国而言,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商品竞争力,以质量代替数量,合理地运用国际商法,在不损害本国利益的前提之下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共赢。

文化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扩大各国文化的交叉点,用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发展助力。基于文化认同之上的发展建设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一带一路”是传承之路,是发展之路,是和平之路,最终它更是一条圆梦之路。

作者简介:

周子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6级政治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学号:20161132213, 指导老师:苏雪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中国梦一带一路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