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研究

2018-01-01 10:23唐淑缓林丽春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唐淑缓+林丽春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容涉及诸多,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博大精深,高校作为文化知识聚集地,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导航,高校思政课堂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主渠道,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新形势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充分彰显“主渠道”这一平台的核心作用,迎接十九大召开,本文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教师方面,吸收消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二是方法方面,分解、细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贴近生活,三是形式方面,善用网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课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世界在曲折中前进,中国也在挑战中发展,马上就是改革开放40年,今天的我们坐拥前所未有的物质与财富,却也面临史上未料的矛盾与困难,在从历史到未来的关键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第一位的要求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党、关于国家如何才能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集中体现了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思想家们的任务在于认识世界,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从而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走近现实,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观点、正能量的合格公民,是高校思政课堂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作为承担教育主体的教师以及教师在课堂上所摄取的内容、分享的知识、传递的信息,是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話、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最好的传媒。

一、老师方面,吸收消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一切事物均在变化发展中前进,唯一的永恒不变就是不断变化,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也一样在时代的变化中产生一些变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中,高校思政教师这一原本“安静”的燃灯者,也势必要认准形势、找准痛点、树立方向,回归课堂,进行知识的传递、方向的指引,为广大青年学生讲好思政课。

首先,认准形势是一切革命、建设、改革的最主要依据,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关键依据。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实现了坚强的社会制度、扎实的管理框架,另一方面暴露了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前行的步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莅临中国大地。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选择了马克思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指导思想作为政党的精神旗帜,发挥着指引方向、指明道路、凝聚价值取向、统一行动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的思想支撑与思想武器。习近平 “七一”讲话强调,95年来,中国共产党有今日之佳绩,就在于始终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面伟大的精神旗帜,充分显示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价值力量和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彰显了力量也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发挥指引作用,为直面及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更多智慧科学的方案思考。

其次,树立目标是直面并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有力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的实践性,回答时代课题是它的主要使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是在科学回答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发展并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为总目标,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个总目标精进展开,中国道路的目标指向进一步明确。

二、方法方面,分解、细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贴近生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毕竟理论本身也是充满抽象性。如何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进行演绎这些略带神秘的抽象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使得广大青年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工作。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里写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深刻却形象地刻画出了教育的内涵、外延。这也给高校思政课堂演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分解、细化,并把这些抽象而神秘的理论融入具体的生活,进行引证、解析,才能让看起来束之高阁的理论扎实地植根于大地,与广大青年学生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佳的思想教育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来自生活,精选生动的事例、经典的榜样,讲故事、说道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拨动学生心底那根充满生命力,渴望向上、向善之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这样“悄无声息中”水到渠成的达成。国家、社会、个人无一落下,家国天下情怀油然而生。看近期也要望将来,身边的各种所遇之困惑、难题,在激发了人类固有的家乡情怀、不可推卸的国家责任、放眼世界的天下使命的感召下,冥冥中能迸发出力量,直面问题,就能大步向前。这与马克思主义揭露的社会在曲折中发展不谋而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鲜活的生命与色彩。

三、形式方面,善用网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课堂

任何背离社会环境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也一样。网络时代,善用网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更好融入课堂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必须直面的问题。广袤的网络几乎已经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青年一代学生直接是其运用的主力军。通过网络带来的各种思潮、信息,几乎达成共享,高校思政课堂可以善用网络、引入信息化技术,在不断接近青年学生思想的地方凝心聚力,倡导其健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达到统一认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贯与掌握。

灵活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相对单一的宣讲模式,首先与学生建立一定网络联系,组建微信、QQ等,课前布置相关学习内容或主题或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并收集材料,形成小论文,课堂以PPT等形式演绎;其次课堂现场主动出击,邀约学生进行配合,进行即兴演讲、歌曲演唱,并请在场人员进行现场拍录,最终形成成果,学生评委进行打分并点评,将最佳成果进行班级巡回展示,这样既符合网络时代的“体验感”,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将生涩的理论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演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与学习理论的趣味性;最后课后与学生保持“网络联系”,小组群、意见建议群等等均可尝试组建,通过网络可虚拟身份的功能性,让学生可畅所欲言,真理终将越辩越明,教学互助中彼此成长,育人渡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保持学习、保持进步,学习、吸收、消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思政教师责无旁贷,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产生强大的理论自信,才能引领广大学生真学、真信;分解、细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使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更接地气,易懂、好记,;善用网络,走进学生的思潮领域聚集地,熟知新时代学生“网络语言”,发现并引领学生做时代好公民,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与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有力思想保证与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6.

[2]张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政课结合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10期.

[3]颜晓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J].紫光阁,2016年,第8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