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性成格,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

2018-01-02 01:17
教育家 2017年42期
关键词:育人学校文化

顺性成格,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

文 | 周 磊

“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更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他的《教育诗》中对好教育的精彩诠释。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好的教育应充分体现人的生命活力美,理应“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使人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生命之花灿烂绽放,生命之火熠熠燃烧,生命之水欢畅奔流,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世界呈现光彩夺目的景象,拥有一个无比美好的人生。

2013年8月,地处燕山南麓、潮白河畔的西辛小学教育集团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冉冉升起。集团继承了原仁和小学的百年文脉、古朴风韵,也汇集了原西辛小学的生机葱茏、优质丰华。王阔校长带领学校师生,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逐步确立了“顺性成格教育”的文化定位,旨在成就每个孩子不同的风格,为社会发展培育各式各样的可用之才。西辛小学教育集团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教育画卷,所有这一切,都宛如古趣与新声的共鸣,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厚重传统与当今文明有机协奏而升华的诗意盎然的旋律……

传承篇: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有机融合

所谓传承,就是在深入挖掘和梳理学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采撷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和发扬,使之能够长久地流传下来。文学家陈之藩在《剑桥倒影》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可见,文化需要多年的积淀与打磨,因此,文化更需要有效的传承与弘扬。西辛小学教育集团追求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价值导向,既体现在师生的成长中,也体现在学校的发展中。这一切都铭刻着顺义地区的文化印记,延续着仁和小学的百年文脉,渗透着西辛小学的现代气息。

仁和小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成立的高小学堂,属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校,为邑中学校最先成立者,至今已有114年的历史。学校校名几经更迭,从民国时期第一高等小学校、顺义师范附小,到解放初期的顺义县城关小学,再到后来的顺义镇中心小学、仁和中心小学,发展历程可谓是历尽沧桑。仁和小学植根于“仁和”二字的中华文化精髓,坚守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推崇“美德教育”,争创“养成教育示范校”,提出要培养学生“整洁、礼貌、诚实”等十九种美德,开发了“美德在我心”“礼仪传天下”等教育课程。

成立于1996年的西辛小学,走过了生机葱茏、优质丰华的20个春秋。建校伊始就提出“自强不息、争创佳绩”的奋斗口号。在2007年,学校明确了“实施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追求,确定了“让所有孩子都成为幸福人”的育人目标,以“幸福育人育幸福之人”为办学理念。学校围绕“幸福育人”办学特色,基于孩子们的天性和兴趣,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能陶冶身心的艺体社团活动,开发了“幸福相约”“童心看世界”等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追求个体身心和谐幸福的同时,也在传递一种群体间水乳交融的幸福。

2013年8月,在顺应顺义教育优质、高位、均衡发展的要求下,西辛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在王阔校长的带领下,集团以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理念为总领,融合两所学校文化特色,依据教育要“顺天致性”,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遵循道德规范和教育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实现学生本性、德性、智性的统一,具有“仁智和美”的完美发展;并通过多元幸福的五个维度作为实现“仁智和美”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和手段。集团在“顺天致性、仁智和美、多元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品质。

思想篇:顺天致性,自成一格

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所谓教育思想,就是系统论述学校的文化导向,以及这种导向所确立的发展背景,所依托的思想基础,所赋予的教育内涵。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积极进取的西辛人就确立了“顺性成格教育”的文化定位,希望借此给未来一座前进的航标、一种价值的引领、一个行动的指南。

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这套理论完全站在尊重每个人不同潜质的角度上去唤醒、启迪和激励每个不同的生命,让他们能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从而发挥优势,走向成功。“顺性成格教育”正是以此作为理论基础进行建构的。

“顺性成格教育”就是要做“顺天致性、自成一格”的教育。所谓“顺性”,出自“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源于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说“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寓意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实现其自身的习性。“育人”正如“育树”,树有其生长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孩子的成长更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成长规律。要研究和发现每个成长个体的天性特点和个性潜能,这是教育之本。

“成格”是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源于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即人才的标准不应千篇一律,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清代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中也有云“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其中“自成一格”既代表了人独特的“品质风格”,“格”字也寓意了“君子之行,知圆守方”的社会要求,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合乎规范。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教育的使命便是成就每个孩子不同的风格,为社会发展培育各式各样的可用之才,这也正是“顺性成格教育”的内在价值要求。

“顺性成格”的提出,凝聚了集团全体师生和家长的智慧,其提出是基于内外结合的四个维度,一是传承合并之前仁和与西辛的文化传统;二是满足当下教师和家长对文化的需求和期望;三是体现亘古不变的教育发展规律;四是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基于上述四个维度的思考,西辛人提出并积极践行“顺性成格教育”。无论是学校的文化传统、家长教师的文化选择,还是基本教育规律和现代教育趋势,都表达出学校文化应传递出尊重孩子天性、发展孩子个性、促进孩子特长发展的教育导向,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和自主选择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条个性化成长路径,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所期待的风采和品格。

理念篇:让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对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办学理念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师资、生源、组织结构等要素。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能把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西辛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独具一格的教育命题——顺性成格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师生的心灵,成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风向标和指路明灯。

办学目标——底蕴深厚的文化名校、生机蓬勃的现代学园作为由百年仁和与现代西辛融合而成的西辛小学教育集团,既要充分体现两所学校对传统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更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为广大师生共启发展愿景,引领学校走向辉煌。

底蕴深厚的文化名校。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德,继承仁和百年的文化积淀和育人传统,致力于成为丰实文化底蕴、弘扬先进文化的知名学校。

生机蓬勃的现代学园。站在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前沿,站在集团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通过发扬创新精神,激发现代化发展的办学活力,让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让教师多元幸福地发展。

>>文化体系内涵图

办学特色 ——多元智能提供多元选择作为“顺性成格教育”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站在尊重每个人不同潜质的角度上去唤醒、启迪和激励每个不同的生命,让所有孩子能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从而发挥优势,走向成功。为此,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为“多元智能提供多元选择”,即通过创建多元体验,提供多元选择,让每个学生优势发展,让全体学生多彩绽放。

多元智能。开展“顺性成格教育”首先要从发现不同孩子的优势智能入手,其背后是对孩子多元智能的一种认可和挖掘。“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九大智能,就是西辛人走进每个孩子内心世界的切入点。

多元选择。发现孩子优势智能的目的是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学校秉持多元培养的思想,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多元选择的通道,提供多元体验的机会,搭建多元成长的平台,开创人人不同、人人精彩的局面。

师生篇: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2014年9月9日, 习 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辛的育人目标,学校进行了校本化改造,形成了西辛特色的“四有”教师观。在王阔校长看来:“顺性成格教育”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基于“顺性成格教育”的主线和育人目标的设计,构建了西辛“四有”教师的特色发展体系。

成为有情意、有智慧、有胸怀、有视野的现代教师现代教师是学生思想品行的表率者、兴趣爱好的发现者、个性特长的培育者、学业成就的引路人,博学多才,胸怀宽广、视野高远、锐意进取是他们的闪亮标签。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西辛小学教育集团努力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氛围,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强化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从而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四有”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与满足。

有情意,就是“尊贤爱才,仁人爱物”,是教师为师立身之根本。作为一名教师,应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师生距离,滋润学生心田。“有情意”是对“尊仁”的呼应,既强调教师仁德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仁者”之于教师的为人之本。

有智慧,就是“慧眼识人,启智明人”,是教师成长提升的学习目标。智慧型的老师,应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等多方面深厚的知识储备,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在各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有智慧”是对“明智”的呼应,既强调了教师智慧的关键性,也表达了“智者”之于教师的目标指向。

有胸怀,就是“尚和去同,共生共长”,是师生相处的基本原则。一个胸襟广阔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能够与他人和睦共处、和谐共进的人。“有胸怀”是对“尚和”的呼应,既要求教师用好课堂讲坛,用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也表达了“胸怀天下,携手共进”的师生相处之道。

有视野,就是“美益求美、立人达人”,是教师生涯发展所追求的境界。“有视野”是对“立美”的呼应,既要求教师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也表达了教师“立身行道,美行加人”的教育追求。

成为会做人、会学习、会共处、会生活的现代公民在打造“四有”教师的同时,西辛小学教育集团秉持“顺性成格教育”的理念,确立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即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共处、会生活”的现代公民。现代公民是使学生成为能够融入时代,融入社会的人,既拥有社会参与与贡献、交流与合作、创新创造等现代素养,也具有热爱国家,关心他人,遵守规则等公民素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共处”“会生活”,是现代公民的标志,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美丽的校园

>>朝气蓬勃的教师团队

>>师生在一起其乐融融

西辛人在培养“四会”学子的过程中,清晰地意识到:做人的根本是“尊仁”,学习的目标是“明智”,共处的原则是“尚和”,生活的境界是“立美”。因此,“仁智和美”成为西辛小学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了进一步深入挖掘“仁智和美”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核心素养,西辛人聚焦于“顺性成格教育”中的“成格”二字。“成格”首先是涵养做人品格,拥有美好的“品性”;其次是修炼行为标准,具备良好的“能力”。为此,学校找到了核心素养细化的维度,即“性”与“力”,两者结合便是学生的风格,从而实现“顺性成格教育”所揭示的“顺天致性、自成一格”的价值内涵,也有效解决了顺性之自由与成格之规矩两者的辩证关系。学校逐步构建了西辛小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对应核心素养形成了“八性八力”的素养指标,包括品格和能力。

八性与八力的素养指标不仅与国家提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进行了对接,还丰富了其塑造的多种形态和多条路径。比如人文底蕴,在品格方面表现为利他性、包容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关爱力、理解力、合作力和审美力。再比如学会学习,在品格方面表现为自主性、思辨性、参与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学习力、探究力、合作力、审美力和实践力。

无论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朱熹的“各因其材”;无论是叶圣陶的“教育是农业”,还是陶行知的“尚自然,展个性”,都是主张要尊重每个人的本我天性和发展规律,成人之长,去人之短,顺乎天而应乎人,得一势而成一格。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上,全体西辛人将心怀“顺性成格”之文化向往,力行“多元智能”之育人模式,高扬“仁智和美”之素养风帆,共承“唯善呈和”之治学精神,在通向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以培养合格并优秀的现代公民为己任,继续前行,为顺义区教育的二次创业和中国教育的深化改革贡献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育人学校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