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调控探讨

2018-01-02 05:50李嘉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初中体育

李嘉林

【内容摘要】就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来说,由于存在着淡化运动负荷的现象,使得青少年体质出现了下降的现象。所以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要把握好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好合理化的调控工作,同时还要从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入手,提升学生的身体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运动负荷调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运动负荷 调控措施

对于运动负荷来说,就是在练习时需要承担的生理负荷,其中也就包含了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两种。在体育教学中只有保证运动负荷上的合理性,才能提升运动道德效果。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做好演技工作,做好安排与调节工作,提升锻炼的效果,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一、现阶段我国学生的体育现状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在体质健康上得到了改善,形态发育也呈现出了不断提升的趋势,营养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对于体能素质等来说,却存在着耐力与柔韧性不足的现象。所以说虽然然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发展比较好,但是在体能素质以及肺活量等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超重或是肥胖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近视率也在增加,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学生体能上的发展。

二、进行运动负荷调控的意义

首先,体育运动负荷。当学生参与到特定的体育活动后,那么也就需要承受特定的运动负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运动负荷中主要包含了负荷量以及强度等。在运动中学生往往会承担运动负荷,而在生理上运动负荷还是根据特定的指标来设置的,所以要避免出现过高或是过低等现象。在开展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合理的设计运动负荷,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运动效果。其次,做好调整与控制。为了完成将教学任务,教师要做好适当的调整工作,同时还要从这一层面入手,做好不同课时上的体能锻炼与强度训练设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持优秀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乐趣性。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所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直接关系到了锻炼的效果。所以在进行运动负荷调整时,要综合分析好学生的特点以及身心健康情况。通过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此来选择合理的运动负荷。从具体上来说,就是要从学生能够接受的体能锻炼负荷量上出发,做好有效的控制与调整工作。最后,在调整负荷时还要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性,当学生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时很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从保证学生健康的角度入手,适当调整运动负荷,同时也要把握好运动的规律,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健康发展需求。

三、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调整的措施

1.做好运动负荷设计

在备课中要从合理设计入手,保证运动负荷的有效性,同时还要综合好教材与学生因素,教师也要掌握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性别与体质等来进行有效的分析,保证运动负荷安排上的合理性。在面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时,有着不同的运动负荷,如跳高跳就是属于速度爆发型的项目,而体操则是从培养学生灵活性上来进行。所以说运动负荷要从合理安排运动项目要求上出发,做好有效安排工作,结合好不同类型的体育课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出运动负荷的调节作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教师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2.做好负荷节奏上的调整工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机能能力以及活动变化规律等方面出发,综合好學生的特点与教材中的内容,确定出合理化的教育内容。教材与器材作为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入手,综合好季节与气温等因素,确保教育的合理性。

3.做好课堂教学的调控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精心设计入手,做好合理化的组织与调动工作,避免学生出现排队等待等现象,通过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避免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而出现的厌烦等情绪。所以为了利用好时间,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避免让学生单纯静止休息,而是要采取讲解与示范等方法来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观察与研究。如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全班教学以及分组教学等方法上来进行,以此来将学生带入到练习中去。由于受到场地以及器材等因素的限制,所以使得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教育中就教师要从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入手,做好分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保证教学的灵活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控制好学生的运动过程

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要从各项运动上出发,控制好运动过程。同时还要从总运动负荷入手,以此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在教育开始阶段中要先给学生设计出相对较小的负荷量,当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后要随之进行调整,以此来培养好学生的承受能力。通过把握好运动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舒适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动接受运动负荷,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做好合理化的调控工作,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曼真.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调控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24):185.

[2]张纬杰.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J].当代体育科技,2016, (35):150-151.

(作者单位:广东省连州市慧光中学)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初中体育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建议
论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