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赫玛尼诺夫双钢琴作品《船歌》看浪漫主义音乐特征表现

2018-01-02 01:58徐爽爽
音乐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船歌

徐爽爽

摘 要: 双钢琴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中的瑰宝,双钢琴《第一组曲》(《音画幻想曲》)正创作于他才华横溢的青春期。其中,第一首《船歌》细腻的旋律线条充满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煽情因素和忧伤色彩,将他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研究和分析双钢琴《第一组曲》中的《船歌》,剖析其音乐表达方式,其意义在于可从该作品窥探俄罗斯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特点,更加细腻地了解拉赫玛尼诺夫以及他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船歌》;音画性;浪漫主义音乐

中图分类号: J6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8)03 - 0026 - 08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8.03.005

謝尔盖·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俄国卓越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19世纪末期,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无形的巨大力量影响着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风格。受此影响,主流作曲家的创作方向发生了很大改变,创作风格力图摆脱浪漫主义的束缚。此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语言编织自己的作品。经历过革命、战争和20多年流亡岁月的他,人生的经历是其个性化创作的不竭源泉,因此他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时常充满爱国情怀。但无论时境如何,他依然坚持内心的纯真,保持自己对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爱意,不仅通过创作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无穷魅力,还融入了复杂的情感,将灵魂注入到音乐中,震撼心灵。他将浪漫主义的音乐结构以自己独特的手法进行创新,让浪漫主义与俄罗斯这片广阔的疆域完美结合,让两种音乐得以共同发展,这也是他的作品有着强烈时代烙印的原因之一。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可分为早期(1885—1900)、中期(1900—1917)和晚期(1917—1943)3个时期。早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和画作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灵感,他满怀对音乐的热情,创作了许多成熟的音乐作品,如《音画幻想曲》 《幻想曲小品》等。那时的拉赫玛尼诺夫才华横溢,没有受到战争与颠沛流离之苦,他的很多作品都深受演奏家青睐。他的一生谱写了多首双钢琴作品,例如《音画幻想曲》 《第二组曲》 《俄罗斯狂想曲》和《交响舞曲》等。

《音画幻想曲》(1893—1894)由4首钢琴小品组成,分别是《船歌》 《夜色情意》《泪水》 《复活节》。从作品的标题中便能感受到作曲家萌动的情愫,进而联想出一幅幅富有色彩的画面。《船歌》这一题材是肖邦、柴可夫斯基、福雷等多位作曲家作品中的瑰宝。肖邦的《船歌》在忧愁中夹杂着一丝孤独,作品中复杂的和声、调性、音乐层次和旋律线对演奏者来说是高难度的精品;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是大家十分熟知的作品;福雷的《船歌》写了13首之多,糅合了古典主义和法国浪漫主义的特有元素;拉赫玛尼诺夫的《船歌》贴近柴可夫斯基的“俄式风格”,虽然是早期作品但在风格上已经非常成熟,甚至已经明确了以后创作风格的方向,他用一个新高度将忧伤之感融入到作品中,将浪漫情怀发挥到了极致。

一、“音画性”色彩

本文关于“音画性”一词的使用是基于标题《音画幻想曲》中的“音画”而来。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此曲时内心情绪和画面感融为一体,浪漫主义风格气息浓厚。《船歌》是这组双钢琴作品中的第一首曲目,音乐未启先附上一首如诗般伤感的序词(谱例1),以古典浪漫式的忧伤拉开音乐序幕,预示整首《船歌》的音乐情感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失恋的忧伤和回忆,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当时心境的映照。诗歌的引用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比如,浪漫主义音乐巨人李斯特在《爱之梦》《宗教与诗的谐音》等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诗歌的文字,让人准确感受音乐将表达的意境。

整首作品以3/4拍、小快板进入,让整个乐曲在含有期待的旋律感中进行,除了温婉的情意,还夹杂着浓浓的忧郁之情。g小调的使用烘托了旋律中的忧愁感,音乐在不经意间触动心灵。拉赫玛尼诺夫非常擅长运用小调来表达和影射自己悲悯与忧郁的情怀;用一个小的动机逐步拓展,保持声音的纯净和音乐画面的色彩感。在谱例1中,第一钢琴的琶音像平静的湖水泛起点点涟漪,一层接着一层,我们可以从音乐中感受作曲家流动的思绪。第二钢琴姗姗来迟的主旋律静谧而略带伤感,旋律如话音未落思绪又起,充满失落的情意,犹如孤独的人在歌唱。第一钢琴高音部分,音色在明亮与柔和中恰到好处地交替,伴随细腻的旋律,心里那一抹柔情冉冉升起,低音始终延续着浅浅的忧伤。开始处中、高音区的互相呼应,使得整个第一部分曲调听起来和谐,内心却泛起层层涟漪,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中流动的思绪随第一、第二钢琴继续交织着第一主题,作曲家娴熟的写作技法让浪漫的抒情音乐变得更加丰满,饱满的和声映衬出失落忧伤之情,双钢琴的特色开始展现。在谱例2中,第一钢琴的情绪跳跃灵动,随着主题的推进,线条逐渐明亮,故事情节继续展开;第二钢琴依然延续主旋律,只是右手的高八度主题仿佛在忧伤地吟唱,左手声部如中提琴般绵长幽婉,柔和而坚定。第一钢琴右手明快的小连线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感和轻盈感,左手上下行跳音则与第二钢琴左手形成鲜明的音色和音乐性格对比。第一钢琴沿用了《船歌》开始的分解和弦和节奏特点,整体乐句呼吸更长,显示出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船歌》中部转至G大调,之前伤感的氛围在此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大调的主题旋律登场后音乐变得明朗、轻快,音乐的画面感产生安慰与希望之意。在谱例3中,第一钢琴织体与情绪变化不大,基本为三拍一组的琶音进行,如柔美沉稳之声,贯穿整首乐曲。第4小节引入女中音般的歌唱性旋律,演奏时不仅要细心聆听对方节拍,还要很好地处理在琶音中穿梭的主旋律,避免旋律被琶音掩没而破坏了连贯性。第二钢琴右手背景式颤音与第一钢琴的琶音相互呼应,伴随第一钢琴主旋律出现的是第二钢琴极具色彩性的跳音,如水晶般清澈透明。每个乐句由弱拍十六分音符开启,多变的旋律充满了俏皮之感,与第一钢琴有着戏剧性的变化,第一钢琴含蓄地表达内心向往,而第二钢琴迫切地表达内心憧憬。调式的转变又带来心境和音色的变化,与之前内心活动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整体的结构感和音乐的层次感,这源自于拉赫玛尼诺夫运用了传统的结构进行创作,使得整个音色的艺术空间蒙上一层浪漫气息。

二、“音画性”形象

《船歌》所传递的音乐情绪正是拉赫玛尼诺夫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跟随音乐的展开可以想象音乐所塑造的画面。双钢琴因为两架钢琴的重奏音响让听觉的想象空间变得极为丰富,刻画多样性和层次感的音色是拉赫玛尼诺夫所擅长的,正如一副水彩画,远近的色彩随着墨彩浓淡而有了立体感。他对音乐层次和旋律的把握使得音色更加丰富,双钢琴这种演奏形式也更加出彩。当然,这需要演绎者精湛的钢琴技巧和对作品层次性、多样性的高度贴合。在学习时要仔细分析不同触键、呼吸、语气,将其合理运用在不同的乐句分层里,以演绎出具有戏剧性色彩的场景。

双钢琴创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两架钢琴的音色。如谱例4、谱例5是两个相似乐段中的不同乐句。谱例4中两架钢琴均用很弱的力度演绎,第二钢琴则以三连音构成减小七和弦,除旋律更加流动外更加强了小调的特性。谱例5中两架钢琴各自担任自己的角色,第一钢琴高声部在十六分音符织体中流动,散发着托卡塔式光彩,悠长的乐句伴随八分音符的跳音酝酿着内心的伤感。第二钢琴旋律依旧如初,代表作曲家内心挥之不去的忧伤始终未变。第一钢琴仿佛内心的另一个声音,两种声音如对话般将内心的感叹倾诉出来,伴随优美的旋律描绘出古典浪漫主义色彩的哀愁与渴望的心境。

谱例6的音乐句型在《船歌》中出现多次,第一钢琴右手悠长轻盈的乐句写法是典型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快速跑动的音型表达出作曲家内心的彷徨;左手跳音音程透出一种愉悦之感。第二钢琴右手以大气连贯的八度对第一主题进行声音拓展,加上左手沉稳的和弦,整体音响宽广而厚重。而第一钢琴涌动的音符仿佛在对第二钢琴诉说着新的期盼,对话性的片段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怆与期盼,让我们看到音乐背后情感丰富的拉赫玛尼诺夫。

谱例7的音乐句型在《船歌》中也是频繁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中部转调片段,以G大调全新音乐素材反衬钢琴绵长沉郁的旋律,进而塑造出真实、饱满的人物内心声音。在本例中,第一钢琴双手琶音在不同音区重复出现,右手长时值音符像木管一样作有力的支撑,琶音与长音相互呼应,饱满而坚定的和声庄重地奏出祈祷般的歌声;第二钢琴快节奏的和声群在第一钢琴引导后急不可耐地流动起来,每小节的八分休止符加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因此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有着完全不同的音乐性格。第一钢琴要弹奏得深邃而稳重,长时值音是饱满的三拍,触键时多用手臂和肩背控制下键速度来调节音色是否圆润;第二钢琴要弹奏出饱含期待而又不安的内心,因此需要灵巧均匀的手指触键来演绎活泼而有光泽的和弦音色,表现出音色不断变换的灵动感。两架钢琴不同的旋律性格各自发挥细腻迷人的魅力,由音色特性带来的多层次画面感在相互交织中形成。

《船歌》的结尾,依然沿用前面歌唱性的分解式和弦,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仿佛是二重唱(谱例8)。第一钢琴力度由“ p ”开始,十指要准确奏出干净的声音;最后2个琶音和弦时值较长,因而用“ mf ”力度奏出,需要手指和呼吸共同配合,弹奏出意味悠长、音色饱满的终止和弦。第二钢琴倚音般的三连音型,像是单簧管犹如波浪般的音色流动,旋律逐渐进行至低音区,显示出作曲家内心掩饰不住的哀伤,忧伤的感情色彩经过独特的音色处理后,与第一钢琴的和弦完美契合。一、二鋼琴相反的乐句走向,让音域逐步拓宽,营造出越来越宽广的视觉画面,结束时两架钢琴先后以惯用的琶音形式结束在g小调主和弦,忧伤的气氛让音乐如回忆的思绪随风逝去。

三、浪漫主义音乐特性表现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既传承了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又开创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将新的音乐形式运用到创作中。在浪漫主义音乐中,最显著特征便是音乐自由随心,侧重用抒情和描写表达个人情感。相比同时代其他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显然更着重于抒发诗情画意之感。因为他除了深受肖邦、李斯特等人的典型浪漫主义音乐色彩感染外,还受到年长于他的柴可夫斯基的影响,作品中的乐句总是舒展流动的,悠长的乐句如诗歌般传颂他内心的敏感和忧郁之情。这种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他身上仿佛是一种必然结合,客观呈现了俄国浪漫主义的音乐精髓。

双钢琴演奏是拉赫玛尼诺夫喜爱的表演方式之一,作品《音画幻想曲》从标题中便能明确感受到作曲家赋予作品的艺术形象,可见“音画”一词在这组双钢琴作品中有明确的音乐指向。拉赫玛尼诺夫的双钢琴音乐作品绝大多数塑造的是悲剧形象,带有情感压抑的因素,且常常伴有持久的音乐冲突。《船歌》是各种新式、奇异并存的音乐环境下对话传统音乐纽带,传统的构思、两架钢琴的演奏形式让《船歌》随着音乐的推动和音乐色彩的转换,勾勒出既有失落、忧伤之情,也有挣扎、期望的思绪,塑造出极具画面感的音乐作品。

“有关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很重要一点就是:在一定限度内,它是以完美可信,并且个性鲜明而令人感动的……他用几个小节的音乐就能建立起自己的风格特征。” {1} 《船歌》正是作曲家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主题温婉细腻的旋律是对内心感受的丝丝入扣,感叹爱情的动机引导着旋律走向,线条明朗而清晰。拉赫玛尼诺夫十分擅长在创作中对乐句进行细腻的刻画,第一、第二钢琴各自的轮廓和色彩,让“音画性”的音乐描述突显特别,两架钢琴的音乐形象推动了全曲的悲欢交织。情绪里的抑与扬用浪漫主义特征音乐勾勒,以长乐句描绘内心矛盾,忧伤之感随处可见。

综上所述,《船歌》具有紧密、互补的音画色彩和富有个性的音乐形象,对于传承浪漫主义音乐具有历史意义。传统的浪漫主义音乐能在追求突破创新的当时受众人肯定与欣赏,这与拉赫玛尼诺夫与生俱来的音乐气质和他本人的努力创作有关。《船歌》将浪漫主义音乐写作技巧与内心的抒情高度结合,自然流露的情感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向世人传递哀伤和遗憾。这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仿佛一位灵魂的歌者,用心歌唱着生命的真谛。

本篇责任编辑 张放

参考文献:

[1]宋钰琪.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以《音画练习曲》op.33nr.7为例[J].音乐大观,2014(1).

[2]侯陌濛.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之本体分析与多元音乐风格探析[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4.

[3]孟晓,刘雅冬.坚守传统,诠释浪漫——拉赫玛尼诺夫晚期钢琴协奏曲美学风格探析[J].音乐创作,2014(11).

[4]蔡立艳.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审美风格探究[J].戏剧之家,2015(6).

[5]张敏.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创作及美学风格[J].音乐天地,2014(1).

[6]王杨.由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管窥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美学追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船歌
熊轲
往事
简析福雷《船歌》第四首 献给埃内斯特·肖松夫人
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创作和演奏分析
论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
《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六月-船歌》艺术创作风格赏析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
听听那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