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理论探讨太极拳治疗失眠的原理

2018-01-03 03:40肖战说胡佩汪九重黄明艳刘帅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营卫脏腑

肖战说 胡佩 汪九重 黄明艳 刘帅

(1.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10;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睡眠养生学
SleepHealthPreservingScience

从中医理论探讨太极拳治疗失眠的原理

肖战说1,2胡佩1,2汪九重1,2黄明艳1,2刘帅1

(1.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10;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太极拳是一种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拳术,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失眠有着很好的改善及治疗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太极拳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等相关理论的探讨及分析,为太极拳干预失眠及其推广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以期使太极拳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失眠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或干预中。

太极拳;睡眠;中医理论

太极拳不仅是中华传统武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拳种,更是一项承载了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在其形成过程中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理论、导引吐纳术等中医学理论交融互鉴、完美整合。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舒展大方、古朴飘逸、中正安然,能调节呼吸、协调肢体、调畅气血、平衡阴阳[1],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现代研究也表明太极拳有助于多种慢性疾病的康复[2]。尤其是对失眠,太极拳有着显著疗效。太极拳动作能够让肌肉放松,进一步能使精神放松,从而有助于睡眠。现从中医理论角度试析太极拳治疗失眠的原理。

1 失眠病因病机概述

失眠是指睡眠发生或维持出现障碍,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进而影响生活及健康;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表浅,或多梦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者彻夜难眠[3]。其病因病机纷繁复杂,但总不离阴阳失和、营卫失调与脏腑功能紊乱这两点原因[4]。

1.1 阴阳失和 营卫失调 营卫失调、阴阳失交是失眠的重要病机[6],这一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言“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营卫之气各行其道,则能夜寐安。若营卫之气功能紊乱,则如《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口问》篇载“卫气昼日行,于阳液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故此阳入于阴,即阳气尽则卧,而阴气尽则寤[5]。其后《诸病源候论》“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人体阴阳消长决定了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活动,“卫气不得入于阴”与“营卫之气衰少”而致失眠,阴阳失交致使阴虚不能敛阳,使阳气不得入于阴分,阴阳失和,阳浮越于外,导致失眠。

1.2 脏腑失调 功能紊乱 失眠的另一重要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调节失常,《素问·病能》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说明失眠还可因心、肝、脾、肺、肾的五脏功能失调而导致。如《古今医统》载“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心火独亢而不寐者。”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而致失眠;《内经》载“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则中焦升降失司,枢纽废弛、浊气不降,上扰心神则产生失眠。《血证论》载“肝藏魂人瘩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肝主疏泄,条畅气机,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气机不畅,气血紊乱,使阳不潜于阴,阴阳失交而不寐[6]。

2 太极拳治疗失眠的疗效及作用机理

2.1 研究表明太极拳对缓解失眠疗效显著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失眠有着显著地改善效果,如Irwin MR[7]等将112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太极拳治疗和健康教育对照,经治16周后以通过PSQI评价睡眠改善质量,睡眠质量差患者在通过太极拳锻炼后,PSQI总得分显著改善(P<0.001),发现太极拳能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李超[8]等将150例失眠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分别为太极拳组、养血安神糖浆组、太极拳结合养血安神糖浆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三组的要有效率分别为76%、56%、81.63%,三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项研究表明太极拳治疗失眠却有疗效。以上研究从临床观察上明确了太极拳治疗失眠有效,也有学者从理论研究论证了太极拳治疗失眠的可行性,如Lan C等[9]通过研究认为太极拳以放松的舒展运动配合深长呼吸的冥想活动,通过放松达到精神和身体的放松,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并且可以将太极拳运动作为慢性疾病患者的一项自我管理策略。太极拳对失眠的改善疗效确切,但缺乏更加深入的机理研究。太极拳融合阴阳、五行、经络等理论,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属于中医导引术的范畴,可从中医理论深入探讨太极拳治疗失眠的机理。

2.2 从中医理论探讨太极拳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 太极拳锻炼动静结合、动作缓慢柔和、精神放松、思想集中,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长时间地练习,能够起到调和营卫、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畅行气血,调节脏腑、恢复功能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2.2.1 平衡阴阳 调和营卫 平衡阴阳是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治疗思想,太极生两仪,两仪即为阴阳,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人身即为太极,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即为阴阳的相互作用[10]。《素问·生气通天论》谓:“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保持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无疾的关键,而太极拳运动无处不阴阳,处处皆阴阳,其锻炼的重点就是平衡阴阳。太极拳理论根于阴阳学说,在练拳过程中不仅一招一式需要步伐轻灵与沉稳协调,还需要明白刚柔、进退、开合、屈伸的虚实矛盾的阴阳变化。如“虚灵顶劲”要求将神意上提的同时还需要“气沉丹田”使呼吸绵长缓沉下入丹田,这样上下协调,以达“清气在上,浊气在下”,从而调整阴阳气机,使得体内阴阳二气各司其职、平衡运转。营气属阴,卫气属阳,阴阳平衡后,营卫二气各行其道,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平衡相互为用。如此阴阳平衡、营卫调和,白昼时卫阳走表而卫外,营阴内守而安内;夜间阳入于阴、阴阳相合而寐安。

2.2.2 疏通经络 畅行气血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灵枢·经脉》提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疏通经络对去病除疾、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失眠的治疗中,疏通经络、畅行气血也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经络疏通的情况下更易助眠[11]。而太极拳运动有利于疏通经络,首先,太极拳在放松的状态缓慢运动,能够增加训练时间,小强度长时间,不仅有助于肌肉的锻炼,而且能够锻炼经络。其次,太极拳势全身运动,每一个拳势能够锻炼不同的经络,如“白鹤亮翅”一式,充分舒展上肢,升降相合,能够锻炼手三阴经;“搂膝拗步”一式,以腿带腰,转腰带手,能够很好地锻炼足三阳经,“行步云手”一式,以脊柱旋转带动上肢运动,能够运动脊柱,锻炼任督二脉。太极拳不同的动作都有着不同的锻炼效果,有益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疏通,使得周身气血如环无端的运行,从而维持人体气血的动态平衡,经络通则百病除,对失眠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12]。

2.2.3 调节脏腑 恢复功能 脏腑功能紊乱是失眠的病机之一,五脏功能失常,如心肾不交、脾胃不和、心脾两虚、肝阳上亢等都可能导致失眠。太极拳运动能够调节脏腑,并帮助其恢复功能。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基于八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而现在有研究认为这八法锻炼得当直接可以调整脏腑。掤法能补肾,捋法能清心,挤法能疏肝,按法能肃肺、採法能通大肠、挒法能补脾、肘法能滋胃、靠法能利胆[13]。在太极拳中,这八法都是联合锻炼,作用于五脏六腑,如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究其根本为肾水不足,心火亢盛。太极拳的锻炼通过前掤之劲而命门后突,鼓荡丹田,以此滋补肾水。清末太极名家武禹襄指出太极拳必须“主宰于腰”。通过腰系的左右捋、採之法,旋腰转脊带动四肢的屈伸、旋转、收展从而形成的一种以脊柱为轴的缠绕运动,会对命门穴、肾腧穴、志室穴乃至体内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刺激作用。这相当于一种自我的按摩,使脏腑气机运转流利,肾部日益充实,从而达到补肾的功效。肾水足则能上奉于心,以水济火则心火不炽,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自然可以治疗失眠。

3 小结

综上所述,从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和、营卫失调与脏腑功能紊乱。而太极拳运动因为其动静结合、缓慢柔和、舒缓精神等特点,使身心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在这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下长时间地练习,能够平衡全身阴阳,调和营卫之气;锻炼不同的拳式以锻炼不同的经络,达到疏通经络,畅行气血的作用;通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来调节脏腑功能。太极拳的这些功效能针对失眠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失眠。

[1]孙亮亮.太极拳的中医学理论阐释[J].陕西中医,2013(12):1696-1697.

[2]陆颖,李洁,肖斌,等.国外太极拳临床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1717-1721.

[3]张鹏,赵忠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63-367.

[4]马捷,李峰,宋月晗,等.失眠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5):106-108.

[5]林美玉,杨颕辉.论睡眠卫生与《黄帝内经》对失眠之认识[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4):239-242.

[6]张天华.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8):132-133.

[7]Irwin MR,Olmstead R,Motivala SJ.Improving sleep quality in older adults with moderate sleep complai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ai Chi Chih[J].Sleep,2008,31(7):1001-1008.

[8]李超,于芸,徐凤励.简易太极拳对社区老年人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10,31(S1):66-67.

[9]Lan C,Chen SY,Wong MK,et al.Tai chi chuan exercise fo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e983208.

[10]李岳,周鹤,沈宇平,等.从阴阳平衡解析“太极拳”养生之道[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149-150.

[11]张晓非,杨青春.道教睡眠理论与经络催眠的比较[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40-42.

[12]庞军,杨扬,唐宏亮,等.浅析太极拳运动体现的中医养生之道[J].四川中医,2007,25(10):168-168.

[13]王莉,项丽静.太极拳与中医理论关系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5):4-6.

DiscussiononthePrincipleofTaijiquanTreatingInsomniafromtheTheoryofTCM

Xiao Zhanshuo1,2,Hu Pei1,2,Wang Jiuchong1,2,Huang Mingyan1,2,Liu Shuai1

(GraduateSchoolof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10;2Guang′anmenHospitalof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

Taijiquan is a fu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boxing.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hown that Taijiquan has a good improvement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n insomnia,which has a very high value of Medicine.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and the effect of Taijiquan in balancing yin and Yang,harmonizing the camp and guard,dredging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which will provide sufficie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aijiqua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promote its popularization.It is expected to make Taijiquan better applied to the recovery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insomnia.

Taijiquan;Sleep;Theory of TCM

肖战说(1992—),男,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皮肤病,E-mail 350983152@qq.com

刘帅,女,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E-mail: smile_shuaishuai@hotmail.com

R338.63;R214

A

2095-7130(2017)06-393-396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营卫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