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昂:“飞豹”的非凡意义

2018-01-03 12:54王昂高丽萍
军工文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试飞员研制队伍

王昂 高丽萍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歼-20、歼-10B、运-20等众多中国飞机争奇斗艳,尽显中国飞机制造业自主创新取得的喜人成就和中国战机的威武雄姿,令世界瞩目,像我这样的“老航空”也感慨万千。此情此景,使我想到了“飞豹”,想到了“飞豹”飞机的研制成功所具有的特殊重要的意义。“一花引来万花开”,可以说,是“飞豹”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中国自主研制飞机的新跨越。

“飞豹”飞机既是歼击机,又是轰炸机。它的成功研制,意味着我们国家自此走上自主研制飞机的新道路。这型飞机自身拥有多种优势,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其性能特点是航程长,作战时达到1700多公里;载弹量大,既可以发射导弹,又可以扔炸弹;而且它还是超音速的。从一型军事装备来讲,一型航空装备往往为一个军种服务,海军对海作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但是“飞豹”飞机既能以满足海军海上作战需求为主,又能够同时满足空军超低空攻防、打击地面目标的需要。这种设计要求是很难达到的。

没有自主研制的作战适用飞机是悲催的。1974年,个别国家对我国挑衅,企图霸占我国的西沙群岛。西沙海战时期,我国海军派出舰艇前去作战,打伤了敌方四艘舰艇。当时海军提出,如果有空中支援力量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但遗感的是,当时我们没有适用的飞机,无法提供空中支援力量。海军装备建设迫切需要有一型能够在海上作战的飞机, “飞豹”生逢其时,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这种需求。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飞豹”飞机艰苦卓绝的研制历程非常充分地诠释了这句话。

首先,歼击轰炸机是一个跨机种的崭新概念,设计是全新的,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而且,没有原准机,即飞机设计时的参考机型。俗话说,照猫画虎。原准机就是画“虎”时参照的那个“猫”。可这一次我们研制“飞豹”时,就没有“猫”可以作为参考,完全靠自己探索前行,难度是非常大的。

在“飞豹”飞机研制试飞的整个过程中,共出现了1976次故障。故障量之多,在历次飞机的研制当中都是非常少见的。同时,出现了危及到飞行安全的严重故障13类。

当时,我担任行政总指挥,这些情况我是最清楚的,有很多故障都相当危险。譬如有一次试飞,飞机在空中飞着飞着,把方向舵给飞掉了,我们的试飞员勇敢机智,克服困难使飞机安全降落。还有一次在空中飞行时,燃油总管突然脱落,造成大量漏油。燃油总管一脱落,燃油在发动机的引射作用下,在飞机后面一直拉着白烟。幸亏飞行员发现得及时,妥善处理,很快将飞机降落下来。到地面之后,飞机油量已基本上是零。虽然这次没有损失飞机,但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危险的。

我以前做过十多年的新机试飞员,先后试飞过国产歼-6和歼-8两代歼击机,征服了飞机的“俯仰摆动”和“发动机失火”等问题,危险的事情经历过许多次。1970年6月,我驾机做空中特技飞行,当做完下滑倒转动作、拉起上升时,操纵系统突发故障,飞机剧烈摆动下降。我果断地降低飞行速度,控制摆动,驾机安全着陆。还有一次是1975年9月,进行新机种科研试飞,在8000米高度时,仪表出现抖动,左发动机加力燃油导管断裂,燃烧气体从操纵连杆联结处冲出将机体穿透,情况十分危急。我迅速关掉加力,沉着关闭发动机,使用刹车驾机着陆,保住了飞机和试飞资料。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空中历险的过程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当“飞豹”飞机在研制试飞中遇到一次次故障和险情时,我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和团队成员一起坚定信心、沉着应对。

在一个个重大的研制节点上,信心是十分重要的。1988年12月14日“飞豹”首飞那天, “飞豹”飞机的总设计师陈一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我是总指挥,就安慰他说: “既然前面从设计到研制,包括其它的工作都没有问题了,你就放心,这次首飞肯定成功!”飞机从起飞到安全着陆,一共18分钟。这个18分钟是安全的,但是飞机滑回来以后停了,试飞员下来说:“这个18分钟空中是安全的,但是飞机一接地面,就出现了严重的摆震,仪表盘都抖得看不清。”正因为这样,试飞员不敢使劲刹车,最后是在离跑道尽头只剩下20米时才停下来,可谓是惊心动魄!后来经过分析发现,是减摆器设计出现了问题。一般新机试飞的时候,往往都会遇到减摆问题。减摆器不减摆,飞机震动就大。

“飞豹”飞机研制成功的另一项重大意义体现在对飞机设计师队伍建设的拉动上。“飞豹”飞机研制,是我国飞机设计的首次完全自主创新。通过这个型号,我们这支年轻的设计师队伍真正走过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飞机设计全过程,获得了“大飞机如何设计研制”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极大地加速了整个设计师队伍地成长,增强了他们从事飞机自主设计的底气,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之前,我们都是仿制飞机,从来没有自主设计过。此次型号设计的过程,虽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极大地促进了我们飞机设计师队伍的成长和壮大。这对以后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发展,其重大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飞豹”的研制成功,使一飞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飞机设计体系。以前,一飞院叫603所,只是一个研究所,体系和能力都不够完整和健全。设计飞机,绝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个专业,分门别类,分工非常细,什么都不能缺,缺哪个专业都不完整,就不能很好地形成一型飞机的自主设计能力。而且,组成一架飞机所需的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都需要经过研制、试验等地磨炼,才能成熟起来,才能形成相应的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设计体系和设计师队伍得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搞飞机就是搞系统集成,方方面面都齐备完整了,然后才能集成。—般的做法是把大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再找各个承包商来完成,最后集成了来做实验,在地面试验取得成功之后,才能装到大飞机上进行集成,所以设计师队伍的集成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我们的体系不完整,所缺的部分就是我们的短板,整个飞机最后集成的水平可能就由这个短板的水平来决定了。经过“飞豹”飞机研制地锻炼,我们的飞机研制系统健全了,各种专业分门别类都很齐备,集成能力形成并得到了提升,搞自主创新的信心也增强了,后面的事就轻车熟路,就不需要去依靠别人了。

“飞豹”飞机的研制成功,是中国飞机自主创新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平台。继“飞豹”之后,一飞院又先后设计研制成功了运-20、预警机等多个舉世瞩目的国家重点型号航空装备,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卓越功勋。经历了“飞豹”研制的锻炼和洗礼,一飞院这支年轻、自信、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优秀飞机设计师队伍,正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大飞机设计研制的路上,阔步前行。我祝福这支队伍,前景无限,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试飞员研制队伍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鼠国要上天之假人试飞员
大雁的飞行队伍
民用飞机试飞员评述研究
从试飞工程师视角浅谈试飞安全
科学酷职业之试飞员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