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简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1-05 00:21刘志彪
民生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内需税费结构性

重大结构性失衡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重大结构性失衡有三个方面表现:第一,中国实体经济内容失衡。第二,实体经济与金融关系失衡。第三,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失衡。

中央非常明确地指出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的办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来推进,强调“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两条原则:

第一,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搞强刺激,不搞大水漫灌。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某种意义上讲是货币超发问题。因此要实行稳健偏中性的货币政策。

第二,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所谓新型化经济,而是从供给总量与结构两方面同时进行纠偏,也就是去产能去杠杆,提升实体经济供给质量。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前提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行业内部主要的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的市场绩效和业绩,来弥补历史欠账,改造基础设备,归还银行贷款等等。如果顺利推进,企业杠杆下降,实体经济将逐渐恢复竞争力。企业杠杆下降竞争力恢复,将使得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财政收入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改善。这种正向变化,将极大地降低发生大规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一旦做得不好,则会导致行业恶化,企业负债率上升,杠桿率进一步上升,历史欠账还不了,一系列问题无法解决。有引发大规模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

问题的关键在于用何种方法提高行业架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有的地方没有进行一定区分,以行政手段简单化操作,导致这一改革举措走偏。出现三个问题:第一是行政手段下指标、下命令为主,忽视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第二是去产能过程中,不做区分,以民营企业为主;第三是导致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过猛。

新时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以政府“精兵简政”来推动,即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用下指标的方式推进。

对政府进行改革,特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会产生两种效应。第一,产生放权效应。第二,产生减税降费效应。这两个效应必然刺激企业投资能力的恢复和扩张,以及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升。企业投资能力加上居民消费能力就是中国内需,释放两种效应的结果是刺激内需扩大,而内需扩大必然产生四个效应。一是消化过剩产能。二是稳定投资者预期。三是增加民众获得感。四是降低资本外流压力。

政府改革要以“精兵简政,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可用4句话32个字进行简单说明。

第一,简化职能,精兵强体。减税要精兵,继续维持庞大政府规模和事无巨细的政府职能,无法打破刚性支出。政府职能不减,规模不减,降税减费可能性是零。刚性支出决定了实质性税改和降税行动的难度,这意味着降税减费只能是个性减税,个性减税就是不减税。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压缩机构简化职能,把一些职能让给市场去调节,让企业自主决策和民间自管。

第二,减低税费,分配改革。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税费不高,但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税费较高。降税费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降下来的税费可以用于减税空间,这个是可以选择的。二是把结构性减税降税返给民众,实现结构性改革,这是增加实体经济回报、增加实体经济吸引力的手段。

第三,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是放,地方政府少承担一点可以由企业做的事务,可能对于降低政府投资规模、降低地方债可能性、降低对房地产依赖起很大作用。二是管,管哪些?可以把政府支持投资功能转向支持社保、支持公共职能转型,把公共事务管好。三是搞好服务,把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做好,为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扩大内需,新型动能。改革结果必然是扩大内需,内需会促进自主创新形成。以外需为主的情况下,中国做的是代工,企业做的是为跨国公司研发设计好的图纸加工,其本身没有研发能力,没有创新动力。内需需要自主创新,只有基于国内市场做自己的品牌才有这个能力。自主品牌、自主技术、自主创新,只有在内需环境当中才能够形成。随着中国自主创新成为主流,经济新动能,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成为我们国家发展主要动力,国家经济就必然正向循环了。

(本刊记者王丽根据刘志彪教授在第四届财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需税费结构性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情景化”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300亿美元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