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互联网发展对商贸流通业促进效果分析

2018-01-05 11:20王永娟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1期

王永娟

内容摘要:技术创新、互联网发展已经对中国各个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也会对商贸流通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利用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此展开详细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地区回归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 互联网发展 商贸流通业

引言与文献综述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更多的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结构的优化。商贸流通业作为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也需要更多的依赖于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有效促进了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技术创新与互联网发展能否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成为当下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大量学者已经就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业产生影响展开了分析。部分学者认为技术进步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董誉文和徐从才(2017)利用中国省级层面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是引起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因而,当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李晓慧(2011)利用中国1993-2008年的省级层面数据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在研究期间内流通业的生产率年平均增长0.6%,其中年平均技术进步率为0.2%。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对流通业生产效率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还未广泛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任保平(2012)认为虽然改革开放后中国商贸流通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仍然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的,为了转变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中国有必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并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的出现能够通过降低成本和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宋则(2016)认为在新时期互联网的出现有利于商贸流通业技术的革新,降低中国商贸流通业传统中间环节过多而形成的较高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能。李骏阳(2015)认为互联网在流通业企业的应用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技术的革新,同时优化了资源在流通业企业间的配置,促进流通企业的发展。郭家堂和骆品亮(2016)利用2002-2014年期间的中国数据进行相关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了中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曾世宏和高亚林(2016)认为互联网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提升了服务业的供给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因而政府应当鼓励互联网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

为了更为客观分析技术创新、互联网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展开相关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因变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val)。借鉴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采用批发和零售业的实际销售产值来衡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

核心解释变量。技术创新(patent),采用专利授权数量表示。专利授权数量越多,表明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越强,越有能力开发出新产品。

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采用互联网普及率来衡量。互联网普及率越高,表明该地区不仅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且拥有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因而互联网整体发展水平高。

控制变量说明。本文选取了另外5个控制变量,从而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这些控制变量为:服务业发展水平(third),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值表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其他相关配套服务业的服务与协作。经济开放水平(open),采用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经济开放度的提升,有利于国内商贸流通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增强商贸流通业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市场规模(sale),采用全社会实际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市场规模越大则商贸流通业企业越容易扩大经营规模,采用规模化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交通状况(traff),采用单位面积上的交通里程密度表示;交通设施越完善,商贸流通业向各个行业的企业提供的产品运输和销售越便捷,因而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成本就越低,容易快速发展。

(二)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回归数据来自于2003-2015年期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年度发展报告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回归中的所有变量都为比值或者对数值。表1显示了本文实证回归中所使用变量的基本描述性统计信息。

实证结果评价

(一)总体数据回归结果

本文首先利用总体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在表2中。该部分进行的回归采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的方法,这样可以更清楚的反映控制变量的加入对核心解释变量的影响。由表2的(1)-(5)列可以发现,无论是加入控制变量前,还是加入控制变量后,技术创新patent以及技术创新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交互项interpatent的系数都为正且显著,这表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商贸流通业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并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这有效提升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此外,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引起的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扩大了商贸流通业服务的市场范围,这样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化生产。互联网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显著扩大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可以归因于如下原因: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线下,还可以应用于线上,有效扩大了技术的应用空间,扩大了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一些地区性的商贸流通业企业将服务范围迅速扩大到全国各个地区,而这些大企业采用的技术也迅速在全国各个地区得到了应用。因而,为了更好的发挥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提升互联网的发展水平。

控制变量中交通状况(traff)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交通设施越完善,商贸流通业向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的产品运输和销售越便捷,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成本就越低,容易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third)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整体服务业的壮大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企业在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独的,它需要其他服务业的衔接与配合。因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其他相关配套服务业的服务与协作。市场规模(sale)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为商贸流通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市场规模越大则商贸流通业企业越容易扩大经营规模,采用规模化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而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分地区回归结果

技术创新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中国的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有必要将样本进一步分为东、中和西部三组,更客观分析技术创新和互联网发展对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在表3中。由表3可以发现技术创新patent的系数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都为正且显著,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地区的系数值要大于中部地区。这表明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使得东部和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企业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这有效提升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企业拥有更多的技术人才,因而相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新技术更容易被该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所使用。技术创新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交互项interpatent的系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为正且显著,这表明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虽然在前期互联网发展速度较慢,但是近几年互联网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完善,互联网技术人才也迅速增加,因而一些新技术可以大量的应用到网络经营上,有效扩大了技术的应用空间,进而扩大技术创新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控制变量中交通状况(traff)的系数只有在西部地区为正且显著,这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不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较为完善,现有交通设施已经能够满足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而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有限。西部地区长期以来交通设施建设投资不足,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随着近几年投资的加大,交通设施迅速完善,这些制约因素也迅速减少。市场需求规模(sale)的系数只有在西部地区为正且显著,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都不显著,这表明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对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东部和中部地区市场已经相对饱和,传统依靠市场需求规模壮大而成长起来的商贸流通企业已经难以得到有效发展,这些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改进生产经营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部地区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规模迅速壮大,这有利于商贸流通企业采用规模化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商贸流通企业能够更快的发展。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技术创新、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商贸流通业产生的影响展开了详细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的分地区回归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技术创新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前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模式已经由过去投资推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当前更多依赖先进技术推动的增长模式。因而,商贸流通企业应顺应经济发展背景,及时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有效扩大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而商贸流通企业也需要及时的发展线上业务,使先进技术能够有更大的應用空间。各级政府应当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此外,政府还应当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并不断激励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郭家堂,骆品亮.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J].管理世界,2016(10)

2.李骏阳.对“互联网+流通”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5(9)

3.宋则.“十三五”时期寻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新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16(1)

4.李晓慧.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流通业生产率增长[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6)

5.董誉文,徐从才.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转型问题研究: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1)

6.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8)

7.曾世宏,高亚林.互联网技术创新驱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路径与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