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临床研究※

2018-01-06 08:27秦海莉钱浩明王中华
河北中医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根型针刀颈椎病

秦海莉 钱浩明 王中华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1906)

针刀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临床研究※

秦海莉 钱浩明1王中华2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1906)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针刀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3个疗程后统计近期疗效,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统计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43%,对照组总有效率64.86%;远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7.14%,对照组总有效率48.57%。治疗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颈椎病;针灸疗法;小刀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学习、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的广泛应用,导致了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颈椎病主要包括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各型颈椎病的60%~70%[1]。其临床表现为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手指麻木、肌力下降、感觉障碍等症状[2]。2015-06—2016-06,我们应用针刀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并与颈椎牵引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0例均为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5~77岁,平均(61.46±11.28)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13.62±6.72)个月。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7~79岁,平均(60.83±10.65)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12.41±6.12)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确诊。①有慢性劳损史,多见于中老年人。②颈肩背疼痛、上肢疼痛,上肢麻木。③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障碍,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④放射线检查显示颈椎椎关节骨质增生、曲度改变、骨赘形成、椎间孔变小等特征性表现,CT或MRI检查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CT及MRI检查对定位诊断有指导意义。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者,且年龄25~79岁,并能接受和坚持本研究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①颈椎外病变,如腕管综合征、肘关节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颈背部筋膜炎、旋前圆肌综合征等;②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占位、骨结核、脊髓炎、重度骨质疏松者;③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病患者;④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及其它系统严重并发症者;⑤同时应用其他治疗者,或本观察开始前1个月内接受其他疗法者;⑥不能配合治疗和随访者;⑦有晕针病史者;⑧年龄<25岁或>79岁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针刀治疗 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选择朱氏4号小针刀,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屈颈低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及颈椎CT或MRI检查,判断颈神经根受累,选择同侧的颈椎节段进针点,最常见在第5~6颈椎。左手按压进针点周围,右手持针刀,使针刀体垂直于骨面,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刺入皮下,直达骨面,停止进针,先行纵行剥离1~3刀,后其上下各剥离1~3刀,以松解粘连组织,出针后压迫针孔片刻,严防出血。5 d治疗1次,治疗3次。

1.3.1.2 手法治疗 予针刀治疗15 min后行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患者自然坐于方凳上,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嘱患者头颈部放松,低头屈颈,医者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只手托住患者对侧下颏,将头慢慢旋转至最大限度,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停顿,用力做一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同时按棘突旁的拇指用力,将患侧向对侧推动,听到有清脆的弹响声且拇指下有棘突弹跳感即表明复位成功。同法操作另一侧。感觉指下棘突轻度位移。手法完毕,若尚未完全复位,则可重新进行复位操作1次。在应用手法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必须使患者颈部肌肉处于完全放松,旋转时角度不宜过快过大,避免造成颈部损伤。5 d治疗1次,治疗3次。

1.3.2 对照组 采用电动牵引椅(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行坐位牵引。牵引角度以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保持颈部前屈5°~30°范围内,牵引力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情况做相应调整。一般在5 kg左右,每次20 min,牵引力应自小开始逐渐加大,以避免拉伤。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3个疗程后统计近期疗效,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统计远期疗效。

1.4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疗效。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远期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远期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颈椎病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其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很高,在临床上很难治愈。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韧带松动错位,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逐渐形成局部血淤以及血液循环不畅[5],组织局部水肿,而出现颈项僵硬强直,肩背部痠胀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手指麻木、肢体感觉障碍等症状,是颈肩臂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患者也可急性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6]。中医学中无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名,其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颈肩痛”“项痹痛”“痿证”等病症中。颈椎病多为本虚标实,患者素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外受风寒湿邪侵袭或劳损外伤所致,其病机特点大多为气滞血瘀,即所谓“气不通则痛”“血不通则木”,而整个发病过程中机体表现为气血不足、气不行血、血不荣筋、肝肾亏虚的机制[7]。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包括药物、牵引、按摩、理疗、针灸、功能锻炼等)两大类。目前对其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需行手术者并不多。主要因为多数患者病情相对较轻,达不到手术标准。此外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效果差等也是患者拒绝手术的常见原因。颈椎牵引在临床治疗上一直被认为是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8],也是最常用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9-10],尤其针对有神经根等症状者牵引为首选疗法。颈椎牵引的原理是将颈椎椎间隙拉开,通过牵引后,使狭窄的颈椎椎间孔及椎间隙增大,从而减轻或解除病变部位对神经根、血管、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颈椎牵引有利于神经根无菌性炎症的消散,抑制颈椎的退变,并且牵引能有效降低椎间盘的内压,同时能促进错位的椎间关节复位[11]。但是颈椎牵引也有其治疗的局限性,例如部分患者在行颈椎牵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出虚汗及颈椎病原有症状加重等。国内外文献关于牵引体位、角度、时间、方向、牵引力及方式不尽相同,尚无统一标准,针对不同的患者所采用的牵引角度、力度及时间要求不同,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多根据医者经验和患者病情而定,在临床治疗中较难操作。当患者颈椎合并多个椎间盘突出时,通过单纯牵引则很难达到治疗效果,且部分患者存在颈椎曲度反曲或者变直,一旦强行牵引会使颈椎曲度发生改变,造成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压迫邻近部位的神经或椎动脉,导致神经根疼痛、肢体麻木等神经根症状和头晕等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的发生或加重[12]。单一的治疗方法很难解决当前的治疗困境,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综合疗法,即联合疗法。综合疗法是指在临床中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同时、相间或相继用于同一患者[13]。通常认为综合疗法可以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具有临床疗效高、治疗时间短、远期疗效好等优点。针刀和手法治疗是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两者均具有简便省时、易操作、疗效可靠、医疗费用低等优点。针刀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是一种颇具中医特色的临床治疗方法,其首创者为朱汉章教授,根据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用针刀将颈椎病患者病变部位的瘢痕、粘连及挛缩部分进行松解、剥离,消除病变部位牵张力,减小椎间盘内压力,促使神经根炎性水肿的吸收和病变椎间盘的修复,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迅速去除病变部位的致病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乳酸等[14],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的作用,减轻病变部位对神经根的局部机械压迫和刺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对恢复颈椎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5]。同时促使颈椎的动力平衡得到恢复,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延缓颈椎间盘的退变[16]。手法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其理论为中医所描述的“筋出槽”“骨错缝”。颈椎病手法治疗分为理筋手法和正骨手法,理筋手法如拿法、揉法、扌衮法等。正骨手法如旋扳法、旋提法等。而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推拿手法之一,疗效明确。该手法在临床上既可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17],又可以松解粘连、整复关节错缝以及调整脊柱生理弧度[18]。此外,还可以解除错位颈椎对神经、脊髓、血管刺激或压迫的作用[19]。通过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颈部肌肉和韧带起到拉伸作用,从而纠正椎间关节功能紊乱,扩大颈椎椎间孔及椎间间隙,有利于突出椎间盘的复位,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根局部炎症吸收,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颈部肌肉痉挛,增强颈椎关节与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稳定性,从而使患者病情恢复。与颈椎牵引相比,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反应随时调节力度和角度,操作时间短。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可以调整钩椎关节位置,解除滑膜嵌顿,且手法轻柔不易造成医源性损伤[20]。

针刀与手法相互配合,互相补充,针刀疗法可以根除外部力学因素,手法复位可以解除内部病理因素,从而使病变部位复原,神经功能恢复,标本兼治,具有协同作用,故能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针刀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相对单纯颈椎牵引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疗效维持时间更长,治疗后复发率更低,效果更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刀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简便省时、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秉文,陈伯华.颈肩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9-233.

[2] 梁晓红,张新根.椎旁间隙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2):206-207.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 卢笛,徐卫星,丁伟国,等.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2):2677-2679,插24-插25.

[6] 吉立新,宋祥平,马庆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J].中国全科医学,2001,4(7):513-514.

[7] 於先贵.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5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3):162-163.

[8] 祁兆建,沈龙祥,章明,等.颈椎牵引生物力学研究[J].中医正骨,2005,17(8):67-68.

[9] 牛明镜,王顺云.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J].中医正骨,2012,24(3):61.

[10] 王为民,唐臻一,张君涛,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牵引治疗近况[J].中医正骨,2012,24(4):68-70.

[11] 黄国付,唐雷,周利,等.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TNF-α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8(12):2044-2046.

[12] 王玉龙,宋三斌,吴毅文.不宜颈椎牵引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机理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1997,73(2):69-70.

[13] 王俊龙,王学宗,张旻,等.从经筋理论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力学机制概述[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2):169-172.

[14]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2-1147.

[15] 王淑琴,石慧梅.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J].现代养生,2015,(18):211.

[16] 李庆华,邓芳,雷志凯,等.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颈椎间孔外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588-589.

[17] 俞大方,臧福科,孙承南,等.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5-263.

[18] 曹仁发.中医推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12-219.

[19] 王军医,李同军,马晓红,等.推拿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235-241.

[20] 丁林坚,翁凤泉,刘英杰.仰卧拔伸手法结合牵引治疗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4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1):67-68.

10.3969/j.issn.1002-2619.2017.12.027

R245-33;R274.05

A

1002-2619(2017)12-1881-04

※ 项目来源:上海市宝山区名中医师带徒项目(编号:BZYSDT-11)

1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骨伤科,上海 201908 2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70

秦海莉(1977—),女,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骨伤临床。

2017-07-03)

董军杰)

猜你喜欢
根型针刀颈椎病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