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问题研究

2018-01-09 22:53王江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教育

王江涛

摘 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核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大学生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领航者、引路人,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出发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自信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文化自信问题,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建党九十五周年的“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文化自信已正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培養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讲,“文化自信”则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1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根据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在学规模最大的国家。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新的科学技术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变化在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对高校在校大学生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集中表现在大学生们生活、学习成长的全过程,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来看,这些问题涉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同与培养问题,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传承与发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部分学生不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等相关的大学生日常工作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有部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对国外的某些影视剧、人物、事件等却兴趣很高。在日常课堂学习中,部分同学以手机为核心,听不进课堂知识的学习,却乐于沉浸在各种社交软件中。我们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与研究后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与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化交流多样化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但其本质上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大学生正处于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核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大学生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领航者、引路人,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出发点。

2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九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人的竞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是确保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这种交流在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但另一方面也对我们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2.1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由传统的国家硬实力为主,转向以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以经济、政治、科技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背后实质上更多的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较量。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应当认识到,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现实需要。大学生们承担着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使命,应该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自觉、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功底。在对外交流中,大学生们应当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影响力,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升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浓缩,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价值准则。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则是在于有部分学生们并没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中去深入领会,而只是停留在理论的价值要求层面。因此,青年大学生们应当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做到在文化底蕴上的真正认同、真正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转化为自身成长成才的价值标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endprint

2.3提升文化安全意识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状态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信息传播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彻底拉近了人们与世界交流的空间距离,在互联网这个虚拟而又现实的空间里,各种信息资源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大学生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网络空间的各种信息资源充满着好奇与期望,每天面对着各种信息资源的选择,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去判断,去引导。需要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自己,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4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学生应当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自身的成长融入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觉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3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大学生的根本要求。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环境,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时代要求。

3.1以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文化自信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学习和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材体系的核心内容,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除了采取传统的集体备课外,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展高校之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备课,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很大部分内容涉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学,这些内容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务必增强自身业务素质,提升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刻把握。尤其是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和革命文化传承,是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水平的重点所在。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干部教育学院、党校等教育资源,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实践研修。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第一时间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贯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学实践中去。

3.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全过程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保证。大学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群体,他们承载着民族和历史的使命,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全过程,是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是祖国和人民对莘莘学子的根本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的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文化自信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二者相互促进。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不忘初心,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践中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牢记心头,用爱国主义指引远大航程。

3.3加强互联网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自信教育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少年到老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已融入了网络。大学生网民是我国网络生态中的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中,互联网已经成为其生活、学习、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外,网络学习也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学习渠道。因此,要不断完善与发展互联网文化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互联网文化发展,始终保持互联网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文化引领功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觉同各种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开展斗争,增强互联网文化安全意识,互联网国家安全意识。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增强辨别力,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大力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干净的互联网生态。

3.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文化自信教育

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途径。文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并传承,社会实践是文化绵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明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先烈用生命铸就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在实践中孕育并形成的。青年大学生应当在社会实践中去感知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增强道路自信,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去感受思想的脉搏增强理论自信,在放眼看世界的实践中去思考世界增强制度自信,在人生成长成才实践中去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大学生应当在人生的成长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4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大学生应当牢记在心,不忘初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