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2018-01-10 05:36蔡书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置换术下肢疗法

蔡书伟

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江苏海门 226121

运动疗法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蔡书伟

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江苏海门 226121

目的探讨和分析运动疗法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6年1—1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80例骨关节炎患者选取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持续的被动运动训练,研究组的患者则在术后持续运动被动训练的基础上再实施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1周股静脉血流峰度以及平均速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被动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价值较高。

运动疗法;下肢深静脉血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属于人体下肢的主要关节组成部分,一旦该关节出现病变的情况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临床上主要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感。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1],并且会继发出现肺栓塞疾病,会导致患者在术后的早期发生猝死的现象。因此,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临床上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后逐渐使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训练,效果较为理想。该文将对该院在2016年1—1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80例骨关节炎患者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运动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详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在2016年1—1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80例骨关节炎患者选取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骨关节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将患有肺功能不全、严重的心、肾、肝等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以及白血病患者予以排除[3]。研究组患者中有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在46~78岁,平均年龄为(65.4±7.8)岁;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在 45~76 岁,平均年龄为(65.8±7.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的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持续的被动运动训练,开始时的速度应当保持缓慢,以15~30°,治疗时间为20 min/次,训练治疗2次/d,可以逐渐调整度数,每隔2天左右增加10°作用,需要连续治疗,时间为2周。研究组患者在其训练的基础上再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首先进行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在术后的第一天进行股四头肌相关的训练,膝关节做10°左右的伸直运动,每天坚持运动,进行20次/d,每次的时间应持续10 s,第2天可以进行高抬腿训练,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与第一天的相同,当患者股四头肌力功能有所恢复时,可以下床步行。此外对关节的活动度进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

1.3 统计方法

将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和计数资料将分别选用t与χ2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n(%)]的方式来表达,主要临床症状的评分计量资料采用()的形式来表示,P<0.05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观察,对股静脉血流峰度以及平均速度进行测量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德邦有10例,发生率为25.0%,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1周股静脉血流峰度以及平均速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度和平均速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度和平均速度比较(±s)

组别 平均速度 血流峰度术前 术后1周 术前 术后1周研究组(n=40)对照组(n=40)14.5±5.0 14.2±4.8 32.4±6.3 25.3±5.2 24.6±6.6 24.2±6.0 53.6±9.8 44.3±8.2

3 讨论

由于膝关节炎患者在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后会长期卧床,缺少运动,局部位置出现肿胀现象,并且由于止血带以及长时间膝盖保持屈位姿势,造成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从而导致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主要因患者在术后血液的正常凝结导致其静脉管腔受到堵塞[4],而使静脉回流受到阻碍,最后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在术后采用运动疗法来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通过对关节功能的训练,加强患者的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内的血液循环功能,来进一步的改善其关节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功能,从而避免患者发生肌肉萎缩情况。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1周股静脉血流峰度以及平均速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德邦有10例,发生率为25.0%,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在经过被动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疗法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运动疗法能够使患者的下肢肌力和膝关节的稳定性增强许多,加快关节损伤的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被动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动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的肌肉组织血管得到扩张,对患者的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5],从而对凝血指标水平起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作用,当患者的关节高凝状态的血液流速有明显加快时,则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抑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病情康复,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引用。

[1]柳鹏飞.低分子肝素钙加不同时间足踝泵措施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的临床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2]杨阳.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3]周松林.健脾活血法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失血风险的临床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5

[4]张子朋.监测D-二聚体对诊断膝关节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D].承德:承德医学院,2015.

[5]徐志宏.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因素及诊治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5.

R5

A

1004-6569(2017)06(b)-0111-02

蔡书伟(1988-),女,江苏海门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内科。

2017-03-25)

猜你喜欢
置换术下肢疗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反肩置换术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