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导管法结合经皮注射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探讨

2018-01-10 05:36黄铁模王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硬化剂球囊经皮

黄铁模,王勇

1.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外科,山东烟台 264000;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山东烟台 264100

改良导管法结合经皮注射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探讨

黄铁模1,王勇2

1.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外科,山东烟台 264000;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山东烟台 264100

目的分析改良导管法结合经皮注射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6例,以数字随机法分成A/B组:A组43例予以传统手术疗法,B组43例予以改良导管法联合经皮注射硬化疗法,对2组临床效果展开比对。结果B组治疗成功率97.67%,明显比A组74.42%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2.33%,比A组20.93%低(P<0.05)。结论临床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予以改良导管法联合经皮注射硬化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有效防治并发症,可推荐。

改良导管法;经皮注射硬化;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作为临床较常见疾病之一,病程较长,如若患病时间较长且未得到及时救治,则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当前治疗该病主要以手术疗法为首选,尽管能改善疗效,但术后创伤较大,易出血及伴发不良反应,影响预后[1]。为此,为了解改良导管法结合经皮注射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此次选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6例作研究对象,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选8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分成 A/B 组:A 组43例,男/女:26例/17例,21~68岁,年龄均值(46.5±6.8)岁;B 组 43 例,男/女:25 例/18 例,22~68 岁,年龄均值(47.5±5.5)岁,对 2 组以上临床信息展开对照,发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A组予以传统手术疗法:临床对患者予以传统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其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术切口,告知患者需持续穿医用弹力袜3个月,并指导其在术后做适量的下床活动。

(2)对B组予以改良导管法联合经皮注射硬化疗法:①患者入院后,取平卧位,对其实行心电监护;②术前,对患者患肢静脉做造影处理,以分析浅静脉曲张、深静脉的回流状况、股静脉和大隐静脉汇合区;③在双侧腹股沟位置、会阴部用2.0%的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选Seldinger技术对健侧做股静脉穿刺,放置一个5 F血管鞘,用泥鳅导丝直接引入5 F Cobra导管,将其翻到患侧的髂外静脉,告知患者屏气,直接越过股隐静脉瓣,选插管到患侧的大隐静脉主干/中下段,将加硬导丝更换,互换5 F的双腔球囊导管。经造影确认在大隐静脉的主干中之后,用对比剂充盈其球囊;④告知患者屏气,于透视监控辅助下,把原先配制好的5~10 mL的泡沫硬化剂迅速摇匀后,通过球囊导管直接注入,能看到低密度的泡沫硬化剂快速排空其曲张静脉内的对比剂,且进至远端曲张静脉。之后缩小球囊分成两次,每次退管大约10 cm左右,用相同方法硬化治疗大隐静脉的主干中段/上段,仔细观察大隐静脉的扩张程度,各点注入5~8 mL泡沫硬化剂,若是显示出少量的泡沫硬化剂进至深静脉之后,马上停止注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踝部屈伸做相应的腓肠肌收缩动作,以使深静脉中的泡沫硬化剂迅速回流稀释,避免瘀滞而损伤深静脉内膜,最终形成血栓;⑤确保球囊充盈,将患肢放平,在小腿的浅静脉曲张区用头皮针做穿刺处理,待造影确认针尖在曲张静脉中之后,分次迅速注入3~5 mL泡沫硬化剂,如若看出曲张静脉中对比剂被泡沫硬化剂全部排空之后,停止注射。最后从大腿的根部到裸部的大隐静脉走行部位贴敷纱布条,将球囊解除,将球囊导管拔出,包扎穿刺,将患者送回病房。

1.3 效果评估

临床对2组临床疗效展开评估,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肉眼看不出静脉曲张,即治疗成功;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消失,原曲张静脉肉眼能看到,但较小,即部分成功;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加重,肉眼看出原曲张静脉增粗,即不成功[2]。

1.4 统计方法

该次选SPSS 20.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统计分析,文中涉及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成功率等指标统计结果,以[n(%)]表示,行χ2检验,如2组上述指标对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对2组临床治疗成功率

治疗后,B组临床治疗成功率97.67%,明显高于A组 74.42%,(P<0.05)。 见表 1。

表1 2组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

2.2 比对2组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后,B组2例(2.33%)发生并发症:1例血肿、1例隐神经受损、0例曲张静脉留存;A组 9例(20.93%)发生并发症:3例血肿、4例隐神经受损、2例曲张静脉留存,比对可知,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更低(P<0.05)。

3 讨论

临床认为,下肢静脉曲张发病原因主要因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压力持续上升、浅静脉血液反流等所致,临床表现为下肢浅表静脉伸长、扩张,同时伴发乏力、酸胀等病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3]。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首选手术疗法治疗,传统手术疗法的运用效果并不明显,难以彻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也易伴发并发症。

此次选改良导管法联合经皮注射硬化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作用机制表现为:改良导管疗法选球囊导管取代普通导管,可将大隐静脉血液回流阻断,并于注射泡沫硬化剂下施以远端属支硬化疗法,术后结合经皮局部注射,对患肢由上至下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将球囊解除,这样可使泡沫硬化剂回流明显减少,改善疗效。此外,改良导管法运用后,其球囊导管可在大隐静脉回流逆行的情况下注入泡沫硬化剂,硬化剂通过异常的瓣膜由远端慢慢扩散,对正常静脉分支血管起到保护作用。为此,可加快注射速度,使曲张静脉被泡沫硬化剂完全充盈,以较好地硬化救治各曲张分支、大隐静脉主干[4]。

经皮注射硬化疗法指的是,由曲张静脉中注入适量化学性硬化剂,以使静脉管壁产生无菌性的炎症反应,而后压迫使静脉闭合,静脉腔中肉芽组织迅速增生纤维化,从而形成纤维条索,最终改善曲张静脉疗效。而泡沫硬化疗法指的是,把液体的硬化剂和气体根据一定比例混合为微泡沫,于静脉中注射后立即将血液排空,硬化剂于管腔中心、附近保持恒定浓度,并和血管壁充分接触。术后压迫增加侧壁粘合度,使病变血管迅速闭合,避免发生并发症。仅联合改良导管法与经皮注射硬化疗法,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

该次经分组分析8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发现B组治疗成功率97.67%,明显高于A组74.42%(P<0.05);并发症发生率2.33%,比A组20.93%低(P<0.05)。综上所述,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时,选改良导管法联合经皮注射硬化疗法,可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陈娟,杨运红,范兵,等.聚桂醇泡沫硬化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导报,2015,26(3)∶77-80.

[2]钟醒怀,黄黎彦,张自旺,等.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6,11(3)∶429-431.

[3]聂明,金朝晖,李静云,等.临床路径管理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重庆医学,2017,46(3)∶413-414.

[4]曹万弘,刘溪,车亚伟,等.DSA引导下双针技术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评价[J].内科,2017,12(1)∶105-107.

R658.3

A

1004-6569(2017)06(b)-0114-02

黄铁模(1979-),男,黑龙江阿城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普通外科。

2017-03-18)

猜你喜欢
硬化剂球囊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GS土体硬化剂对软土地基土壤加固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损伤的影响
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