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2018-01-10 00:10徐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误区教学方式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承担起了相应的使命,就是为了提高我国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虽然初中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依旧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只有提出相应的措施,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将自身从误区中解救出来,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所进行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只知道通过固定化、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坚持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1]。使得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充分了解,使得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

2.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缺乏。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和学生交流时采取的方式大都是通过问答形式实现的,而且主要是教师指定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极为欠缺[2]。因此,课堂氛围僵化,学生无法主动地学习,教师对于学生自身所表达的诉求和见解重视程度也不夠,从而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极度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

二、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改善对策

1.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促使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进行充电。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教参的内容,同时对别人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模仿,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3]。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使用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确实贯彻落实好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语文教学活动,并且利用文本的线索或者内容相应的扩展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坚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需要进行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努力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样,学生才会提升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因本施教,依据课本启发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促使学生展现自身的才华,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比如在教授《陈涉世家》这篇课文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陈胜的远见谋略有充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这其中加入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问题的解答,从而引导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有了足够的认识。

3.创新教学形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行,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为了合理使用教学教材,促进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进行创新,积极设计探究性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这样不仅进行了第一课堂文本的学习,还可通过多样的教学渠道和环境,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与扩展,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身的学习观点,对文本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比如,教师在进行《水调歌头》这篇宋词的教学时,为了促进教学形式的创新,不仅要对学生讲解词句中字面的含义,还可讲解苏轼在这首词的创作时,所身处的环境,当时的心情和自身的性格特点,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诗歌的解读,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进步,教师一定要做好语文方面的教学工作。在这过程中,寻找到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问题,进而相应的分析,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琴.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读写算,2011,1(35):16-18.

[2]蒋伟海.开展合作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2011,6(5):7-8.

[3]魏桂香.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分析与研究[J].学生之友,2011,21(34):12-13.

徐展,江苏徐州高级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区教学方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