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教材之石攻写作之玉

2018-01-10 00:17王亚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托尔斯泰比喻舞蹈

叶圣陶曾说:“教材只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选自名家名篇,文质兼美,题材多样,语言规范生动,结构巧妙精致,感情真挚动人,手法高妙独到,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好这些范文,遵循“用教材来教”的原则来教学,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基于作文目的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思考文本的内容情感,更要指向文本的构思技巧和语言系统。即教师要把文本作为“例文”“用件”,不仅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要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材料,找到语言学习的切入口,揣摩归纳出写作上的精髓,依托课文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依托教材中的文本指导学生开展写作练习的部分实践。

一、《列夫·托尔斯泰》:尺水兴波神飞扬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但作者并未面面俱到,而是重点突出,就某一局部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联袂妙用。比喻追求神肖,夸张更突出托翁的形貌特征。笔者在执教该文本时,引导学生重点学用精妙的比喻、夸张修辞来描写人物肖像。实施如下:

讨论以下三组精美比喻句各自的妙处:

第一组精美语句(选自第一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3.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4.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5.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第二组精美语句(选自第二段:描写托尔斯泰面部失调、粗鄙):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第三组精美语句(选自第六段:描写托尔斯泰目光犀利):

1.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学生惊喜地发现:

第一组比喻淋漓尽致地突出其毛发极其茂密:关于不同部位的毛发,喻体缤纷丰富,多层面——大自然中的林木、海浪,生活中的泡沫,意象迭起,美不胜收。

第二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其长相丑陋粗鄙:本体和喻体分别都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本体是从脸孔到额头、皮肤、狮子鼻、招风耳、嘴唇,喻体是从房屋到横梁、外墙,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第三组比喻入木三分地表现其目光犀利,对现实生活有准确、深刻的洞察力:本体只有一个“目光”,喻体丰富——“黑豹”、“锃亮的钢刀”、“枪弹”、“金刚刀”等,是典型的博喻。

而且这三组比喻都兼用夸张,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相貌极平凡甚至丑陋但精神世界深邃的托翁形象,形神具备,张力十足,表现力惊人。

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用文字為最熟悉的人“画”一幅肖像,对其外貌中最突出的一点作重点刻画,可以是“眼睛”、“鼻子”、“嘴巴”、“皱纹”或者是“脸上的一颗痣”等,兼用比喻、夸张,并要求以形传神,在肖像描写中突出其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效果出奇好,学生扣住笔下人物特点,比喻、夸张精彩纷呈,摘录如下:

(一)他稍显笨重的鼻子似风烛残年的睡狮般无精打采地趴在五官正中,唇上一排尚显柔软浅淡的胡髭,像在寒风中不屈生长的野草,又似一坛新酿成的酒,火候欠佳却也初具刚强炽烈之气魄。目光上移,两道眉漆黑如墨,似两柄长枪直插云霄,一往无前;又似书法大家酣畅淋漓的两笔提钩,极尽恢弘。前额方正饱满,眉宇间充斥着浩浩荡荡的凛然正气,宛若基督大教堂辉煌的穹顶一般……

(二)清瘦的他有着一头多得数不胜数的茂密得像灌木丛一样的头发,他却让头发像被强台风吹过一样,齐刷刷倒向右边。鼻子高挺像陡峭的山坡一样,快速斜下……他锐利的小眼睛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当教室里有一点儿异响就立刻射出两道凌厉的寒光,全场人被那寒光一阵猛刮, 顷刻间,犯错的人诚惶诚恐地敛声端坐了。

经由课文的阅读教学到写作练习,学生对人物肖像的描写,既克服了千人一面的积弊,又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淋漓地突出了人物特点,形神毕肖,人物肖像描写的能力有实在的提升。

二、《观舞记》:开篇当如爆竹

《观舞记》一文,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舞蹈之美的描写,抒发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印度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文章的开头这样写到: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作者连用四个“假如”,来假设自己的四个角色:诗人、画家、作曲家、雕刻家,从舞蹈的类别、舞者的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身形四个方面,赞美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笔者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以四个“假如”段开头,有什么妙处?讨论结果是:以这样假设性的排比段开头,以强烈的赞美之情感染读者,不仅巧妙地从多个角度呈现并赞美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本色当行,而且这样概括性的叙述和描写已经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还为后文具体、生动地描写她们的舞蹈做足了铺垫,可谓一石多鸟,开篇精彩不凡。endprint

课后笔者要求学生观看杨丽萍的孔雀舞《雀之灵》,模仿教材《观舞记》的开篇写法,写一个漂亮的开头。学生学以致用,在模仿中表达了自己对《雀之灵》的观感和理解,抒发了真挚的赞美之情,摘录如下:

(一)我应当怎样来形容杨丽萍的《雀之灵》?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做出一首小诗,来歌颂舞蹈的鸾回凤翥。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最绚丽的色彩,勾勒出她的窈窕身姿。

假如我是个音乐家,我就要用最清悦的天籁之音,把她的美丽唱得尽致淋漓。

假如我是位甜品师,我就要制出一个闪闪发亮的孔雀蛋糕,来演绎那艳惊四座的裙裾。

(二)我应当怎样来形容杨丽萍的《雀之灵》?

假如我是位植物学家,我就要培育出幽蓝静雅的依米花,来展现她独有的神秘。

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圣白的画布,来点染出她的白衣胜雪与娇美白皙的脸庞。

假如我是乐师,我就要用古朴空幽的音符,来赏尽这情韵至深的悠扬乐音。

假如我是摄影师,我就要用精彩的镜头,来展现出她淡泊的心性与出尘的气质。

写作是一种“打开”,这样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开篇练笔,笔者根据课文写作艺术,挖掘并选择了适宜学生的一个写作训练“点”,进行了有过程的指导,与空洞的灌输式的作文技法指导相比,效果事半功倍。

三、《散步》《故乡》《伟大的悲剧》《走一步再走一步》:卒章显志耐人寻味

这几篇课文的结尾分别如下: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散步》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伟大的悲剧》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走一步再走一步》

笔者引导学生讨论这一组课文的结尾有什么共同点?不难发现,这些结尾段落都是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感悟和思考,是前文叙述内容的深化——理性的升华,含义丰富,意境高远,使文章意味无穷。由此,笔者继续点拨学生:“感悟类”的文章表达特点——先叙说一个事件,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描写一种景物,或吟咏一类物品,最后,议论抒情以揭示一个道理,或抒发独特的感悟。课余,笔者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事件,或生活片段,写一篇感悟类的短文。结果,全班同学几乎都能掌握由叙到议、由描写到抒情的写作思路,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作文有了思想的闪光,成长有了表达的出口。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和“阅读,应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等观点,提出“表现本位”“写作本位”的读写观,给我们语文人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新方向。笔者认为,践行读写观,要紧紧抓住教材的文本。教材是一座有待开掘的金矿,其写作价值包括课文的选材和结构、立意和行文、表现和表达等等。阅读的归旨是写作,写作反过来促进阅读,读写结合,能培养学生互促互融的读写思维。因此,借教材之石攻写作之玉,不失为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王亚丽,四川成都七中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托尔斯泰比喻舞蹈
冰上舞蹈搭档
比喻最爱
我和舞蹈
什么是比喻
忘记自己的人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