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习作素材 丰富写作内容

2018-01-10 00:20李雅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命力习作作文

习作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在平时与许多小学生聊天中,却发现小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遇到作文就头疼。调查发现,这是由于有的老师教学模式落后,在作文教学中套用传统的固定模式,学生作文大多是套话、空话,写不出真情实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应该从小学抓起,要从学生的活动中挖掘素材,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素材,从网络信息中提炼素材。

一、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

1.班级要多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一些让学生刻骨铭心的活动。现在的孩子普遍娇生惯养,生活环境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很少与他人交流,课外活动的时候组织学生多做一些互动的游戏活动。比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你来比划,我来猜”“拔河比赛”等,既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能让学生之间的情感升温。这些有趣的活动常常给学生留下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2.学校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敬老院陪孤寡老人、去社区服务、去贫困地区体验生活;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压岁钱的花法》、《家乡的变化》等。通过调查、座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写下调查中的感受。至于说社会实践的内容和主题一定要有意义,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体验调查的过程,只要我们所做的事情有意义,就会从中学到许多人生的哲理。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点滴心得体会,这样不仅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许多的素材,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3.家长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验生活的快乐。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就会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衣服、做饭、种菜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动手,又动脑,体验和感受都是真实的,写起作文来就会有真情实感,不再是空洞无物。所以,建议老师在布置作文的同时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相关联。

二、从生活中发现和提炼有生命力的素材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不相同,经历的事物也不尽相同。但是当他们用日记记录一天的生活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像是记录流水账一样,在记录着每天平凡而又普通的事情。他们感觉每天都在家——学校之间来回穿梭,仿佛每天过的都是重复的事情。但是如果用一双发现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就会有完全不同感受。留心观察生活的人能够从自然事物和社会环境中不断地观察用心地去感受,能够提取很多有生命力的写作素材。也许是偶然听到朋友的一句话、也许是看见路边的一棵小草、也许是父母对我们每天的唠叨、也许是父母头上的一丝白发都会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写出一篇篇富有生命力的作文。比如说,今天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遇到任何事情永远不要抱怨,抱怨没有用,还不如想想解决办法”,让我们联想到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其实,想想自己拥有的很幸福、看到路边一棵夹缝生存的小草联想到生命力的顽强;父母每天的唠叨可以联想到父母对我们的爱;父母头上的一丝白发可以联想到父母为我们的操劳,也可以联想到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一个事物你所看的角度不同,那么你的写作内容也就不同。素材的发现要充分的利用联想,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做任何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够做好。好的文章会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会让人产生共鸣。因此,要引导同学仔细去观察生活,多用脑,勤思考。當同学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就会使得每一篇文章都富予了生命。

三、借助网络平台,挖掘和丰富写作素材

现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获取多种信息资源,查阅资料、寻找案例等。比如,写一篇刻苦求学的作文,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刻苦求学的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引用到写作内容中;从一些名人故事中感受到自己一些生活的启迪。又如,我们随时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中获取一些信息,及时了解发他人的所思所想,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段文字,同学可以相互的点赞或者在下面留言发表自己的读后感……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此外,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报,从课外读物中挖掘写作素材来丰富写作内容;还可以从影视作品中挖掘写作素材来丰富写作内容。总之,挖掘习作素材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即使学生在无意之间充实了自己的大脑,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习作内容的源泉。

李雅敬,河北任丘市石门桥学区东关张学校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力习作作文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