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2018-01-10 00:28刘丽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习惯教师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于是小组合作式教学成了最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讨论、探索、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时存在一些不足。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很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实际上是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很多,扮演了主导角色,其它学生成了听众;2.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时常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合作,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3.教师引导者角色的缺失。部分教师在教法上由昔日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壁上观”,导致学生的合作活动杂乱无序、收效甚微。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教育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那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注意哪些策略呢?

1.要對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构建

科学的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在学生人数、性别,特别是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方的面上的分布上是均匀的、互补的,这样才能使合作长期运行下去。同时,各小组还要定好小组长、纪律委员、各科科代表,所要达到的目标等。这样的分组构建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组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保证小组合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2.要制定明确的合作规则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讲究规则。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其次,每个学习小组先各自自主思考,然后进行合作讨论、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最后,各小组要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它小组的学生要进行补充或评价,教师只做简要的点评、引导。在这个合作规则下,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形成“兵教兵”“先学后教”的模式,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合作习惯:(1)积极参与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才有较强的合作动机,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任务,为完成既定目标通力合作。(2)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除了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外,还要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会听了,听懂了,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善于肯定他人优点、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勇于质疑,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4)遵守合作纪律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纪律的约束,一定要避免“钻牛角尖”“抬杠”等现象出现,真正做到“合而不乱”。

4.要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

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理应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点。如在教学《归去来兮辞》时,我只设计了2个问题,一是诗人“为何而归”“归时如何”“归后如何”?二是如何评价诗人“归”的做法?经过合作学习,学生很快找到答案,为何而归:“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时如何:“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的天伦之乐;“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的清幽之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的畅饮之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安居之乐;归后如何:亲情琴书之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春耕生产之乐(“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春游遐思之乐(“或命巾车……感吾生之行休”)。至此,学生认识到了诗人只要远离官场便充满“乐”趣,对诗人“归”的行为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厌倦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心志高洁,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可见,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合力。

5.要有教师适时的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引导,积极调控,做学生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融入学生合作中,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推动合作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监管游离于合作之外的学生,及时释疑解惑,合作才会顺利进行下去,学生才能敢想、敢问、乐究、乐学。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下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基层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

刘丽芬,广东五华县田家炳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