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0 07:48姚秀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孔乙己文本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能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本的内容及文字表达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心得体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并能积极的运用合作互动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思考的惰性和学习的依赖性,更加不会在阅读时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质疑,这样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应首先重视培养与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以“问题”为核心引领整个阅读过程,促使学生的阅读由兴趣性向思考性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收集文本问题,设计导学案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发展个人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将需要主动投入,亲身体验,充分开展情与情的交融、思与思的碰撞,其中,“问题”是重要的载体。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化学习是指教师通过系列“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效果。问题化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的过程。在问题化学习课堂中,学生需要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教师基于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问题系统并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通路。为此,在进行问题化教学设计之前,首先必须围绕阅读文本,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收集相关文本问题,然后合并同类项,去粗存精,将教学问题融入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设计如下导学案:

1.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2)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的能力。

2.课前自学:

(1)阅读课文,回忆鲁迅;

(2)积累词汇__________;

(3)质疑或收获________。

3.研读赏析:

(1)本文题目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2)品读第1自然段,这段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什么特点?其中,“似乎”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3)品读第2自然段,这段文字的段意是什么?如何划分层次?本段写了多少种景物?哪些是动物?哪些是静物?描写自然景物的顺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4)快速阅读第3-8段,概括内容,其中插入“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是什么?雪地捕鸟的动作及条件是什么?

(5)品读第9自然段,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文中连用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二、走入学生思维世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愿意提问,敢于质疑,关键在于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消除学生的课堂压抑感、紧张感。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代表着权威,学生的思维必须围绕教师的问题而开展,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压抑,并逐渐地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和懒惰性,更不用谈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会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进行反思,他们习惯于接受,而非有所质疑并提出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颠覆千篇一律、千课一腔的传统样态,将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学起点,走入学生的逻辑思维世界中,对于阅读中的许多关键点,适当地停下来,给予学生一个“真问题”,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和探索,同时向学生传递一种思想,无须拘泥于常规和惯例,要从学生的障碍点、兴趣点出发,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打破他们的思想顾虑,敢于对书本知识和教师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质疑,提出有学科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得教学问题化,在课堂之中有思维碰撞、有生成,激发学生提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提问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问题化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课程改革将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转变成学生主体,合作学习。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团体氛围中,并就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这为学生提供了思维与智慧碰撞的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成为问题化学习的主体。

三、关注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提问

在问题化学习中,一方面,由于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听课的惯性的影响,再加之同伴的压力,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或是提不出问题来,更加谈不上所提出问题的创造性和科学价值。另一方面,教师担心耽误上课的进步,同时也怕自己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而难堪,或是教师的提问本身就缺乏目的性与逻辑性,导致学生提问的质量和频率严重偏低。

“问题化学习”提倡学生踊跃的提问,教师进行梳理解答,着重体现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和能力。有了敢问、肯问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提问,并且提出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文本特点出发,针对文本中的题目内涵、字词表达、修辞手法、逻辑顺序、文章体裁、中心思想、写作方式、篇章结构等,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比较”“对比”点,发现文本中的不同之处、冲突之处、不同寻常之处、重复表达之处、相似表达之处等,充分地发挥联想及运用假设设问,通过深入追问或原因追溯,从而提出问题。

1.思考文本冲突之处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当大家讨论到文章最后一句话时“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有的学生提出了:“大约和的确两个词语很矛盾,那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又有学生提出了:“孔乙己是怎么死的呢?”笔者趁机让学生围绕“孔乙己之死”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于是,学生深入细读文本,纷纷从孔乙己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不同角度,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从文中首次出场“青白脸色”到末次出场“脸上黑且瘦”看出,他的处境每况愈下,不久便会死去。有的学生认为文中描写孔乙己的品行比他人都好,不出一月,所欠酒钱必然会还清,但到最后十九个欠一直未还,由此可以看出他一定已经死了。还有的认为孔乙己好喝懒做,甘愿忍受众人的嘲笑也要来酒店喝酒,但后来不再来喝酒了,想必他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些迹象都表明了孔乙己已经死去,那么孔乙己是怎么死的呢?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是冻死的,从文中他只穿一件破棉袄,可以看出难以熬过这个冬天。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是困顿而死,从最开始的一个接着一个按次序“排”钱,到最后的“摸”出四文大钱,可见他的境遇已经十分窘迫。有的认为孔乙己是笑死的,甚至描绘出一幅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花甲之年的他终于高中皇榜,一时得意地大笑起来,在笑声中,孔乙己离开了人世。造成孔乙己之死的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但孔乙己的好喝懒做、偷窃挨打与民众的麻木冷漠,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这样在课堂上,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不断生成问题、讨论问题,反复轮回,学生所提问题的思维含量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2.思考文本相似之处

例如,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但却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进行渲染,展示人间真情。“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在来背起了儿子”,有的学生问,如此神似的描写,是否蕴含着什么呢?意义何在呢?于是,笔者让学生找找这些相似之处,认真的品味,这些语句究竟想表达什么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句子结构的对称吗?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文章的写作意图,要体现的是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文中的“我与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母亲给了我生命,而儿子又是我生命的延续,血脉相连的三代人构成了完整的生命体,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正是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真谛。在问题化教学中,通过文本中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提问,然后认真揣摩这些重点句子,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情感,而且得到美的熏陶,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化学习是连接学生学习动力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桥梁。在问题化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发表自己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独特见解,让语文课堂充满着唇枪舌战的活跃氛围。同时,在问题化学习的带领下,重新走进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感及文字中所蕴含的力量,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以迸发,學生的思维的灵动得以调动,为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问题化阅读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促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地实现,促进学生更优发展。

姚秀红,江苏东海县城头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孔乙己文本阅读教学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孔乙己(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