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技巧演绎阅读教学新“风景”

2018-01-10 07:53刘士兵聂立夫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于勒孔乙己风景

刘士兵+聂立夫

阅读可以明智,强化思维,丰富人的情感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技巧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采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表现人物同样的性格特点可以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发现文章在前后都写孔乙己去酒店喝酒却遭到众人的奚落和嘲笑,表现了孔乙己自欺欺人和死要面子的情景,虽然情景相同,但描写手法却不相同。第一处描写到:孔乙己睁大了眼睛说道:“你怎么可以这样凭空诬陷人清白……”“什么清白?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绽出,争辩说道:“窃书……”。而第二处描写到:“取笑?如果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辩解道,“跌断,跌,跌……”孔乙己的眼色,像恳求掌柜,莫要再提。第一处孔乙己将自己的行为归类到“窃”,混淆了“窃”和“偷”的概念,表现出孔乙己自欺欺人、迂腐可笑。第二处写服辩却遭闷打,因此只能自欺欺人。第一处的孔乙己是为了挽回读书人自恃清高的一面而自欺欺人,但第二处却是已经沦落到哀求的境地,实在是弱者的一种可怜表现,也正是前后两处的变化将孔乙己穷途末路的人生轨迹显示了出来,为文章添加了悲剧色彩,实现了文本升华。

二、巧设文章角色,激发情感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文中角色的设定,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尤其在教学人物遭遇一定事件的文章时,应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文章内部,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从而真实的传递课文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文中人物进行角色表演,当学生实际体验邹忌妻、妾、客等角色之后,充分感受到了邹忌纳谏的力度,并顺利理解了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又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叔叔于勒的同情,但是,很多学生却无法理解“我”的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于于勒态度的极大转变,不明白作者为什么写“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扮演文中人物,切身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三、进行自由阅读,引发学生思考

閱读是一个自己去挖掘信息资源的过程,文章信息内涵需要靠学生自己去挖掘,不能由教师强加给学生,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思考也更加积极,进而产生独特感悟,这要远比教师强加灌输效果要好的多。例如,在学习《背影》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我”的“流泪”和父亲“背影”这两个情境中体会到父子之间的身后情感,这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才能够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当学生内心难以平静之时,教师可以再利用“对着父亲(母亲)背影,我想说……”这种句式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相信一定会拥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得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也会得到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用多媒体辅助,丰富想象空间

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具体的表现形式符合学生形象思维认知规律,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讲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化,增强学生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阅读《秋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以“秋天”两个字起头的语句特别多,比如“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等等,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提问:“秋天为什么要在农家里栖息?秋天为什么要在渔船上游戏?秋天为什么要在牧羊女眼里梦寐?”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描绘秋天的图景,在感叹秋天壮丽景色之余,同学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感触更深,理解自然更加透彻,既保障了课堂氛围的活跃,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掌握阅读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刘士兵,聂立夫,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王村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于勒孔乙己风景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孔乙己(下)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