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8-01-10 07:53王爱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凡卡文章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在质疑探究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开始,质疑探究实际上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质疑生疑,促使学生从教学内容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问,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关键语句、文章插图、课文标题等方面提出质疑。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课文标题中用‘借字不是特别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教师可以反问学生:“为什么呢?”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因为按照一般的理解,‘借一般是在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的东西,用完了再还给别人;可是诸葛亮却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就拿走了人家的箭,最后也没有归还,所以我认为应该用‘骗比较合适。”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教师应该感到非常欣慰,可以借此机会,组织学生进形辩论赛,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让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让“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在热烈的辩论氛围中,激烈的争辩和论证,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有效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二、通过标点补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在一篇文章中,标点符号是舞动在文字言语之间的精灵,是组成书面语言的重要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资源。巧妙利用标点符号,可以实现语言文字的连缀与配合,也可以表达独特的文本效果,任何名篇佳作都离不开标点符号的连缀。例如,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用省略号,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并拓展自己的想象补充文本。如《穷人》这篇小说中,作者在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采用了七个省略号,来表达桑娜那种惊恐不安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深刻体会人物心理留下了充足的空白。教师还可以在此处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历,实现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补充文章标点留白,深入挖掘文章的艺术美感,彰显学生个性特点,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利用课堂生成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巧妙利用課堂生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凡卡》这一课时,其中在讲到“凡卡在鞋匠家里受气”这一段时,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问题:“老师,老板为什么要用鱼头戳凡卡的脸?”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本没有考虑的问题,于是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学生说:“因为鱼头比较硬,戳在脸上很疼,可见老板非常狠毒”;还有的说:“老板没有看,只是顺手拿起身边的东西就打凡卡,没有把凡卡当人看”;等等。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引发了学生对文章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在想象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力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氛围,调动学生思维器官,想象文章所描写的环境,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这节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长江的简易图,将钟山、瓜州、京口这几个地方标注出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联想:鱼儿在水中玩耍嬉戏,小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小河河水哗哗流淌,柳枝随风飘舞,小草发出了绿芽,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想到这些学生仿佛亲临其境,置身于生机勃勃、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大自然中,进而想到了远在他乡的亲友和美丽的故乡,这样一来学生对作者此时的心境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想到了作者背井离乡,明白作者在描写江南春景的同时表达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根据语文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王爱兰,山东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萌山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凡卡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