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插图 搞活初中语文教学

2018-01-10 07:58张文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捕鸟祖国利用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初中,我们应该利用好教材里的插图,可以更好地激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利于深化教学效果。并且,图文并茂,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的突出特点。

一、利用插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利用文中的插图为学生有效地打开一条“高效通道”。如在学习《端午日》这课时,教师不必仅仅局限于端午节的风俗,完全可以从文中的插图入手,给学生介绍他们所不熟悉的吊脚楼这一茶峒特色的建筑,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穿插茶峒的风俗人情介绍,顺势导入课文,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涉及的吊脚楼、河街看龙舟赛和赶鸭子的场景学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顺势给学生推荐沈从文的《边城》,借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效积淀文化素养。有的插图往往同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密切相关,教师可利用插图作为解读难点的突破口,化难为易。教材中的插图,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利用好这种媒介,能够让它关联到很多知识;插图也是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让我们看的更多,更高,更远。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加深了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更乐于去理解。

二、利用插图,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处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捕鸟没有真切的感受,对于农村的一些工具不认识,即使从文中找出一连串动词,学生对于捕鸟还是模糊的。这时,让学生参照插图示例,把各种工具一一对照列清,请学生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做那些工具。第二天,学生在讲台上把捕鸟过程演示一遍,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才对捕鸟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对文中那一连串动词才真正理解。这样利用插图,不仅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无形中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动手能力,拓宽了知识面。要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插图所反映的内容和学生好奇心理之间巧设问题,并加以正确有益的引导,使学生进入相关的情境。在教学《最后一课》《背影》这些课文时,都可以很好地去利用插图,如《背影》中父亲那过铁路艰难翻越的一幕,同样让学生对照插图来表演体会,不仅理解了文中那寡言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联系实际生活还充分体会自己身边的亲情。直观性原则是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表演,把插图化静为动,变死为活,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理解到应掌握的知识。当学生通过插图,联系生活,产生共鸣后,教师要适时地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思维可以是立体的,生活化。

三、利用插图,巧妙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利用好插图进行教学,能感染和鼓励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而不把它当作沉闷单调的说教。不仅如此,一幅优美充满激情的插图如自然风光、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图更能将美直接传达给学生,那么学生心中热爱自然,热爱历史文化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面对《幽径悲剧》中那株毁于愚氓之手的哭泣着的藤萝,学生悲愤之余感悟到只有科教才能兴国,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祖国的那份责任感;欣赏《飞红滴翠记黄山》,学生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自豪;在欣赏《呼兰河传》中的插图时,自然会被画面中“我”纯真的快乐和祖父的慈爱形象所感动;在观察《热爱生命》插图时,学生不禁因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而对生命肃然起敬;《阿里山纪行》那精美的彩图让学生对宝岛台湾更多一份热爱与憧憬;《苏州园林》那精致的亭台轩榭不得不让学生折服于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在众多的插图中,学生可以亲近文学、了解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领略多彩四季中祖国多娇江山、一睹伟人风采、穿梭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隧道、畅享至爱亲情、滿怀爱国激情……可见,运用插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也明白自己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靠我们去奋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多年的教学经验,语文教材中大量生动有趣,形象具体的插图,它们功能全、作用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帮助。教师运用插图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情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我们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插图与文本的完美结合,因势利导,加强形象直观教学,定然能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张文华,江苏沛县初级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捕鸟祖国利用
男子捕鸟近千只,竟用来涮火锅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捕鸟网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围网捕鸟”缘何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