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童话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

2018-01-10 07:59毕艳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渔夫魔鬼童话

童话是一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体裁,丰富的想象力为小学生营造了美妙的卻与现实生活气脉相连的世界空间,其中所暗含的道理通过小动物们的口吻和行动传达,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启蒙的作用。但是,小学生并不能自行的获悉这些,还需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带入童话世界。

一、营造童话情境,生成有效童话阅读教学

故事是童话的灵魂,它的展开是在特定的大情境下展开的,但是所谓的故事和情境都是用童话语言来叙述展现出来的,并不能让小学生形成立体化的感官的认识。这就导致,小学生无法将童话故事与生活之间做一次联系,阅读童话就是在听故事,所有的角色都被固定在故事中,随着故事的落幕而落幕,虽然文学意义实现了,但是童话文学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却很难实现,这有悖课堂教学的旨意。所以,为了让小学生实现童话阅读的有效性,吸收童话文本所蕴含的生活教育意义,教师需要将童话语言化为立体化的情境。让小学生进入其中,获得对童话世界的具体感知,切身的体会童话故事流溢的情感思想,并拉近与童话的现实距离,受到童话给予现实世界的启发。

例如《乌鸦喝水》这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风趣、幽默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小学生面对的是语言层面的故事,且没有经历过故事中乌鸦所面临的喝水难题,这样一来,小学生就只会将故事作为故事看待,不会将其与现实世界做一次联系,故事所包含的现实意义就无法真正地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故事中角色的距离,体悟乌鸦所体悟的。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故事情节以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学生在观看画面视频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着急为乌鸦想办法,又能了悟乌鸦的聪明之处,受到启发。

二、把握童话语言,生成有效童话阅读教学

每一个文学体裁都对应一种文学语言,在对某一体裁的文学进行阅读的时候,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其搜对应的语言。对于童话阅读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具有感染力的童话语言。而是要紧紧围绕它,拥有一颗童心,会用童话的语言渲染课堂,将学生带进童话的世界,去了解童话中所塑造的饱满的角色。在这里,教师简易便行的就是变幻声音去体现童话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带动学生根据自己对每一角色性格特点的理解赋予其声音。这是在对童话语言进行把握的基础上达到的。

以《渔夫的故事》为例,这篇小故事故事色彩浓郁,主要描写了渔夫打渔,遇见魔鬼,最后战胜魔鬼的经过。通过情节的扭转,魔鬼与渔夫在不同的场合上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而这一感情色彩是通过语言透露出来的。所以,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情节的变化以及魔鬼与渔夫感情的变化,要对语言进行把握,模仿魔鬼与渔夫在各种情势下的说话声音。比如,魔鬼从瓶子里出来之后,以为渔夫是所罗门的时候,他发出的声音带有哀求、忏悔的意味,而语速又是急切的:“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后来,渔夫说出所罗门死去的真相,魔鬼又变得凶恶,这时候的声音也应是凶狠的,可怕的低沉:“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把你杀掉!”渔夫这时候是绝望的,他的语气应是害怕,但又觉得是自己救出魔鬼,而魔鬼要杀死他,他的语气中又充满委屈:“我犯了什么罪?”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有效的把握童话语言,可使故事更有感染力,更能带动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三、缕清童话结构,生成有效童话阅读教学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身独特的建筑形式,即文章结构,这类似文章的骨架,行文脉络,是阅读活动进行所依据的一个点。关于童话故事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着眼童话故事,缕清童话的结构,理解童话情节的走向。然后再从每一情节入手进行审美阅读,知晓某一情节在整体内容呈现上的所起到的作用。

以《渔夫的故事》为例,这篇童话故事的大致结构是渔夫打渔,遇到魔鬼,魔鬼讲述了为什么要杀掉他的原因,最后渔夫急中生智,战胜魔鬼。教师为了使学生理清结构,生成有效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大意,再锁定组成故事的小情节进行阅读。对于这篇故事来说,细微情节便是渔夫与魔鬼之间的对话,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魔鬼要杀掉渔夫,究竟是魔鬼可怜,还是渔夫可怜,从而深刻的挖掘主题。

童话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会讲故事,而是通过对故事情境的营造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故事语言、结构的把握形成对童话阅读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方式。

毕艳香,河北唐山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渔夫魔鬼童话
魔鬼也温柔
渔夫和小猫
渔夫之利
令人生畏的“魔鬼鱼”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