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住区儿童活动场地探究

2018-01-11 00:44李庆红周营军
山西建筑 2017年36期
关键词:活动区设施美的

李庆红 王 睿 周营军

(1.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00; 2.安徽腾越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

0 引言

居住区的儿童游乐空间是儿童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它为儿童提供了最直接的活动场所,并且与儿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居住区儿童活动区呈现的状况却并不能尽如人意。笔者在不同住龄的居住区中选取了三处作为代表,来探究现代邯郸市住区儿童活动中心的发展现状,并对现有问题进行剖析解读。

1 目前邯郸市住区儿童活动区的调研结果

1.1 广厦小区

1.1.1观察现状

广厦小区始建于1980年,是本次调研中建设时间最早的小区,小区中心地带有一处空旷的中心广场,供居民运动活动健身(见图1)。

场地北侧直通小区正门口,有着便利的交通空间和宽阔的视野,南侧由弧形石柱与居民楼进行分隔。场地西侧为小区幼儿园,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与中心广场视线通透,中间由铁栅栏分隔。场地东侧为小区物业后勤服务区。在场地的东西两侧分散布置着一些健身设施,但没有儿童游乐设施。

在现场调研观察中发现,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时间段的不同,活动场地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早上8:00~10:00,3岁~6岁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小区幼儿园,6岁以上儿童则前往小区西南侧的小学。

上午10:00~12:00,3岁以下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没有阳光直射的阴凉处活动。在这个时间段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此时阳光比较温和,空气清新。同时也是儿童一天之中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间。

中午12:00~16:30,家长会带儿童回家吃午饭,同时午休一段时间,回避正午的高温和阳光直射。

下午16:30以后,陆续有家长带孩子出门,主要人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3岁及以下儿童由母亲带领在住宅楼门口活动。此时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依靠是否有同龄儿童出现,并且母亲有同龄人可以交流。另一部分,则是由祖父祖母辈家长带领3岁~6岁儿童在中心广场附近活动。此时选择活动地点的主要依据是此地是否有儿童活动设施或儿童跑动的场地。家长的需求则被弱化。

下午16:30~18:00,小学和幼儿园开始放学,小区门口大量涌入儿童和接孩子回家的家长。广场活动区则出现人流回流情况,但随后,6岁以下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回家吃晚饭,6岁以上儿童在放学后回家完成作业。此时广场又出现短时间的空旷。

下午19:00以后,空旷的活动区与白天呈现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场景。大多数儿童不分年龄段都走出家门,聚集在广场活动区。

1.1.2场景解读

1)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儿童的活动特点与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1岁~3岁年龄段儿童主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活动。3岁~6岁儿童则是在家长远远的看护下自己活动。6岁以上儿童多没有家长陪护,而是和同龄人组群活动。

另外,由于6岁以上儿童活动强度比较大,会对同时使用场地的其他人造成一定干扰。如噪声、打闹、奔跑等,这样的活动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也会造成危险。

2)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内会出现活动的峰值和低谷。上午10:00~12:00、下午4:30~18:00和晚上19:00~21:00是小区内活动的峰值时间,活动场地会得到利用的最大化,也是考察场地使用效率和承载能力的主要时间段。

1.2 广泰小区

1.2.1观察现状

邯郸市广安小区始建于2005年。在小区正门向东进入小区有一个广场活动场地。相比较广厦而言面积更大,所以能够囊括的功能也更加齐全。

正门处于广场西侧,入口处设有喷泉和人造水渠,但全部处于干涸状态。广场南侧有健身器材和沙坑,但没有建立儿童游乐设施(见图2)。广场北侧设立休息区,种植高大的乔木,树下安装座椅,同时竖立文化展板,主要的内容为传播邯郸传统成语知识。休息区外侧同样留有几处健身器材,但使用率没有南侧高(见图3)。东侧直通小区住宅楼内部,由于设计者将广场区域整体抬高,所以进入小区时需要经过三级台阶,这对于坐轮椅的老人和推婴儿车的家长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2.2场景解读

在广泰小区中可以发现,虽然广场两侧都有着健身设施,但热闹程度和人流量却千差万别。北侧的设施无人光顾,南侧则是热闹非凡。

主要原因是:

1)北侧场地狭小,周围高大的绿植使得空间压抑,必然不会成为一个热闹的场所。儿童最喜欢的就是空间丰富,热闹,明快的区域。

除此之外,儿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能动性,会主动去发掘新奇的玩法和功能,同时也会积极的与自然环境互动。相比南侧有沙地有草地有可接触发掘的自然景物,北侧的水泥路面和砖面就显得冰冷和无趣了。

2)游戏场地在上午和傍晚时应当给予足够的阳光。除了炎热夏天的正午,温暖的阳光都会得到儿童的青睐,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可以用绿植来适当的过滤正午的光线,同时保证其他时间有足够的阳光直射。

1.3 美的城小区

1.3.1观察现状

美的城小区始建于2015年,是此次观察样本中建设时间最晚,规划设计最新的小区。与前两个小区最大的区别在于,美的城的设计定位于园林式小区,绿化占比高达60%。美的城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小区内地面上没有车行道路。

美的城小区没有将儿童活动区放在入口处,而是将儿童活动区分散的设置于小区中,整个小区内有五个儿童活动场所,分布于主要环线附近。

儿童活动场所所布置的设施也不再是成年人的活动器材,而是符合儿童活动心理和尺度的组合型滑梯。地面铺设塑胶,防止在玩耍中出现磕碰受伤。每个儿童活动场所面积各不相同,但总体类型模式相似,都是大型的组合滑梯搭配小型的摇摇车。这样的搭配对6岁以上儿童毫无吸引力,他们更多的会去选择球类运动或者攀爬绿化小品(见图4)。

1.3.2场景解读

与之前两处小区缺乏自然景观不同,美的城内有着大面积的绿化和小区内人工湖。但这些本应该吸引人流的场景却都用围栏隔开。和塑胶场地相比,儿童更喜欢自然的景观像草地、沟渠、花丛、岩石、泥土、洞穴等等。亲近自然是儿童的天性,但本身具备这样良好的条件的美的城小区却将绿色分化出了居民的生活。

其次,活动区点状分布使得每个活动区面积都很小,游戏设施种类单一,千篇一律。设施工业化气息浓重,缺乏创造性、自然性和人情味,并没有满足儿童自我开发创造的需求。

最后,6岁以上儿童在游乐场找不到自己的娱乐设施。男孩子会分散在小区内发掘各种自己可以玩耍的道具或去球类场地。除此之外几乎没有符合这个年龄段女孩的设施和场所。

2 对住区内儿童活动区的设计建议

2.1 考虑家长的休息空间

从第一部分的实地观察可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户外活动时都是对家长有依赖的,其中3岁~6岁儿童,不需要家长手牵手的引导活动,但活动范围会确定在家长的视线范围之内。在这个家长的心理安全区内,需要为他们设置可供休息的座椅。

在设置座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座椅应设置在游戏场地边缘,既不影响场内儿童的活动,同时,这个位置能够观察到场内所有的活动设施。

2)座椅旁应设置足够的空间用来放置婴儿车或者轮椅。

3)座椅的位置应保证冬天避免冷风侵袭,夏天避免阳光直射。

2.2 减少冰冷的设施,增加感知的内容

在这次调研中,游戏场地中的设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社区公共健身设施,二是大型儿童组合型滑梯。游戏用具单调、大众、产品化,没有针对环境场地而精心设计。尤其在美的城小区中,五个儿童游乐区大同小异,毫无标志性和新意。由于儿童对外界充满好奇,在设计时要满足他们对于感知的需求。如在儿童能够接触到的高度为设施铺设不同的材料,既保证了儿童的安全,又增添了感受世界的机会。在听觉方面可以安装铃铛或不同材质的地面,踩踏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地形的高差来增添视觉感受,如设置小的丘陵、山谷等。

2.3 开辟创造性空间

儿童有着极强的创造性,设施中应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留出“冒险性场地”。在这个场地中没有成品的设施,只有半成品的材料,例如:砂石、盒子、草叶、木架和水。

2.4 设置“拟自然”的几何元素

儿童对于未知空间充满好奇心。最简单的几何元素会激发儿童的探索欲。像山峰一样的三角体,像山洞的桶状体或者有狭窄缝隙的几何体都会吸引儿童的关注。

3 结语

当代的社区儿童活动区设计最大的误区在于将儿童活动区的需要仅仅是当做功能型考虑,忽视儿童的主观性。设计者应当在设计时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模仿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来设计他们的世界,真正的从儿童的需求出发,以此来创作出最符合儿童的设计。

[1] 周燕珉.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 路 丹.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设计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 陈彦渊.论儿童活动景观区设计中趣味性和安全性的有效统一[J].现代园艺,2017(7):64.

[4] 陈正伟.浅析我国城市小区儿童户外活动区设计[J].河南建材,2012(2):98-99.

猜你喜欢
活动区设施美的
民生设施非“摆设”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