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建筑场所氛围营造

2018-01-11 00:44
山西建筑 2017年36期
关键词:方向感信徒归属感

裴 治 华

(山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教堂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它在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堂建筑是建筑与宗教二者共同的载体。宗教表达了人对于无限性的渴望,有限的人可以因为宗教的信仰而接近无限的神性,教堂作为神性的载体,具有了与一般建筑所不同的含义,它一方面是神的住所,另一方面也是崇拜者与集会者的聚集场所。所以说如果分离了符号的意指性,精神崇拜在教堂建筑中留下的影子非常之深刻,从设计到使用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要想打造出极强象征意义的教堂建筑必须营造与其他建筑所不同的场所氛围,使它既是神的住处又可以作为信徒礼拜交往的场所。

在早期的基督教教义中,教堂建筑要表现宗教的神秘性,它不仅仅是耶稣的身体也是能够把人送到圣神的彼岸的诺亚方舟。因此在教堂建筑中必须要表现出这种含义。在教堂设计中我们一方面要考虑怎样使信徒们产生对神的尊敬与畏惧,与此同时也要把上帝对众生的仁爱表现其中。在教堂空间和场所氛围的营造中我们通过光、声音、温度、方向感和归属感等方面的设计来实现。

1 教堂建筑的氛围营造

什么是建筑的品质,当一座建筑成功的打动别人时,那就是建筑的品质。一座建筑所营造出的建筑氛围恰恰是它建筑品质的体现。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与它的周围环境能够形成良好的建筑氛围。它与周围建筑之间有一种交流,一种相互予求。当人置身这样的空间中,会被吸引,感动,产生共鸣。教堂建筑常常通过光、声音、温度、建筑本身对我们的引导及给予我们的归属感给人以神秘的氛围,体现出它自身的品质。

1.1 光

光在教堂建筑中是有灵性的。光代表了神恩与救赎是宗教体验中由原罪、忏悔、升华到救赎的过程。光线进入教堂主要有两种形式直射和漫射。直射光线与漫射光线的不同效果体现出了不同的宗教含义,营造出不同的建筑氛围。直射光代表了上帝的正义与智慧;漫射光象征了上帝的仁慈。

山西新绛天主教堂圣坛一侧墙面上打开四个采光窗(见图1),中庭侧墙上也通过开启侧高窗(如图2所示)使光线通过厚重的墙面射入室内不受阻碍。这样的直射光线通过透明的玻璃窗把光影射向座椅、墙面和地面打破了教堂内的黑暗环境,使信徒内心为之一震。

山西长治南天贡天主教堂在西入口(如图3所示)和侧墙上的高窗(如图4所示)的彩色玻璃当阳光射入时产生漫反射使自然光中带有五颜六色的色彩,渲染出若隐若现,缥缈迷幻的室内气氛,使信徒们沉浸在光的环境中内心平静的与上帝对话。在教堂建筑中厚重的墙体使整个教堂处于黑暗的封闭的空间中,使人们心无杂念,能够营造出思考的空间。室外的自然光线通过两侧开启的侧向高窗射入室内的时候像上帝的召唤,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把人们的身心带向天堂。通过光塑造的教堂的空间场景能够营造出特定的宗教氛围。

1.2 声音

对声音的感知是人们体验空间的一种形式,人们通过声音的大小、洪响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声音的来源,从而感知空间。每座建筑都处于室内外营造的独特的声环境氛围中。教堂的声环境对教堂氛围的表达有重要的意义。当我们置身于教堂之外时能听到各种环境声如人们的闲谈声、笑声,大自然中的风声、鸟鸣声以及周围的汽笛声、机器声等等,很难把自己抽离出来。每当我们踏入教堂将会是另一个不同的宗教氛围。音乐在教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弥撒是教堂活动中重要的礼仪和主要的音乐形式。神父诵读圣经的声音,唱诗班的歌声和清脆、洪亮的敲钟声这些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音乐,充满着崇高和圣洁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在如此神秘的空间中我们与神互动,使自己慢慢的沉淀下来,静静的倾听内心的声音。因此在教堂中,声音是礼拜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教堂建筑通过较长的混响时间的设计使得声音悠扬、浑厚达到礼拜的庄严和有力的效果来体现这种神秘的宗教氛围。

1.3 温度

所谓建筑的温度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它存在于我们所看见、所感受到、所触及到的东西中。每座建筑都有它自己的温度。教堂建筑往往有着厚重的墙身,在墙上开小窗或者侧高窗来形成与其他建筑不同的室内温度体验。炎热的夏天在厚实墙壁的教堂内部我们会感到像森林一样凉爽。寒冷的冬季每当太阳升起时,普照万物的光射入教堂的高窗,在相对黑暗的室内空间中是如此的令人心动,以至于让我们简直觉得它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教堂建筑通过其独特的设计,成功形成与外界自然环境不同的温度,造成物理或心理的温度差,从而塑造出建筑的品质。

1.4 方向感

建筑对人们的引导方式不同,就拥有不同的建筑氛围。生活中居民每天行走的道路或者偶尔通行的道路构成了教堂建筑的路径,这些路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教堂相连,这样居民在与教堂交往和以教堂作为参照的路径中获得了方向感。例如板寺山天主教堂(如图5所示)建造在山上,信徒们在山下就可以远远的看到教堂的尖顶,使人们具有方向感而不至于迷失。同样洞儿沟天主教堂(如图6所示)与周围低矮的民居相比,教堂拔地而起,厚重的墙身,升腾的钟塔,统领周围民居建筑,使人们有趋向上帝趋向神性的方向感。在精神上,教堂的神秘感使人们围绕它从而以它为中心形成方向感。天主教认为如果没有对上帝的信仰,生活将混为一谈,失去方向感。教堂建筑往往引导人们进入一种镇定的状态,使人们不会到处乱跑,不会感到被试图哄骗,而是十分自然的在空间中流动。良好的引导带来良好的人员流线,从而维护教堂建筑形成的神秘氛围。因此教堂建筑的这种形象慢慢会融入信徒们的心理,对它产生一种依恋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慢慢的教堂建筑还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的人,把它的情感通过所营造的氛围传播出去,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通过对教堂建筑形象的刻画使它慢慢成为居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而提升教堂建筑的品质。

1.5 归属感

对于我们熟悉的空间就形成了场所,而那些陌生的空间就形成了这些场所的背景环境。这些场所组成了我们平时生活的中心,给人们带来了归属感。在天主教的信徒眼中,如果我们把生活的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当看到高耸的教堂建筑的塔尖,对他们来说会产生亲切、喜悦,对于这个城市也会产生归属感。对城市而言,它只是人们有限的人生短暂的生活空间,它所给人们带来的归属感是短暂的、有限的。然而教堂建筑用它耸立的塔尖指向远处的天空,这所传达的含义则是直指上帝,对于信徒而言上帝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有限”空间终止的地方,这也是上帝“无限”居住的场所。在天主教的传统中,这种空间具有神秘性,是归属于上帝的空间,它是我们有限空间中所到达不了的地方。另外,教堂建筑室内与其他建筑相比不同寻常的建筑高度好像是达到天堂所必要的条件,再加上当室外的阳光从教堂的侧高窗照射进来的时候,当包含了圣经的故事的彩色玻璃窗在阳光的映照下凸显出来的时候,当它们与教堂的中厅和侧廊上各种雕刻、彩绘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所形成的空间好像是与现实空间完全不同的神圣的彼岸空间,它仿佛映射出神的存在。因此,教堂建筑不仅是上帝生活的场所的再现,更是信徒们通往天堂的必经之路,是我们获得归属感的建筑场所。

2 教堂建筑氛围营造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自从20世纪90年代爆发新建筑浪潮以来,中国建筑师开始模仿之前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但由于缺乏文化地域的考虑产生了许多庸俗并且非常具象的建筑,如方圆大厦,盘古大观等。在实际中设计师一味的迎合甲方的口味而丧失了自己设计的底线,不考虑周围环境与地域性等因素,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堂建筑恰恰就是以人信仰上帝而营造的具有神秘性、方向感、归属感的建筑氛围的不同的建筑形式,使得我们感受到教堂建筑充满文化性和场所精神,这对于现当代建筑的设计我们应当思考在创作中怎样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地域环境,创造出具有场所氛围的建筑。因此我们要重新思考当代建筑的本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只追求建筑功能的建筑,作为设计师要把特定的地域特征与文化性相结合,营造具有现代场所氛围的建筑形式。

3 结语

事实上,真正的具有场所氛围的空间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也不是单纯的人的感受与体验,它是包含了天、地、神与人的整体的空间场所,这正是我们所要表达的场所的含义。因此,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所表现的是能够让建筑真正回归生活,结合人的感受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建筑。所以说现当代建筑设计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科学与人文创造出新的具有场所氛围的建筑类型。

[1] 彼得·卒姆托.建筑氛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邓庆坦,赵鹏飞,张 涛.图解西方近现代建筑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方向感信徒归属感
人生需要『方向感』
阳光的信徒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训练方向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脑筋急转弯
做价值投资的信徒
劝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