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发过敏性紫癜一例

2018-01-13 01:35史俊奇章岚岚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尿常规紫癜皮疹

史俊奇 章岚岚

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儿童原发性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后的综合征,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olein Purprua,HSP)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及其他器官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二者合并发生临床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IM伴发HSP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4岁,因“鼻塞、眼睑浮肿5d,皮疹3d”于 2017年2月27日来本院就诊。患儿入院前5d出现鼻塞,伴双眼睑浮肿,3d前出现皮肤红色丘疹,入院前3d曾来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3.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L)57.2%,血小板(PLT)173×109/L,C-反应蛋白(CRP)14.8mg/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克肟口服3d,症状无好转,来院复诊,门诊体格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复查血常规示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5%,予收住入院。患儿发病来无发热,无关节痛、腹痛。入院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压之褪色,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度可,无压痛,咽充血,无杨梅舌,双侧扁桃体II°肿大,可见灰白色分泌物。双眼睑浮肿,双眼结膜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肋下4.5cm,质软边锐,无压痛,脾脏肋下可触及,无触痛,双下肢无水肿,手足无硬肿,肢端暖。辅助检查:EBV-DNA:3.35×105拷贝/ml,EBVCA-IgG阳性,EBVCA-IgM阳性,EBVCA-IgA阴性,EBEA-IgA阴性;巨细胞病毒定量<4.0×102拷贝/ml;血液生化:丙氨酸转氨酶(ALT)2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9U/L,乳酸脱氢酶(LDH)363U/L,肌酸激酶28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 U/L,尿素氮2.21mmol/L,肌酐22μmol/L;尿常规正常;巨细胞病毒定量<4.0×102拷贝/ml;咽拭子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腹部B超检查示肝脏、脾脏大。颈部B超检查示双侧淋巴结部分肿大。诊疗经过:入院诊断为IM,予静脉输注更昔洛韦注射液[5mg/(kg·d)]抗病毒、补液等对症治疗。入院1d后皮疹消褪,第4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伴全身皮肤出血性皮疹,无腹痛等不适。体格检查可见颈部、胸部、背部、双侧上肢、臀部、双下肢皮肤散在红色米粒大小紫红色斑点,颈部、胸部皮疹较多,压之不褪色。查血常规:PLT235×109/L,凝血功能无异常,血D二聚体0.83mg/L(正常0~0.55 mg/L),尿常规正常,皮肤活检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表现。补充诊断:HSP。继续予抗病毒治疗,嘱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入院第7天体温正常,眼睑浮肿消失,皮疹明显消褪,肝、脾较前变小,复查血常规未见异性淋巴细胞,肝功能正常,继续治疗2d后出院。1周后门诊随访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血沉、抗“O”正常;腹部B超检查示肝脏偏大,脾脏大小正常。出院2周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腹部B超肝、脾无肿大,目前持续门诊随访中。

2 讨论

本例患儿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学依据,可明确诊断为IM。病程早期的皮疹考虑为EBV原发感染所致,经治疗后皮疹已于病程第6天完全消褪,病程第9天出现紫癜样皮疹,双下肢对称性分布,面部、胸背部多而下肢少,该皮疹分布形式特殊,临床上不多见,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EBV感染所致的IM伴发HSP。因该患儿HSP表现为单纯皮疹,无关节、胃肠道症状及肾脏损伤,故未予特殊治疗。HSP的主要特征是全身小血管炎,血液、淋巴液因血管通透性增高渗透进组织间隙,导致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器官损伤[1]。感染是HSP重要诱发因素,一项关于361例HSP患儿的分析研究发现,约11%的患儿血液EBVCA-IgM阳性[2],提示EBV感染可能为HSP的诱发因素。Duman[3]曾报道一例因EBV感染导致全身血管炎样皮疹的患儿,与本例相似。EBV感染首先发生于口咽部,在其上皮细胞增殖后进入血液与B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清除感染后的B淋巴细胞,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组织肿大及靶器官的病变[4]。有资料显示I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5],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变[6-7]。HS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免疫功能异常被认为是主要原因,T淋巴细胞功能、纤溶机制的紊乱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参与机体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李秋等[8]发现HSP患儿血液中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异常。最近文献报道HSP患儿血液中CD3和CD4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儿童,CD4/CD8比例明显降低[9],均提示T淋巴细胞在HSP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尿常规紫癜皮疹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慎辨麻疹与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