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琳应用失笑散加味治疗妇科疾病验案四则

2018-01-15 22:35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瘀血血瘀活血

黄 芸

何嘉琳主任中医师系浙江“何氏妇科”第四代嫡系传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工作逾五十载,对妇科疑难病症多有独到的临床治疗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现将其运用失笑散治疗妇科疾病验案举隅如下。

1 崩漏

患者,汪某,女,40岁。2016年12月26日初诊。2年前因劳累后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20天~3个月不等。行经时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经血量多。2016年11月20日行经,量中等,7天止。12月8日患者阴道再次少量出血,12月24日出血量增多,色黯红,伴血块。舌质紫暗,舌下络脉迂曲,脉弦细。12月26日生殖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7.92 IU/mL、促黄体生成素(LH)2.55 IU/mL、雌二醇(E2)55 pg/mL、睾酮(T)2.91 nmol/L、孕酮(P)0.7 nmol/L;B 超提示:子宫内膜双层1.0cm。诊断为崩漏,证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拟方:黄芪15g,焦白术10g,炒蒲黄炭、五灵脂、赤芍各 15g,炮姜 6g,当归 10g,龟板(先煎)15g,丹皮10g。共7剂,水煎服,1天2次。2017年1月2日二诊:诉阴道出血12月29日止,舌脉同前。观其舌脉,患者仍有瘀血留滞胞宫,此时阴道出血已止,活血化瘀力大恐动血伤血,酌加收敛固涩药物,故予原方加乌贼骨15g,萸肉10g,炒补骨脂12g,生甘草 3g。共 7剂,水煎服,1天 2次。2017年 1月9日三诊:诉无阴道流血,感乏力,自汗,舌淡苔薄,脉细。此时患者瘀血已祛,气虚症状明显,上方去赤芍、炮姜。黄芪加倍至30g,再加防风6g,炒白芍15g,生甘草3g。共7剂,水煎服,1天2次。四诊时患者月经周期已恢复至27天,7天血止,月经量中,无血块。

按:《医宗金鉴》记载:“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突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该患者经后阴道出血淋漓不止,后突然阴道出血增多,属中医“崩漏”范畴。治疗崩漏,何嘉琳老师仍遵崇治崩三法,即塞流、澄源、复旧。患者初诊时以阴道流血为主症,观其舌脉,血瘀为主证。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塞流止血为首要任务。因瘀血阻于冲任,新血难安,血不循经,故经血淋漓不尽,发为崩漏。治疗宜荡涤胞络,散瘀畅流。何老师选用蒲黄炭,蒲黄凉血活血,炒炭后兼能止血,与散瘀之五灵脂合和而成失笑散,以达活血化瘀止血之功。药理研究[1]证实,蒲黄中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具有抑制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的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其水煎液具有抑制血栓生成,改善血液流变参数;微弱的直接扩张外周血管作用[2];炒蒲黄及蒲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凝血时间[3];五灵脂水煎液具有显著抑制由ADP、胶原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4]。加龟甲养阴血,去瘀血。正如傅青主所说:“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龟板配当归、赤芍养血祛瘀,以达养阴生新,化瘀止血之目的。虽治崩分三法,然何老师认为治崩亦不能拘泥于三法,将三法割裂单独应用。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虚实夹杂,正邪交错,三法须辨证统一运用。初诊时瘀血阻滞为实,然患者因2年前劳累后出现月经紊乱,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循经而致崩漏,崩漏日久瘀血阻滞,更致新血不守,实则为本虚标实之气虚血瘀之证。故出血时治疗应塞流、澄源相结合,予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摄血。复诊时患者出血已止,虽仍有瘀血阻滞,但以气虚之证更为突出,此时治疗应澄源、复旧相结合,加强健脾益气之功,使气能摄血生血,合失笑散活血化瘀,使崩漏痊愈。

2 继发不孕

患者,崔某某,女,39岁,2016年11月30日初诊。患者5年前人流1次,后未避孕5年未再孕。月经周期27~30天,经期7天,末次月经11月13日,经色紫黯有块,伴腰酸、小腹痛。平素易感乏力,胃纳较差。舌黯苔白,脉弦细。既往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宫腔内充盈缺损,考虑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为不孕症,证属瘀滞胞宫型,治宜逐瘀荡胞,调经助孕。拟方:黄芪15g,焦白术、当归、川芎各10g,路路通15g,三棱、莪术各10g,蒲黄、五灵脂各15g,共7剂,水煎服,1天2次。12月7日二诊:患者诉乳房胀痛,腰酸,舌黯红苔白,脉弦细。肝主疏泄,乳头属肝,患者长期不孕,精神焦虑,肝气不舒,气滞则加重血瘀,故予上方加柴胡10g,炒白芍15g,共7剂,水煎服,1天2次。12月14日三诊:患者12月13日行经,经色红,量可。患者就诊时仍处经期,经期阴血下注,患者素有瘀血留滞,此期应加大活血化瘀之力,因势利导,上方去柴胡、白芍,加益母草30g,丹参15g,共7剂,服法同前。调理4个月经周期后,患者成功受孕。

按:该患者5年前曾有孕史,近5年来未避孕未孕,属中医“断续”。《针灸甲乙经》首先提出:“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患者素体气虚血弱,既往人流手术,邪毒乘虚侵袭,留著于冲任,血行不畅而致瘀血停滞。瘀血阻滞胞宫,不能摄精成孕故不孕。治疗应益气健脾,化瘀通络。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气能生血行血。气旺则血行,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何老师在方中再加蒲黄、五灵脂,因蒲黄为手、足厥阴血分药。五灵脂善走厥阴,为血中之气药。两药皆入厥阴,走血分,行血而止血。足厥阴肝经夹阴器,上小腹,布于胁肋部,其循行部位恰为女性内外生殖器分布,故蒲黄、五灵脂起到引诸药入经之作用。二诊时,患者经前乳房胀痛,因气虚血瘀日久阻滞气机,肝气郁结,乳络不畅,加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止痛。三诊时患者正值经期,此期加大活血散瘀之力,使阻于胞宫之瘀血随经水外泄,顺势而出。此期虽大量活血药物,然配失笑散止血和血,又不至出血太过而成阴血暴亡之证。治疗该患者时标本同治,补气活血化瘀并行,终能摄精成孕。

3 异位妊娠

患者,缪某某,女,29岁,2016年10月5日初诊。停经40天,阴道不规则出血5天。末次月经2016年8月26日,量色如常。5天前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伴小腹隐痛。10月3日复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98 IU/L,10月5日B超:内膜单层0.30cm;右侧卵巢旁不均质回声8mm×8mm×7mm,直肠窝积液约1cm。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稍大软,前位,轻压痛,右侧附件轻压痛。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5mL黯红色不凝固血液。诊断异位妊娠,分期为未破损期,治宜活血化瘀,消癥杀胚。拟方:丹参30g,赤芍15g,桃仁 10g,生蒲黄、五灵脂各 15g,紫草 30g,生甘草5g,共7剂。1天1剂,水煎服。10月12日二诊:诉服药3天后阴道流血增多两天,色暗红,伴小血块,10月10日查血 HCG 82 IU/L,B超:内膜单层0.53cm;右侧卵巢旁不均质回声15mm×20mm×18mm。此时患者HCG下降,胚胎组织活性下降,右侧附件包块较前增大,但未见明显出血征象,此时应加大散结通络之力,予上方加水蛭6g,三棱、莪术各10g,共7剂,水煎服。11月15日三诊:患者阴道血止,无腹痛,11月10日复查血HCG 5IU/L,B超:内膜双层0.7cm,双附件未及明显包块。

按:患者初诊时属异位妊娠未破损期,二诊时属已破损期,何老师认为,异位妊娠不论所处何期,少腹血瘀都为主要病机,因此活血化瘀始终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但不宜一味活血化瘀,活血太过不仅不利于止血,反而会增加出血量,加剧阴血暴亡,甚至危及生命,应辅以和血止血化瘀之药。《本草纲目》曰:“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入血分,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止诸痛。”故予失笑散配伍赤芍、桃仁、三棱、莪术以达活血止血,祛瘀消癥之功。

4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

患者,胡某某,女,38岁,2016年5月10日初诊。患者4月6日停经35天,米非司酮+米所前列醇口服药物流产,4月8日排出肉样组织。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未止,5月10日就诊时,阴道仍有鲜红色流血,伴腰酸,舌淡红脉弦细。予阴道B超检查提示:宫腔线分离0.2cm,宫底部见大小约1.5mm×1.3mm×2.0cm不均质回声团,周边未见血流。诊断为产后恶露不全,证属血瘀症,治宜活血化瘀止血。拟方:当归30g,川芎 15g,益母草 30g,生蒲黄、五灵脂各 15g,红花10g,川牛膝、车前子各30g,共7剂,水煎服,1天2次。5月17日二诊:患者诉服药第二天阴道流血增多,伴血块。服药四天后流血减少,就诊时阴道流血已止。复查B超:宫内未见明显异常。

按:该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不止,属中医“产后恶露不全”、“胞衣不下”范畴。何氏妇科认为,不论大产后、人流后或药流后的恶露不绝,“瘀血”均为其病理核心[5]。药物流后组织残留、子宫内膜剥脱不完全导致气血运行失常,瘀阻冲任,新血难安,血不循经,恶露不净。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要。治拟祛瘀生新,当归、川芎活血行气。益母草、红花活血祛瘀。川牛膝引血下行。五灵脂、蒲黄化瘀止血。药理研究[6]表明,失笑散不光能作用于血液系统,也能促进子宫收缩,起到缩宫止血,加速组织排出宫外的作用。

[1]冯欣,刘凤鸣.蒲黄有机酸对家兔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1999,6(6):48-49.

[2]王恩军,靳祎,王亮,等.蒲黄抑制大鼠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3):227-228.

[3]孔祥鹏,陈佩东,张丽,等.蒲黄与蒲黄炭对血瘀大鼠血流变性及凝血时间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6):129-132.

[4]周卫,宿树兰,刘培,等.蒲黄-五灵脂药对不同提取物活血化瘀效应的比较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211-213.

[5]章勤.何少山医论医案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5-146.

[6]李飞.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9-1377.

猜你喜欢
瘀血血瘀活血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基于“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期病人的转归分析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血瘀证源流考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