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1-15 01:53庞瑛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空腹人性化维度

庞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人们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及不断改善的饮食结构的作用下日益提升,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其具有严重退化的身体机能[1]。现阶段,临床还没有方法彻底治愈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具有较大的医疗花费,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2]。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人性化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4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均具有清晰的意识和正常的思维;患者知情同意和医院伦理学备案。排除标准:排除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督促患者积极维护日常卫生,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准确用药等;观察组患者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为:(1)饮食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必须受到严格控制,临床应该督促患者多吃粗粮,不吃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对摄入高热量及糖类食物的现象进行限制。同时,对摄入盐量进行有效控制。此外,日常多饮水,以对通畅的排便进行有效的保持;(2)健康教育。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缺乏良好的饮食治疗效果,需要对降糖药物进行应用,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将药物的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等讲解给患者,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准确用药,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患者的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等;(3)运动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将安全合理的运动方案设定给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督促患者循序渐进地运动,待患者适应后再将运动量逐渐加大。同时,运动前对空腹情况进行严格的避免,从而将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4)康复护理。为了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进行有效改善,将其肢体功能恢复过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病情缓解后督促其进行体位循环。同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适量原则进行严格的坚持。

1.4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应用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内容包括疾病程度、社会维度和满意度等,运用5级 Likert等距评分法,随着分值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4]。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结果与比较 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65~85岁,平均(76.1±10.1)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0±0.9)年。对照组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6~85岁,平均(77.4±10.0)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0.8)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2.2 2组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与比较 2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HA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均<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HA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与比较( ±s)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疾病程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度评分及DMQLS总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0.05),对照组护理后的社会维度、满意度评分及 DMQLS总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0.05),但护理前后的疾病程度、生理维度和心理维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均>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疾病程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度评分及DMQLS总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度评分及DMQL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5),但2组患者的疾病程度和生理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0.05

护理前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项目 对照组观察组疾病程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度DMQLS总分51.9±8.6 51.8±9.0 51.9±8.2 51.1±7.3 50.0±8.2 256.9±23.9 51.8±9.0 51.2±12.1 52.3±9.8 51.0±12.1 50.9±13.3 259.0±15.5 50.1±7.2 50.3±9.7 52.1±8.7 49.8±8.6△47.6±8.2△250.1±27.7△47.8±10.1△47.8±11.6△45.8±11.6△▲45.7±10.7△▲40.9±8.6△▲226.8±16.5△▲

3 讨论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5],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因此通常情况下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进而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性化护理就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让护理服务和人的关系更加协调,即让服务的内容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新型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身、心等多个层面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护理对象的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指人文精神,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具体就是维护个体的尊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珍视和关注他们的思想。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引导护士把护理的重点从对患者疾病的护理扩展到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从短期护理转向长期护理。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HA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均<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HA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均<0.05),说明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疾病程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度评分及 DMQLS总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0.05),并且患者的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度评分及DMQLS总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均<0.05),说明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人性化护理的中心为患者,尽可能地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将人性化的护理提供给患者,从而使患者身心满足,为疾病恢复提供良好前提条件[6-7]。

总之,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但是,本研究具有较小的样本量,所得结论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仍然需要相关医学学者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更为深入的细致研究。

[1] 宋秀峰.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及社会支持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85-3986.

[2] 张红梅.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2013,29(1):123-124.

[3]柯梅芳.人性化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9):1463-1464.

[4]马占艳.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服务和心理护理的临床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235-236.

[5]伍业平.浅谈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247.

[6]VanDijkP,Bouma A,LandmanGW, .Hypoglycemiainfrail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with sulfonylurea[J].J Diabetes Sci Technol,2017,11(2):438-439.

[7] 沈继平,胡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2):93-96.

猜你喜欢
空腹人性化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