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为学生的心灵“补钙”

2018-01-16 07:17唐珏
关键词:补钙立德树人语文教学

唐珏

【摘要】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考精准落实“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四面”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高中语文教材许多篇章流淌着爱国文人的满腔热血,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领悟语言的美,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修德砺行,自省人生的态度、感悟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立德树人 爱国爱家爱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151-01

0

当衣着鲜亮的高中生伸手向经济窘迫的父母要钱买苹果手机时,他何曾想过父母的不易!

当四川泸州高考状元唐立培在就读的香港中文大学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大陆同胞,为港独分子摇旗呐喊时,他何曾想过没有祖国亲人的苦心栽培,他怎能成为装逼的“假洋鬼子”?

当韩国棒子不顾中国利益悍然部署“萨德”系统,无知的国人仍然蜂拥到首尔购物时,他们的廉耻之心是被狗吃掉了吗?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思想缺“钙”,有一颗严重贫血的“心”:他们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拿来,不懂付出。中学生道德水准的滑坡直接关系到中华美德的传承,中学生心灵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学生人格的不健全直接牵涉到中国的未来。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考精准落实“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四面”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創新精神”四个方向。2017年高考作文精准落实“立德树人”考查重点,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全国Ⅱ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选取了六个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包含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

一、爱国:借助教材中的爱国人物,培养学生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语文教材是由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或专家精心编写的,很多课文都抒写着爱国文人的满腔赤子之情。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掘教材,将教材中涉及家国情怀的部分进行突出和强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种下爱国爱民的种子。

二、爱家:借助教材中暖心的亲子课文,渗透亲情教育

魏书生在《家教漫谈》中说:“孝敬父母是子女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孩子只有孝敬父母,才会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爱老师、爱同学”。

??例如:《陈情表》一文表述了西晋李密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委婉地向朝廷介绍了自己不能做官的苦衷。这篇文章的情之切切让人感动,让人深深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因为文言文与我们现代的日常语言有着很多的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这篇文章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就能通过背诵台词感受到李密对祖母的感恩之情,从而加深对亲情的理解,而其他同学在观看课本剧的时候,也能够在收获感动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家”的深刻内涵。

三、爱生命:培养“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一位著名教育家说也曾说过,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可见,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是教育之本。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加强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应不容忽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能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进而珍惜人类的生存环境呢?

1.挖掘教材中的作者资源,让学生从作家的生命中去感受生命的历程与坚韧,发现生命的价值。我们对很多文本的理解都离不开对作者人生经历的解读。而很多作者尽管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有的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勇敢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2.从文本中挖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苍凉的文字中对死与生的领悟与思考;宗璞《紫藤萝瀑布》可让学生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深刻哲理中领悟生命的真谛;而巴金的《小狗包弟》则让学生从小狗包弟的遭遇及文革中艺术家、作者的遭遇中学会尊重和热爱生命。利用经典之作,让学生敞开心灵去阅读、感受,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形成情感活动,审美感受和思维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去感悟生命的意义。

现阶段,很多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功利性过强,习惯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课文背诵和考试题目的研究上,忽视人文情感渗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在高中这一学习阶段,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各方面综合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态,让类似“港独”的闹剧永不出现,这或许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有价值的追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补钙立德树人语文教学
补钙不能只吃钙片
孕妇需要补钙吗?孕妇怎样正确补钙!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补钙“高手”—蛋壳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