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中地理课堂为载体,践行人文教育

2018-01-16 11:24周广柱
关键词:发展途径人文教育高中地理

周广柱

【摘要】 人文精神是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生的精神追求,是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产生的源泉。人文精神体现在各个学科内,是帮助学生智育和德育共同发展的精神内涵。人文精神的思想主题是珍爱生命、勇于追求和思想价值,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发展观念的指导思想。高中地理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将应试教育转换为了综合教育,为了在课堂上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要对学生多关怀、多培养,践行人文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与人的关系,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发展中成为乐于奉献、科学发展的实践性人才。高中地理学科兼具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双重性质,是高中实行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地理课堂践行人文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力图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人文教育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171-01

0

1.人文精神对高中地理课堂的作用和功能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对地理学科有促进作用,也能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工作。高中地理学科内容丰富,涵盖的人文内容范畴较广。高中地理主要侧重于自然地理范畴,理论知识较为繁多和琐碎,高中生学业任务重,很容易被“条条框框”限制,丧失探究欲望。传统地理课堂通常采用程式化的教学形式,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对学科没有好奇心。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导入与知识点相关的人文信息,就能够加强学科的亲切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中着重强调了增进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在改革了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后,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巨变。

2.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挖掘人文信息的途径

要在课程教学中植入有效的人文信息,首先就要挖掘与学生生活内容和教材知识点相关的人文信息,再将之转化为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素养。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展开人文信息的挖掘。学生的生活环境随地域和地区差异等,都存在差异,要让学生能对教师传递的人文信息产生共情,就需要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地理内容展开,引发学生的关注,通过与学生探究、解决生活相关的地理问题,能够切实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作用,培养探究地理知识必须的人文精神和探究精神。

3.在高中地理课堂践行人文教育的策略

3.1 结合学生生活内容,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除了深挖教材,熟悉各种地理人文素养教育素材和形式外,更要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寻找有效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提高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的生活通常为两点一线,很少能停下来看一看身边发生的事情。地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转变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科学知识,注重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统一。首先,要为学生展开各种人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人文气息和情怀,为融合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打下基础。后结合学生经历导入课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杜威说:“所有的改革都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当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让学生在崇敬和信服中向教师看齐,感染学生自主提高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人文教育中包含学生思想观念的多种方面,基础的教育方向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包含对自身、社会、世界的认识,只有用全球化的观点看待问题,才能让学生形成多元、开放的观念系统。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脚下,更要开眼看未来。全面的、包容的地理视野能够跨越民族和国家,如环境保护、全球地理、旅游意义等。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展开对不同地域人文素养的研究。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例如,以泰山为首的五岳名山、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都是地理学科中挖掘人文信息的好素材。

3.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教材上有多种地理模块的教学内容,其中饱含人文素养的光辉。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这些教学内容,通过深化、拓展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文地理知识,领悟人文精神,彰显人文情怀,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地理学科来源于生活,为生活实践服务。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就是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冲突,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持续发展意识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高中地理中有很多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教师应当有选择的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自主产生发展意识。如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北京雾霾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珍稀动植物的研究与保护等,都体现出人和环境协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具有共情能力的协作型人才,就要在地理课堂导入人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姜乔.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05.

[2]卞兆根.小议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J].成功(教育),2009(3).

[3]刘平国.旅游地理教学之人文素养培育初探[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36-139.

[4]孙玥.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文本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人文教育高中地理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