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与实践

2018-01-17 03:50成晓松张俊喜仇学平宋巧凤谷莉莉孙月照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飞虱病虫蜘蛛

成晓松 张俊喜 仇学平 宋巧凤 谷莉莉 胡 健 孙月照

(1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病虫测报站 224005;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盐城市 224002;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植检植保站 224002;4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盐龙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224056)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位于江苏中部偏东,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腹部、新洋港上游,是以稻麦轮作为主的农业大区,常年种植单季中粳水稻面积在40000 hm2左右。20世纪90年代前后,盐都区水稻种植以杂交中籼稻为主,主要内源性害虫有二化螟、大螟,外源性害虫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主要病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经1次秧田防治、2~3次本田防治,即可控制病虫为害,且此期间稻田蜘蛛等天敌种群数量多。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水稻种植以单季粳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灰飞虱(可引发病毒病)、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次要病虫害有白叶枯病、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稻蓟马、大螟、稻叶蝉、二化螟等。此期间由于化学农药使用次数明显上升,尤其是毒死蜱、阿维菌素等广谱性农药的大面积使用,害虫天敌被大量误杀,稻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稻纵卷叶螟、灰飞虱、褐飞虱等重发;同时,随着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推广,田间病残体增加,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也呈加重趋势;此外,由于害虫抗药性上升,农药用量持续增加,环境压力加大,给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对当地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进行改进提升。

稻田蜘蛛是水稻害虫最重要的捕食性节肢动物,对稻飞虱、叶蝉等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是维持稻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鉴于此,自2009年起,笔者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绿色防控模式进行了研究,例如,对稻田蜘蛛种群的主要种类及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1],且对稻田生态系统中蜘蛛的特性和利用进行了研究[2-3],以期围绕“保蛛控虫、精准防病”,强化天敌在农田害虫治理中的重要作用[4-7];在应急化学防治的药种选择上,避免使用对蜘蛛种群毒性较高的毒死蜱、阿维菌素等广谱性农药,选用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的甲氧虫酰肼、吡啶杂环类的吡蚜酮、氯化烟酰类的烯啶虫胺等对蜘蛛影响较小的环境友好型药种[8-11];针对穗颈稻瘟病防治,掌握在破口初期、齐穗期全面用药2次,且对于田间叶瘟发生较重的感病水稻品种,将首次用药时间提前至破口前5~7 d进行等。2012年起,对集成的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绿色防控模式进行了大田示范应用,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采用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总结分析如下,以期促进该防控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单季粳稻绿色防控模式的主要措施

以“保蛛控虫、精准防病”的防治策略为中心,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控相结合,通过保蛛控虫、推广抗病品种种植、覆盖防虫网、调节播种期、灯光和性诱杀虫、最低限度地选择性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科学控制水稻病虫危害,降低稻田中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减少环境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

1.1 从稻田生态平衡出发,综合运用非化学防治措施

1.1.1 推广“保蛛控虫”技术,有效控制水稻害虫危害

在水稻全生育期对稻田蜘蛛种群进行保护性利用。相关研究表明,当稻田蛛虱比在1∶3以下时,蜘蛛可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的繁殖和为害;当蛛虱比趋向1∶5时,蜘蛛的控制能力逐渐减弱;当蛛虱比大于1∶5时,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应在稻飞虱低龄若虫期选择性使用对蜘蛛种群影响较小的农药,以控制其为害。同时,迁入性害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具有隔代暴发的特点,如五(2)代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虫口密度较低,即可利用蜘蛛的控虫作用和水稻的补偿作用进行防控,不必使用化学农药,同时这样也有利于蜘蛛种群的扩大,只有当六(3)代、七(4)代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与田间蜘蛛种群蛛虱比大于1∶5时,才应采用化学防控措施。如2012-2016年中,该技术示范田都没有使用化学农药对五(2)代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压前”控制,水稻后期也均没有出现“冒穿”现象,一直到七(4)代时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种群都被蜘蛛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1.1.2 大面积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减轻水稻病害发生

2004年以来,陆续推广种植了“徐稻3号”“镇稻99”“连粳5号”“连粳6号”“连粳7号”“盐稻8号”“盐粳11”“淮稻8号”等抗(耐)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灰飞虱带毒率和田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率逐年降低。据江苏省农科院检测,2005年本地越冬代灰飞虱成虫带毒率为46.15%,一代成虫带毒率为57.6%,感病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6.5%;2014年检测结果,越冬代和一代灰飞虱成虫条纹叶枯病带毒率为0,田间基本查不到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

1.1.3 推广使用防虫网,降低水稻苗床期的施药次数

在一代灰飞虱从麦田向水稻秧田迁移高峰期前,使用防虫网覆盖水稻秧苗,将灰飞虱阻隔在防虫网外,防止灰飞虱为害秧苗、传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同时防虫网还可阻隔二化螟、大螟在秧苗上产卵。据测算,使用防虫网物理隔离,可减少水稻秧田中农药使用次数3~4次。

1.1.4 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减轻水稻病虫发生和危害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盐都区直播水稻种植模式一直占有一定比例,且直播稻与移栽稻相比,落谷期相差30 d左右,基本避开了灰飞虱传毒高峰,大大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同时,通过科学施肥、合理密植来增强水稻抗病能力,并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田间小气候环境。如在水稻生产上,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分段施肥、重施基肥和促花肥、轻施分蘖肥和保花肥、适时搁田等技术,做到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能提高水稻群体质量,增强植株抗逆力,从而显著减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1.1.5 推广灯光和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

利用大螟、稻纵卷叶螟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水稻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放置稻纵卷叶螟、大螟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和大螟成虫,减轻田间虫害发生程度。如在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放置船形性诱捕器3334套、频振式太阳能诱虫灯1000盏。据2015年调查,单个船形性诱捕器半个月最多可诱杀稻纵卷叶螟92头、大螟24头,打破了害虫性别平衡,降低了害虫的繁殖力,减少了田间有效卵量,减轻了虫害的田间危害程度。

1.2 选择性使用化学药剂

1.2.1 推广种子处理技术,防治种传病害

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是种传系统性病害,一旦发生,无有效药剂防治。通过推广应用17%杀螟·乙蒜素EC、20%氰烯·杀螟丹EC浸种,可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危害,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且大大减少了田间盲目用药。目前,该技术在当地水稻机插秧上应用达100%。

1.2.2 选择对环境友好的高效对路药剂,替代广谱性农药,保护蜘蛛种群

在防治稻纵卷叶螟、大螟等害虫时,每667 m2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DG 5 g、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可分别比常规每667 m2用48%毒死蜱EC100 mL的农药有效成分含量减少99.48%和95.83%。在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且田间蛛虱比大于1∶5时,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等环境友好型药剂,在稻飞虱低龄若虫期使用,既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又能保护稻田蜘蛛种群,维持生态平衡。注意,对不同杀虫机理的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以防止害虫的抗药性急剧上升。

2 单季粳稻绿色防控模式的应用成效

2.1 经济效益

水稻绿色防控模式自2012年实施以来,盐都区累计推广应用总面积达1.69×105hm2,与原防控模式相比,水稻总产值增加6052.31万元,总成本节省1908.3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7727.47 万元。

2.2 社会效益

水稻绿色防控模式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左右,减少防治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效,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同时参与机防的农村留守人员还增加了劳务收入。

2.3 生态效益

水稻绿色防控模式中农药使用次数减少,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良好,延缓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了稻米中的农药残留,有效控制了农业环境污染。

3 推广单季粳稻绿色防控模式的工作经验

3.1 抓组织领导,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为全面实现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盐都区成立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分工明晰,责任到人,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确保水稻丰产、优质,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3.2 抓病虫测报,确保预报准确、科学防治

在水稻全生育期,严格按照《江苏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中的办法进行调查、汇总、分析,准确测定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期,并及时向全区发布病虫发生趋势预报,科学指导防治,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3 加强电视预报和媒体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依托市、区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地方主要宣传媒体,通过“串场星空”“植保专栏”等栏目及时发布领导重要讲话、防治技术意见、专家技术指导等信息,近4年来在电视发布预报14期、播放专题8期、播放游动字幕7期,在广播电台广播宣传34次;同时还利用盐都现代农业网、盐都植保网和农信通等新媒体,每年发布病虫情报28期左右,推送农信通短信,发送水稻病虫信息7~9期,收信人达1800~2200人次。

3.4 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在绿色防控模式推广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推进,从培训懂技术的农民合作社成员和家庭农场主入手,由点到面逐步推广,进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并组织农户现场观摩,以提高绿色防控模式的技术应用到位率。同时,区政府、区农委和植保站召开绿色防控专题会议和培训班累计达63期、培训人数达2564人次,组织田间观摩和现场指导8次、参与人数达318人次,印发水稻病虫防治技术方单4期、总份数达42.5万份,印发总体防治通告4期、总份数达2.2万份。此外,通过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面对面地将绿色防控技术传授给种田大户,并利用田间测报和物资配送的时机,直接指导到农户田间、地头,每年受指导农户达230~300人次,如各镇(街道)农技服务中心人员在水稻穗期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段,实行包干到村,技术宣传、指导到田间地头,有力确保了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

3.5 抓绿色防控与专业化防治融合,确保技术有效、措施到位

为提高绿色防控模式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效果,盐都区采取了以抓绿色防控与专业化防治相融合的模式,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使当地水稻病虫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显著,省工省本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截至2016年,盐都区登记注册的病虫专业化服务组织达30个,从业人数达3289人,拥有各类机动机械达3377台(架),在水稻生产上4年累计统防统治面积达91866.67 hm2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7.4%。

4 单季粳稻绿色防控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4.1 对绿色防控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1)盐都区农村小规模种植农户仍然较多,种地农民多为妇女和老年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有一个认识的过程,部分农民仍依赖于农药经销商的宣传,盲目用药[12]。(2)盐都区农药经营渠道多元,主要有农业部门、供销部门以及个体经营3个渠道,农药经销商往往只注重病虫防治效果而忽视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而不合理用药往往会造成稻田蜘蛛等害虫天敌大量减少,甚至全军覆没。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绿色防控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户的绿色防控意识。

4.2 绿色稻米优质不优价

由于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目前应用绿色防控模式生产出的优质稻米没有真正实现优质优价。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为采取绿色防控模式生产出的优质稻米创立品牌,同时建立大米溯源信息平台,搭建消费者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诚信沟通桥梁,不仅能让消费者购买绿色大米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更能解决安全绿色稻米“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户应用绿色防控模式的经济效益。

4.3 高效药械装备条件有待提升

目前盐都区的施药器械以小型手动或电动喷雾器为主,专业化防治组织的规模与服务范围仍较小[13],全程承包病虫草害防治并不能达到全覆盖,导致农药利用水平整体偏低。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以全面提升盐都区的高效药械装备设施条件。

[1] 成晓松,张俊喜,仇彩云,等.江苏稻田蜘蛛种群及优势种调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1):130-131.

[2] 成晓松,张俊喜,胡春林,等.稻田蜘蛛种群消长规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95-197.

[3] 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等.稻田蜘蛛的特性及利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50-55.

[4] 程家安,朱金良,祝增荣,等.稻田飞虱灾变与环境调控[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2):176-182.

[5] 祝增荣,程家安.中国水稻害虫治理对策的演变及其展望[J].植物保护,2013,39(5): 25-32.

[6] 刘某承,白艳莹,曹智,等.稻田病虫害生态防控模式及其在西南地区的应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6):734-738.

[7] 张俊喜,王凯,李红阳,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法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 :166-168.

[8] 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等.九种农药对稻田蜘蛛的影响及其对飞虱的防治效果[J].江西植保,2011,34(3):107-110.

[9] 成晓松,张俊喜,胡春林,等.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田蜘蛛及飞虱种群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10(6):1134-1136.

[10] 秦吉洋,吴庭友,张桥,等.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及吡蚜酮对蜘蛛种群动态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6):179-181.

[11] 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等.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田蜘蛛及飞虱种群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134-1136.

[12] 陈永明,林付根,王凤良,等.盐城市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的体会[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12):41-42.

[13] 林付根,陈永明,朱汉清,等.盐城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现状与可持续防控[J].中国农业信息,2014(5):108.

猜你喜欢
飞虱病虫蜘蛛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