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腕不对称性改变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2018-01-17 15:38王学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滑膜炎骨关节风湿性关节炎

王学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222医院 放射科,吉林 吉林132011)

1 临床资料

1.1患者,男,32岁,自述三年前,右腕酸痛,尤以活动后为著,无明显外伤史来就诊。摄DR片,未见骨质异常改变,化验抗”O”、类风湿因子均阴性。由于该腕长时间用鼠标,故按“鼠标手或腕”进行理疗、热敷等对症治疗。近日因左腕出现同样症状来院。

1.2辅助检查

双腕DR片示右腕诸骨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且多块腕骨密度不均减低并囊变,所见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均未见骨质异常及关节间隙亦未见异常。

化验抗“0”、类风湿因子均阴性。印象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2)创伤性关节炎并缺血性坏死。

到上级院会诊,双腕超声检查:右腕关节少量积液并滑膜炎,左腕关节滑膜炎;磁共振(MRI)示:双手腕滑膜改变,首先考虑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大量增生,软骨破坏,关节腔积液,腕骨及尺桡骨远端水肿,部分骨侵蚀,右侧为主伴骨性关节炎,周围软组织损伤,左侧小多角骨内骨岛,并建议结合化验检查。遂查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升高。

会诊意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化验检查,诊断:双腕关节改变,符合类风湿关节炎。

2 讨论

2.1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各处关节,呈多发性对称性。病因不明。女性多发。

2.2临床和病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本病常累及关节,手足小关节尤其好发。受侵关节呈梭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肌无力、萎缩和伴关节半脱位等。常累及近侧指尖关节,呈对称性。部分患者出现较硬的皮下硬结。实验室检查血清类风湿因子(RF)常呈阳性(约70-80%);抗CCP抗体升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病理表现为:1)滑膜炎,早期滑膜明显充血、水肿,有较多浆液渗出到关节腔内。晚期滑膜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滑膜肿胀肥厚;2)富含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血管翳形成及关节软骨破坏;3)关节相邻的骨质破坏及骨质疏松。

2.3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骨关节的X线改变,大多出现在发病3个月以后。主要改变有:①关节软组织梭性肿胀。②关节间隙早期因关节积液而增宽,待关节软骨破坏,则变窄。③关节面骨质侵蚀多见于边缘,是滑膜血管翳侵犯的结果,也可累及临近骨皮质。小关节,特别是手骨最为常见。④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软骨下骨质吸收囊变是血管翳侵入骨内所致,内充纤维肉芽组织及滑膜夜,呈半透明影,周围有硬化,最后为骨质充填。⑤关节临近的骨骼发生骨质疏松,病变进展则延及全身骨骼。⑥膝、髋等大关节可形成滑膜囊肿向临近突出。⑦晚期可见四肢肌萎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骨端破坏后,形成骨性融合。半脱位可发生于颈椎,可以是最早的变化。指尖、掌指尖关节半脱位明显,且常形成手指向尺侧偏斜畸形,具有一定特点[1]。

2.4本例特点

①青年男性;②不具对称性的单腕或右腕发病明显早于左腕三年余;③实验室检查:血清抗“0 ”、类风湿因子阴性。最后诊断以超声、磁共振的滑膜改变以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CCP抗体)升高为依据,确立诊断[2]。

2.5鉴别诊断本病常需与下述疾病鉴别:①创伤性关节炎并缺血性坏死,本病有明显的外伤史;骨关节面以增生为主;②退行性骨关节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增高,典型表现在足的第一肢指关节的骨质破坏,呈穿凿样;④关节结核,关节周围软组织红肿热痛明显,骨质破坏呈泥沙样,在骨质破坏的同时,常有窦道形成。

猜你喜欢
滑膜炎骨关节风湿性关节炎
生姜粥缓解滑膜炎疼痛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80例临床观察
通经活利汤配合皮肤牵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5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