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社会保障区域均衡实证研究
——基于2007—2013年泰尔指数及聚类分析

2018-01-17 10:17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泰尔社会保障山西省

黄 淼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经贸系,山西 阳泉 045000)

社会保障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保障可以对收入分配和代际分配实现有效的转移和调节,因此,政府介入社会保障支出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介入的能力大小和高低与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山西省作为我国中部的重要资源型大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得山西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同地市的财政水平、支出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存在不均衡。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不同地市的社会保障的泰尔指数,来找出引致差异的根源。

在关于社会保障支出的均衡性研究中,国内学者已有不少成果。彭海艳(2007)运用GE指数分解法、基尼系数法分析社会保障各项支出的贡献率,并得出三大区域内差异远远大于区域间差异[1]的结论。柯卉兵(2009)通过对地区差异度量指标的分析,认为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间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渐小,地区内差异逐渐增大[2]。欧阳琼(2011)提出了运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等相关指标来衡量社会保障地区差异,主要反映社会保障发展速度的不同[3]。李文军、张新文(2011)运用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的省级差异,并分析西部地区与全国的差距,提出了加强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4]的建议。江华、吕学静等(2012)通过构建5个维度20项省际、区域的社会保障评估体系,发现省际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不均衡,但在程度上逐渐缩小[5]。徐倩、李放(2012)通过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的分析得出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和城市偏向[6]。巴曙松等(2013)运用泰尔指数和谱系聚类方法,按社会保障财政能力的相似性将我国地区分成四大类,并提出完善社会保障补助制度,发展各地区经济的建议[7]。杨红燕等(2014)运用瓦格纳定律、财政分权等理论得出财政分权、财政自给率的影响为正,人均GDP、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有正有负[8]。石玉梅(2015)通过泰尔指数法对新疆五个经济区域社会保障支出的非均衡性进行测算,得出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因[9]。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山西省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性问题几乎没有,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预算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由于2006年及之前的统计年鉴中社会保障支出由三项支出构成,而且地市级在年鉴中没有体现出这些支出的具体情况,而2007年之后,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指标统一计到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项目之下,基于数据的连续性和可获得性,采用了从2007—2013年的《山西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并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

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分析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资源配置的差异性,通过泰尔指数(Theil Index)来分析山西省及山西各个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支出的公平性。泰尔指数可以分析分配的公平性,通常情况下泰尔指数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分配越不均等。泰尔指数还可以计算各个组别之间和组别内部的差异,并得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情况[10]。

此外本文还运用了聚类分析方法,按照山西省的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进行了聚类分组。聚类分析方法是将样品分成若干类别的方法。主要是规定样品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组合成一类,再逐步计算这类与其他类的举例,再按距离关系合并类别的方法。运用聚类分析,可以将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分组,得出山西省各地市社会保障支出的相似性情况和差异性情况。

(一)总体泰尔指数研究

依据泰尔指数的公式要求,将山西省泰尔指数的总体指数从三个方面进行计算。分别是基于人口分布的社会保障总体泰尔指数,基于地区生产总值的社会保障总体泰尔指数,基于地方财政支出的社会保障总体泰尔指数。通过三个总体泰尔指数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情况及在人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出能力等方面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

(1)

(2)

(3)

公式中,i=1,2,3…11,表示山西省11个地市,Si表示各地市社会保障支出额,S表示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公式(1)中TP表示基于人口权重的社会保障支出泰尔指数,Pi表示各地市人口数,P表示山西省人口总数;公式(2)中TG表示基于地区生产总值权重的社会保障支出泰尔指数,Gi表示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G表示山西省国民生产总值;公式(3)中TF表示基于财政支出权重的社会保障支出泰尔指数,Fi表示各地市财政支出情况,F表示山西省财政支出总和。

一般来说,以人口分布来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均等程度最为常用和直接,本文辅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财政支出水平,以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反应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的均等性。

(二)分解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区别于其他指标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进行区域分解,可以将泰尔指数的总指数分成区域内和区域间,并得出不同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贡献率,来得出差异情况。本文在分解泰尔指数中以人口权重的泰尔指数作为分解目标。

本文在研究山西省区域划分时,主要基于地理位置将山西省11个市及下属县划分成三大区域进行研究。三大区域为晋北地区(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晋中地区(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晋南地区(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临汾市)。

TP=T区域内+T区域间

(4)

(5)

(6)

(7)

公式(5)(6)(7)中Tj表示山西省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Sj表示某一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额;Pj表示某地区的人口总数;Sji表示地区中各地市的社会保障支出额;Pji表示某地区中各地市的人口数。

(8)

(9)

公式(8)(9)即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对总体资源配置差异的贡献率,其中三大地区各自贡献率又共同组成了地区内差异。通过对泰尔指数进行拆解,可以更为细化地研究和发现某一地区对区域差异的贡献程度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泰尔指数

通过采用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根据公式(1)—(3),计算得出山西省2007—2013年基于人口权重、基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权重、基于财政支出水平权重的总体泰尔指数。

表1 山西省基于三类权重的社会保障泰尔指数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山西省三类社会保障泰尔指数变化有一定差异。基于公共财政支出权重的泰尔指数逐渐减小,变化较平缓,表明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水平吻合度较高,并呈现更加契合的趋势;基于人口权重的泰尔指数变化幅度较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与人口匹配程度在快速地提高;基于地方经济权重的泰尔指数数值较大,且减小趋势不明显,表明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偏离,社保投入不能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

从表2可以看出,太原市历年泰尔指数均为正值,说明其在社会保障支出中享有的份额大于其人口比重,处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有利地位,这与太原作

图1 山西省三类社会保障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图

年份区域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均值晋中地区太原市0107501189009590066700331002450017300663阳泉市00066000280002000043-00013-00012-0003400014晋中市001400013100137000720009200180-0006900097吕梁市-00339-00339-00324-00288-00239-00169-00177-00268晋北地区大同市001200034400146-0006000049-000050004800092朔州市-00101-0006300004-00049-00032-00034-00052-00047忻州市-0000200105001870021600266001630013600153晋南地区运城市-00430-00420-00409-00310-00311-00321-00323-00361临汾市00040-00035000410018500122000320005500063长治市-00220-00213-00230-00196-00081-0000600367-00083晋城市00255-00092-0003500025-00014000490002900031总体泰尔指数00438006040063600496003050017200122

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关注程度都较高相匹配。而吕梁市、运城市历年泰尔指数均为负值,说明其在全省范围内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支出份额小于人口份额,处于社会保障支出的劣势。

表3 山西省基于地方经济水平权重的社会保障泰尔指数具体组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于人口权重的泰尔指数,山西省基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权重的泰尔指数组成中,太原市、阳泉市、吕梁市、朔州市的历年泰尔指数均为负值,说明这些地市在社会保障支出中享有的份额小于其经济发展的比重,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处于社会保障支出的劣势。晋中市、大同市、忻州市、临汾市则历年泰尔指数为正值,说明这些地市在社会保障支出中处于优势地位,相较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更大。

表4 山西省基于公共财政支出权重的社会保障泰尔指数具体组成

表4是基于公共财政支出的社会保障泰尔指数,太原市、晋中市、大同市、忻州市、运城市、临汾市,处于优势地位,而吕梁市、朔州市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以上说明了山西省社会保障不论从人口比重、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均衡性,不过不均衡程度各有差异。

(二)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泰尔指数分解指数

本文以人口权重为例,运用公式(4)—(7)对山西省社会保障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测算。从表5、表6中可以看出,山西省三个区域的区域内泰尔指数远远高于区域间的泰尔指数,区域内的贡献率平均值高达83.39%,也就意味着山西省区域内的差异是基于人口权重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各地区泰尔指数的平均值,可以得出区域内差异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晋北地区,晋中地区对区域内贡献率最大,均值达到了48.76%。

相比较而言,区域间的泰尔指数较低,反应出山西省区域间的社会保障支出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要强于区域内的社会保障支出资源配置。区域间的泰尔指数波动不大,在2008年为极值点,达到0.01732,贡献率达到27.25%,之后就逐年下降,2013年区域间泰尔指数达到近年来的最低值0.0006,贡献率也仅为3.91%。这与从2008年开始启动,从2009年开始逐年扩大试点范围的山西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关。

表5 山西省社会保障泰尔指数分解数据

图2 山西省分解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图

年份TI1(晋中)TI2(晋北)TI3(晋南)区域内区域间20075802%392%2518%8712%1288%20086025%501%749%7275%2725%20095988%092%1401%7480%2520%20105746%793%2388%8927%1073%20114609%1097%2608%8314%1686%20123859%917%3681%8457%1543%20132103%672%6834%9609%391%平均值4876%638%2883%8396%1604%

(三)山西省三大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泰尔指数

在区域内差异的研究中,各个地市的差异对区域内的差异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表5得知,晋中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最大,泰尔指数的均值达到0.0505,高于0.0200的晋南地区,更是远远高于0.0073的晋北地区。从图3可以看出,在晋中地区,阳泉市和晋中市泰尔指数均在接近0点上下波动,基本较为均衡,属于较匹配状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始终为正值的太原市和始终为负值的吕梁市,太原市在社会保障支出分配中处于明显的有利地位,而吕梁市则处在最为不利的位置。尽管如此,晋中地区的泰尔指数从2007年的0.0892不断降至2013年的0.0095,说明晋中地区的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晋南地区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匹配的均衡性居中。从图4可以看出运城市泰尔指数始终为负值,处于资源配置的弱势地位;长治市由负值转为正值,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晋城市和临汾市始终为正值,但是泰尔指数逐渐趋近于0,说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逐渐降低。整体而言,晋南地区的泰尔指数虽然略有反复,但整体呈现一个由高转低的过程,说明该区域内社会保障支出的整体差异性是逐步缩小的。

晋北地区的地区内均衡性最强,根据图5所示,朔州市的泰尔指数始终为负值,处于不利地位,但不均衡性在逐渐缩小。大同市从正值转为负值,从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的优势地位转为弱势地位,但是进一步接近均等化。忻州市则由负转正,不均衡程度略有扩大趋势。晋北地区社会保障泰尔指数虽有波动,但从0.010降至0.0043,逐步趋于均衡。

图3 晋中地区泰尔指数及其变化趋势

图4 晋南地区泰尔指数及其变化趋势

图5 晋北地区泰尔指数及其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可以将山西省各个地市的社会保障支出泰尔指数分成三大类:完全正值,处于社会保障支出资源配置的优势状态,包括太原市、晋城市、临汾市;完全负值,处于资源配置的劣势状态,包括吕梁市、运城市、朔州市;正负交替,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优劣交替状态,包括阳泉市、晋中市、长治市、大同市、忻州市。

三、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性,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选取2007—2013年山西省11个地市的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关数据作为观测值,选取6个观测量作为聚类种子,分别以2013年各地市社会保障支出额、2007—2013年平均社会保障支出额、2013年各地市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额、2007—2013年平均各地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额、2013年各地市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2007—2013年各地市平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为指标,运用spss软件将山西省11个地市进行了重新分类。

图6 聚类分析图①

① 纵坐标的数字为山西省统计年鉴中地市的排列顺序:5太原、6大同、3阳泉、10长治、1晋城、4朔州、11晋中、7运城、8忻州、9临汾、2吕梁。

根据地理因素山西省一般分为3个区域,根据图6的分析,将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进行聚类,可以分成3个区域,得出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聚类分析结果

(二)聚类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根据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所得出的聚类分析的结果,不同于基于地理因素的区域划分。这样更好地解释了按照地理因素划分下,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内差异极其巨大的原因。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第一类中的各市2013年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第二类中的各市2007—2013年平均社保支出额处于较高水平,人均社保支出额及2013年社保支出额也都居于较高水平;相比而言,第三类中各市在各项指标中均处于较低水平。总体而言,同一类别中的各市对应的指标处于适度波动的范畴,聚类分析结果合理,与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出的类别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山西省各市社会保障支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四、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泰尔指数的研究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山西省当前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内差异,基于社会保障区域均衡的目标,针对山西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保障整体水平的提高

山西省社会保障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都要依托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支持。经济增长是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保障的水平提升,区域间的结构优化等才能得到有效的促进[11-12]。研究显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如太原市,在社会保障支出额中明显高于其他市。因此,促进经济发展是对社会保障制度最有效的推动。

(二)建立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监督机制

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监督机制,选取符合标准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关指标,设置指标的变化区间,采取科学的监督方法,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出现明显差异时,可以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调整,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逐步实现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结构的优化。

(三)实行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支出扶持政策

基于以上分析,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区域间差异为最主要的差异,也是当前要进行均衡性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山西省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有针对性的找出本地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出台一些有效政策,来调整社会保障支出上的不均衡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都较低的地区,要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和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双管齐下;对于社会保障支出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要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步调,不要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保障支出,否则,会由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长期低下而拉低经济发展速度,造成恶性循环。

综上,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要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协调均衡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推动经济发展、推进社会的稳定。

[1] 彭海燕.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J].财经研究,2007(6):90-100.

[2] 柯卉兵. 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1):55-63.

[3] 欧阳琼.中国社会保障地区差异研究[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1(5):28-34.

[4] 李文军,张新文.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省际差异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3):122-127.

[5] 江华,吕雪静,王延中.中国省际社会保障经济公平非均衡发展评估[J].中国人口科学,2012(5):34-46.

[6] 徐倩,李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与结构:1998—2009年[J].改革,2012(2):47-52.

[7] 巴曙松,孔颜,吴博.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地区差异性的聚类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9.

[8] 杨红燕,谢萌,肖益,等.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8):141-143.

[9] 石玉梅.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支出非均衡性测度与评价:以新疆为例[J].经济地理,2015(6):161-167.

[10] 于成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多指标测度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7): 40-44.

[11] 董拥军,邱长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公平与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86-88.

[12] 赵蔚蔚.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检验[J].社会保障研究,2011(3):63-70.

猜你喜欢
泰尔社会保障山西省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百忍寺
百忍寺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