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性能及稳定性改善

2018-01-17 14:53程勇兵顾晶涛
电源技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库仑钠离子电流密度

孙 明,程勇兵,顾晶涛

(1.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河南新乡453006;2.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电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大,目前钠离子电池所用负极材料主要为金属氧化物、合金及有机化合物等,由于锡(Sn)、磷(P)的理论比容量较高,且有适宜的嵌钠电位,已成为研究热点[1]。通过合适的合金化工艺或与炭材料复合,可使磷基材料的电化学能得到改善[2]。本文制备了一定量的黑磷,加入导电性较好的SP及电化学性能较稳定的SnSb,通过球磨法合成复合材料P/SnSb/C,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1 实验

首先称取1.5 g红磷并记为R-P,放入DM-4L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制备得到黑磷,记为B-P。用120 mL的去离子水将0.036 mol C6Na3O·7H2O溶解,分别加入0.01 mol的SbCl3、SbCl3·H2O并搅拌均匀。利用NaOH溶液将配制所得0.32 mol的NaHB4溶液的pH值调制成12,加入上文配制所得混合液并搅拌均匀,然后在85℃下进行水浴并充分反应6 h。将所得沉淀物依次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在125℃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处理,最终得到SnSb合金粉末。称取1.5 g SnSb合金粉末、0.65 g导电炭黑、0.6 g R-P,采用相应工艺制备得到P/SnSb/C复合材料。

在组装电池时,首先将0.28 g柠檬酸和0.04 g KOH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pH=3的调浆溶剂。称取质量比为7∶1∶2的P/SnSb/C复合材料、导电炭黑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并进行调浆,将其涂覆于28 μm厚的铜箔表面,在65℃的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处理后,裁剪成为直径为16 mm的电极片。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得到R-P电极片和B-P电极片。在制备电池时,对电极为金属钠,隔膜为Celgard 2400,电解液采用添加5%氟代碳酸乙烯酯的1 mol/L的NaClO4/(EC+DEC),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得到LIR2430型扣式电池。

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的物相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采用电池测试系统对制备所得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测试时的电压为0.01~3.00 V,电流密度为100 mA/g。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进行循环伏安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图1所示为P/SnSb/C、R-P、B-P的X射线衍射(XRD)图,观察图1可发现,R-P共存在两个特征峰。在球磨过程中R-P逐渐变为具有正交晶结构的B-P,并出现了宽化的特征峰,与(020)、(111)晶面相对应,同时还存在不同强度的峰,表现出一定的非晶态特征。在球磨剪切力的作用下,P/SnSb/C材料中的P、C、SnSb之间会发生挤压碰撞,进而形成P/SnSb/C镶嵌复合结构。在制备所得P/SnSb/C复合材料中,非晶活性物相与纳米晶同时存在,既能提高体系的高储能优势,又能改善体积膨胀及单一活性物质的团聚问题[3]。

图1 P/SnSb/C、R-P、B-P的XRD图

图2所示为B-P、SnSb、P/SnSb/C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观察图2(a)可发现,在机械能的作用下,材料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出现了多层片状B-P及团聚现象,可能出现容量快速衰减的现象。观察图2(b)可发现,纯SnSb合金中纳米级合金颗粒出现了少量的团聚现象。观察图2(c)可发现P/SnSb/C材料中原层状的B-P结构消失,生成了微米级颗粒,明显减轻了材料的团聚现象,且使P的导电性得到了改善,可使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增强。

图2 B-P、SnSb、P/SnSb/C的SEM图

图3所示为R-P、B-P、P/SnSb/C的恒流放电曲线,观察图3可发现,R-P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 895.26 mAh/g和11.5%,第2次循环结束后,其充放电比容量迅速下降。B-P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2 286.12 mAh/g和56.1%,放电平台集中在0.55 V附近,与P的嵌钠反应相对应。P/SnSb/C复合材料中,由于两种活性材料的相互镶嵌,使得团聚现象减少,这对钠离子的嵌脱及体积的膨胀有明显的缓解作用[4]。通过加入合金和导电炭黑,增强了整个体系的导电性,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P/SnSb/C复合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44.13、776.25 mAh/g,库仑效率为83.5%,第2次循环后其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62.58、675.96 mAh/g。

图3 R-P、B-P、P/SnSb/C的恒流放电曲线

图4所示为B-P、P/SnSb/C前三次循环的循环伏安(CV)曲线。观察图4(a)可发现,首次循环时B-P在0.85 V附近出现了明显的还原峰,这和首次放电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生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的反应相对应,在随后的两次循环中该峰消失,SEI膜逐渐稳定,在0.65 V附近出现的氧化峰与脱钠反应相对应。观察图4(b)可发现,P/SnSb/C复合材料的首次循环与非晶磷的活化过程相对应,第二次循环时,SnSb和P协同参与嵌脱钠反应,P/SnSb/C的还原电流峰出现在0.5 V附近,与SnSb的分步嵌钠生成Na3Sb过程相对应,还原峰出现在0.30~0 V附近,与反应生成Na15Sn4的过程及非晶磷的连续嵌钠过程相对应。第三次循环的曲线与第二次循环的曲线类似,这说明此时该复合材料的性能已经趋于平稳。在CV正向扫描时,在0.7 V附近出现了氧化峰,与脱钠反应相对应。

图4 B-P、P/SnSb/C前三次循环的CV曲线

电流密度为100 mA/g时,R-P、B-P、P/SnSb/C的循环性能如图5所示。观察图5可发现,由于R-P的电化学活性较低,使得其首次库仑效率仅为11.5%,当循环次数增加时其容量衰减较快。通过球磨法制备所得B-P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 286.12 mAh/g,由于材料的体积膨胀及团聚现象使得其容量下降较快,首次库仑效率仅为56.1%,当循环次数增加时其容量逐渐下降,当循环次数为50次时其放电比容量仅为115.24 mAh/g。经比较可知,P/SnSb/C的首次库仑效率约为83.5%,由于其均匀的空间网络降低了材料体积膨胀率,而且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进而提升了材料的循环性能[5],当电流密度为100 mA/g、循环次数为50次时,其放电比容量仍为556.45 mAh/g,库仑效率仍为98.9%。

经过测试,当电流密度为 100、200、500、1 000 mA/g 时,该复合材料的平均放电比容量分别为743.18、672.34、564.56、478.63 mAh/g,当电流密度再次降至100 mA/g时,其平均放电比容量又恢复至701.59 mAh/g。

3 结论

图5 100 mA/g时R-P、B-P、P/SnSb/C的循环性能

本文通过化学还原及球磨法合成了P/SnSb/C、B-P,经分析发现B-P的首次放电比容量约为2 286.12 mAh/g,由于该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体积膨胀率较高,使得其第50次的放电比容量仅为115.24 mAh/g。P/SnSb/C复合材料的结构较稳定,当电流密度为100 mA/g、电压为0.01~3.00 V时,其首次放电、充电的比容量分别为776.25、644.13 m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556.45 mAh/g,容量保持率约为71.6%;除此之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1]许婧,杨德志,廖小珍,等.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5(5):913-919.

[2]宋怡楠,马志广,王静,等.硬炭作为钠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5(6):1158-1161.

[3]云亮,刘峥,赵永,等.原位合成铅碳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6(8):8149-8156.

[4]郭庆,汝强,陈晓秋,等.钠离子电池负极P/SnSb/C复合材料的性能[J].电池,2016(4):185-188.

[5]刘文刚,张仰慧,王晓丹,等.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14(1):20-23.

猜你喜欢
库仑钠离子电流密度
SWAN在线钠离子分析仪的使用及维护研究
1976年唐山强震群震后库仑应力演化及其与2020年古冶5.1级地震的关系
基于WIA-PA 无线网络的镀锌电流密度监测系统设计
滚镀过程中电流密度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
电流密度对镀锰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电流密度对Fe-Cr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钠离子通道与慢性心力衰竭
基于粘弹库仑应力变化的后续最大地震震级估计及2008、2014年于田2次7.3级地震之间关系的讨论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