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植物的巨大代价

2018-01-17 02:20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树蛙食肉洞穴

已知的全世界食肉植物有600种以上,在它们的食谱上,既有小昆虫,也有像老鼠这样较大个的哺乳动物,一旦诱捕上,肉食植物就会分泌恐怖的消化液,将动物们慢慢溶解掉。比起其他“食素”植物,手段异常残忍。那么,为什么食肉植物有这么古怪的爱好呢?

大多数食肉植物生活在高光、水淹的沼泽环境中,由于湿地的水会很快将土壤里的养分带走,土壤里氮和磷的含量极低,而氮又是植物合成蛋白质与DNA的主要成分之一,这使得在这种环境里,很少有植物能够生存下来。面对这样的绝境,食肉植物不得不另谋生路——吃掉有营养的动物,获得氮、钾、钙、磷等生存必需的矿物质。

研究者推测,最初,食肉植物祖先也是“素食主义者”。拿现在的食肉植物大家族——耐盐类食肉植物来说,刚开始,这类植物只是为了适应含盐量过高的生长环境,它们会用特殊的腺体将从土壤中吸收的盐分经叶子排出,而这种盐分恰巧可以杀死周围的昆虫,昆虫尸体成了供应土壤或者植物本身的天然肥料。

虽然食肉植物进化出了“吃荤”的本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存活下來,但它们付出的代价也十分巨大。随着投入更多的能量到食肉性的适应过程中,比如它们将叶子设计成能诱骗、消化猎物的陷阱,那么用于光合作用的叶子就会减少,导致无法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大多数食肉植物生长缓慢,体型不大,即使能通过食用昆虫的方式来“改善伙食”,氮的摄入量仍然有限。所以,你永远也不会遇到一个巨大的食肉植物,也不用害怕自然界是否有能大到吃人的食肉植物。

另外一个会让食肉植物非常烦恼的问题是如何繁殖。像许多植物一样,食肉植物的繁殖器官也是花,种子也是其下一代。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尴尬的冲突:一方面,食肉植物需要吃掉昆虫补充营养;另一方面,它们又需要昆虫授粉繁殖。例如一种来自西班牙的食肉植物捕虫堇属就遇上了这样的麻烦。由于它的捕食陷阱离花朵非常近,无意之中,它也吃掉了不少传粉者,使得繁殖能力大大降低。

(摘自《奇闻怪事》2018年1月刊)

动物解渴妙招多

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生活着一种体型庞大的沙漠地鼠龟,与离不开水的水生乌龟相比,地鼠龟的栖息地高度约为海拔3000~4000米,它们生活在干燥的草原、沙漠岩石区域,这些地方夏季地面温度平均达60℃。

为了躲避夏天的酷暑以及冬天的酷寒,沙漠地鼠龟一般会在同一个地区挖掘12个以上不同深度的洞穴,来满足不同季节需求,随后,一生当中有95%的时间都在洞穴中度过。但躲在洞穴里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因为有的时候沙漠地区旱季过长,数月不下一滴雨。不过对于沙漠地鼠龟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因为遇到这种情况时,它们会用上另外一个生存法宝——膀胱“蓄水池”。沙漠地鼠龟的储水能力是所有陆龟中最强大的,一到下雨,或能吃到仙人掌、草等能补水的食物时,它们会用膀胱储满水,靠着膀胱的强大储水能力,沙漠地鼠龟可以度过长达一年的旱季。

亚马逊雨林有一种巨猴树蛙,这种青蛙不仅不躲避阳光和热量,反而大摇大摆地住在高树上,暴露在非常干燥的环境里,它们防干旱的策略是给自己涂上防水的蜡状物质。遇上干旱季节,巨猴树蛙会分泌一种黏稠的蜡状物质,它们会用前腿将“蜡”一丝不苟地涂抹全身。等蜡状物变干后,巨猴树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风干的“木乃伊”。

(摘自《天下奇闻》2018年1月刊)

猜你喜欢
树蛙食肉洞穴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树蛙VS变色龙,谁会赢
Meat-eating plant discovered in Canada加拿大发现食肉植物
Resurrection of the Genus Leptomanti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 to the Family Rhacophoridae (Amphibia: Anura)
少年洞穴救援记
树蛙的夏天
看看你是不是天生“食肉瘦” 解开DNA之谜&重回瘦身正轨!
“现代洞穴”公寓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reefrog from Medog,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Anura, Rhacophoridae)
老僧也食肉——怀素草书《食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