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

2018-01-17 20:16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葡萄树大雅黄永玉

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

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你知道你娘的名字吗?回答是必然的。知道你奶奶的名字吗?一半人点头。知道你老奶奶的名字吗?几乎无人肯定。我就想,真可怜,人过四代,就不清楚根在何处,世上多少夫妇为续香火费了天大周折,实际上是毫无意义!

我长久地生活在北方,最愤慨的是有相当多的人为一个小小的官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到位上了,又腐败无能,巴结上司,敷衍下级,没有起码的谋政道德。后来去了南方几趟,接触了许多官员,他们在位一心想干一番事业,结果也都干得有声有色。究其原因,他们说:“不怕丢官的,丢了官我就去做生意,收入比现在还强哩!”这是体制和社会环境所致。如今对儿女的教育何尝不像北方某些干部对待官职的态度呢?人口越来越多,传统的就业观念又十分浓重,做父母的全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就闹出许多畸形的事体来。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着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候能背十首唐诗的“神童”长大了成为有作为的人。

社会是各色人等组成的,是什么神就归什么位,父母生育儿女,生下来养活了,施之于正常的教育就完成了责任,而硬要是河不让流,盛方缸里让成方,装圆盆中让成圆,没有不徒劳的。如果人人都是撒切尔夫人,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可怕!这样的人接触多了,就会发现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这人愈是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寄托于儿女。这行为应该是一种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不必担心没有你的设计儿女就一事无成。相反,生命是不能承受之轻和之重的。教给了他做人的起码道德和奋斗的精神,有正规的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有社会的大学校传授人生的经验,每一个生命自然而然地会发出自己灿烂的光芒的。

如果是做小说,作家们懂得所谓的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而活人,性格就是命运。我也是一个父亲,我也为我的女儿焦虑过,生气过,甚至责骂过,也曾想,我的孩子如果一生下来就有我当时的思维和见解多好啊!为什么我从“一”学起,好容易学些文化了,我却一天天老起来,我的孩子又是从“一”学起?

但是,当我慢慢产生了我的观点后,我不再以我的意志去塑造孩子,只要求她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只强调和引导她从小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兴趣,譬如踢沙包,你就尽情地去踢;画图画,你就随心所欲地画。我反对要去做什么家,你首先做人,做普通的人。

(摘自《幸福》2018年第2期)

大雅宝胡同里的“童心”

朱以撒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近四十年的光阴,有一批艺术家居住在北京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大院。艺术家聚一堆,故事也一大堆。著名的有黄永玉、李苦禅、李可染、张仃、董希文等及他們的家庭,外加这些家庭的二三十个孩童,可谓热闹非凡声响无歇,为了让院子里的孩童能在中秋节品尝到葡萄,黄永玉花钱从市场上买来许多紫红色的玫瑰香和碧绿的马奶子,用细细的红线绑在他栽种的一棵葡萄树上——因为他种的这棵葡萄树尚未结果。可想而知,这一群孩童见到这个场景会是何等的快乐,连连尖叫。黄永玉还会把孩童们组织起来,自带干粮、白开水去动物园游玩。他带根竹竿,上边系一条大手绢,权作大雅宝儿童团的团旗,命令排队跟着走,使大家乐不可支。

童趣是日常生活的要素。许多人看到了书画家最终的成品,皇皇巨著动人心魄,然后想象其日夜无间,苦思无休,下笔无辍,是不食人间烟火者。其实非如此。黄永玉告诉大雅宝胡同的孩童,他种的这棵葡萄树,是他关关地品尝了一只野猫肉后,把遗骸埋在树下,所以这棵葡萄树长得特别青绿。在他的澄泥缸里,永远有一只来历不明的蛐蛐大王,威猛威风,那时捉蛐蛐成风,让孩童们常有挑战之心。而李苦禅有时就应孩童叫好而耍大刀、唱《黄鹤楼》,一时兴起豪气冲天。

明人李贽云:“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许多人初始真,而后做派多了就不真了,无法再回到昔日的童趣里。一个书画家不断地声名俱进,但日常生活还是依旧,吃啊喝啊琐碎啊繁杂啊,再大的艺术家也不是横空出世的超人,不可能免了俗常生活。之所以俗常,就是没那么多意义,或者是全然没意义的。像黄永玉买了葡萄伪装在树上,有什么意义?没有。但是很有情趣的,表明了一个人对寻常生活的态度,很热爱,很想过好。寻常日子寻常过,琐屑中也不乏有消遣的开心。如果和黄永玉这一代人爱生活的心相比,后人太倾心于生活中的意义追寻了——其实,没有那么多意义。

(摘自《散文·海外版》)

尤今

在英国,有位心理学教授约翰,上第一堂课时给大家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全班哄堂大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接着,他正儿八经地谈了另外一些严肃的课题。15分钟后,他又唾沫横飞地把刚才那个诙谐的小故事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这时,只有几个学生应酬式地咧嘴笑笑,有几个则礼貌性地微微一笑,大部分学生心里都浮上了一个疑问:难道这位看似风趣的约翰教授,竟然患上了可怕的健忘症?

万万没想到,半个小时之后,约翰教授竟然又一字不漏地把那个故事复述了一遍。这一回,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再笑了。就在这凝重而尴尬的静默里,约翰教授先用目光缓缓扫过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然后好整以暇地说:“同学们,你们不会为了同一个笑话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快乐的笑声,可是,为什么却常常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反复悲伤哭泣呢?”

睿智之言,醍醐灌顶!

(摘自《花瓣的甜味》)

猜你喜欢
葡萄树大雅黄永玉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葡萄树结“智慧果” 亩产值可超3万元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
葡萄树王年入3万
黄永玉的“荷花八千”
绘画赏析·黄永玉
葡萄树的卷须
两棵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