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18-01-18 08:13杨刚
当代贵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农贵州专家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刚

田间地头变“书斋”。

贵州自2016年启动“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以来,全省共有21331名农业专家深入极贫乡镇、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了乡村振兴时代篇章。他们走访调研9.31万人次,帮助各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3804个,协调项目3814个,协调解决资金22.43亿元,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化项目1265个,举办农业技术座谈会和培训会2.03万场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3.98万人,培养致富带头人2.53万人,培训群众109.2万人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862个,推广农业新技术5240项,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38万个……

补脑扶智、动手扶业、弯腰扶贫。“万名农业专家”立足本业,“耕读”乡村,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凝聚专家智慧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滞后,且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

为深入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畅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渠道,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在基层解决农业难题、加快成果转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精准帮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省委组织部、省农委、省科技厅等单位联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

按照“行动”方案,从2016年起至2020年,贵州每年将从农业事业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等组织选派500名农业园区、乡镇科技副职,10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8500名农业辅导员,共10000名农业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农业专家在基层服务期间,原单位职级、工作福利待遇保留不变。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专家带头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原单位同意,可在规定年限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同时,贵州将科技副职挂职工作和表现作为干部提拔任用时的基层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突出的、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优先选拔使用;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与科技副职同时作为国家“三区”人才计划的科技人员,每年给予2万元工作经费。

贵州还打破常规,在专项职称评审上,以专家深入基层服务“三农”、解决农技难题、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为评审重点,以带领农民脱贫增收等实际工作业绩和取得成效为评审的重要依据。每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50—100名农业专家和10—20个专家团队及选派单位给予奖励。获得表彰的农业专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管专家等人才选拔培养奖励项目。

贵州建立健全农业专家进基层结对帮扶互动机制,加强固定指导与动态服务相结合、研究开发与基层推广相结合,“智慧之种”正撒向“千乡万村”。

精准服务“三农”

“茶园容易发生白芯病,怎么治?”

“海拔高,雨水多,通风透气不足是造成白芯病的主要原因,要施用有机肥,及时采摘茶青。”

2017年7月6日,在 东南州雷山县大塘镇也耶村茶叶种植基地,专家和茶农围成一圈,面对面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

自2017年6月起,贵州从服务“三农”的万名专家中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小分队,深入全省22个极贫乡镇和贫困村,开展“集中会诊”。

威宁石门乡,地处偏远,山高谷深,终年云雾缭绕。2017年8月,专家团来到石门,通过“把脉问诊”,为石门乡产业发展找到了出路——现代化畜牧业和种植业。

盘州市保基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专家组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实地踏勘、座谈讨论等方式,为保基乡产业发展开出良方:抓住高海拔、低纬度、落差大的独特气候资源,以“保基绿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茶,推动“保基绿茶”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专家下基层,不仅要推广农业技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还要帮助有需要的地方理清发展思路,为当地产业脱贫谋划一条长远出路。

在 西南州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挂任科技副乡长的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刘清国,是“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中的一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后,刘清国结合实际制定了帮扶油迈乡发展芒果、澳洲坚果、油茶和甘蔗等产业脱贫致富计划。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先后带领群众种植芒果6500亩、澳洲坚果430亩、油茶15000亩。

铜仁市科技特派员、铜仁学院副教授张绍阳则致力于鲜果贮藏技术“保鲜剂”研究,为沿河自治县7万余亩沙子空心李解除了鲜果销售危机,使产业链得以稳定发展,空心李成为沿河农民脱贫攻坚“致富果”。

科技的力量正在贵州大地“闪闪发光”,为乡村群众照亮致富之路。

助力乡村振兴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贵州集众之长,“万名农业专家”精准把脉“三农”,对症下药,全省各地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贵阳市在开展“专家服务‘三农’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中,立足农村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服务为重点,以着力解决基层难题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白云区专家团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万名农业专家”精准把脉“三农”,对症下药,全省各地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图为凯里市云谷田园鸟瞰图。(凯里市委宣传部供图)

铜仁市以“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模式组成项目课题专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推广农业新技术,解决农业生产发展难题;

毕节市进一步整合深化“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乡土人才扶贫带富工程等工作,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才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干、帮着群众赚……

服务“三农”,只争朝夕;乡村振兴,精彩可期。

贵州省农委主任袁家榆说:“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充分发挥了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推动了贵州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三农贵州专家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盘点2021“三农”十大事件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稳字当头谋“三农”发展之道
致谢审稿专家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