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红芯薯红起来

2018-01-18 08:13邸凌
当代贵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紫云自治县白石

文/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邸凌

在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幸福园村的文烁合作社仓储基地里,农户们在紧张地对红薯进行分拣、装箱。“紫云红芯薯好卖得很哟。”村民陈勇指着已经堆放整齐的红薯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今天要发40箱中级红薯到贵阳,明天要发20箱特级红薯到广西。

与陈勇一样享受到红薯丰收喜悦的还有薯农张阳金,他并没有满足于自己家里的几亩土地,他从村里其他村民那里租了6亩地扩大红薯种植规模。“以前种玉米,要么自己吃要么喂猪,没什么经济收入。”张阳金表示,2017年共收获1万斤红薯,卖出去5000斤,剩下的也不担心会滞销,因为县、乡有政策支持,合作社也会保底收购。

如今,白石岩乡几乎家家户户种红薯,红芯红薯成为全乡的一大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7000余亩,紫云90%的红芯红薯均出自白石岩乡,这里也自然成为了红芯红薯的核心产区。据测算,一亩地可收获1000公斤红芯红薯,薯农可以自愿选择投入市场还是让合作社收购,除去种植成本等,一亩地可收入5000元左右,一人种一亩红芯红薯就能脱贫致富了。目前,红芯红薯产业已带动了白石岩乡80余户村民脱贫。

行走在乡村小道中,“红芯红薯红起来”的标语随处可见,这种在紫云有着300年种植历史的红薯,在近两年来红透大江南北,销售点遍及深圳、浙江、福建等地,最远甚至销售到了齐齐哈尔。红芯红薯自然成为紫云自治县“一县一业”的最佳选择。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80斤小红薯;贵州师范大学,200盒包装红薯……”在白石岩乡乡长粟莉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紫云红芯红薯的发货记录。粟莉称,紫云红芯红薯已经进驻贵州多家高校,每天的销售量达上万斤。

薯农正在对红芯红薯进行二次分拣和装箱。

粟莉告诉记者,5年前的白石岩乡,红芯红薯的种植面积还不到1000亩,且大多套种在玉米地里,加之农户都是粗放型管理,种植出来的红薯要么在街上散卖,要么直接用来喂猪。“品质这么优良实在是可惜。”回忆起以前红芯红薯的尴尬处境,粟莉直摇头。

现在,白石岩乡红芯红薯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以幸福园村、干水井村、大水井村3个村为核心的万亩产业园区雏形初现。

小红薯带动大产业的致富效应正在紫云持续上演。该县以“抓优、扶优、突弱”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一园、两带、四区”产业规划布局,开展“红芯红薯红起来”三年行动计划,将红芯红薯产业发展作为紫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之一,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促进红芯红薯产业体系中生产、供应、销售各环节的专业化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全县红芯红薯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带动广大山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紫云自治县正推动红芯红薯品牌化发展,着手推进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

猜你喜欢
紫云自治县白石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跑起来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齐白石“白石”之新解
紫云顶上看见伏羲(外一首)
王维买药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