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一业
——贵州推进深度贫困县产业扶贫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

2018-01-18 08:13罗亮亮
当代贵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一业威宁贫困县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罗亮亮

在“天然温室” 东南州榕江县,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正在全县蔚成大观,鼓起了当地百姓腰包;在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红芯红薯产业正带动县内同胞脱贫致富……

2017年以来,贵州14个深度贫困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实施“一县一业”规划布局,选准产业、做大规模,强化龙头、打造品牌,完善机制、保障利益,推进“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

贵州省近日出台的《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指出,贵州将按照“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总体要求,2018年拟安排资金2.1亿元,按每县1500万元标准,以补助方式支持每个深度贫困县发展一个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增收潜力大、贫困农户参与度高和带动脱贫效果好的特色主体产业,通过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做大做强“一县一业”。

食用菌、核桃、香猪、红芯红薯……一个个产业既考虑当前利益,又着力近期目标,更放眼未来发展。预计到2020年,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可带动47.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选准产业 做大规模

“以前种马铃薯主要当口粮,一年忙到头,一家人还是过着苦日子,现在规范化种植马铃薯后,薯种品质好、产量高、市场稳定,还有公司、合作社带动,谁家种得多日子就越好过。”2017年冬至这天,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双龙乡江林村村民李付敏一边烤着自家产出的马铃薯,一边向记者讲着村里的故事。

威宁日光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与马铃薯原产地秘鲁相似,造就了威宁马铃薯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进行脱毒种薯规范化生产,引进企业建立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威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70万亩,产量达300万吨,产值40亿元。惠及农民20万户90万余人,农民在马铃薯产业中人均纯收入1690元,占总收入22%。

有这样突出的比较优势和增收潜力,马铃薯产业无疑是威宁“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首选。

与之相类似,贵州其他13个深度贫困县同样选准了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增收潜力大、贫困农户参与度高和带动脱贫效果好的特色主体产业,并逐步做大规模。

《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指出,经反复论证比选,贵州将重点支持望谟县发展生态板栗,册亨县发展特色林,晴隆县发展“晴隆羊”,剑河县发展食用菌,榕江县发展蔬菜,从江县发展“从江香猪”,紫云自治县发展红芯红薯,纳雍县发展生态鸡,赫章县发展核桃,威宁自治县发展马铃薯,沿河自治县发展白山羊,水城县发展红心猕猴桃,三都自治县发展“巫不香猪”,正安县发展鹅产业。

强化龙头 打造品牌

2017年12月23日,榕江县车江蔬菜基地里,一垄垄整齐的地里排列着大白菜、红叶莴笋、西兰花等蔬菜,现代化的蔬菜标准种植基地生机勃勃。施肥、浇水、除草……村民正在地里忙碌着。

“我们的菜主要销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供不应求。”榕江县农业局副局长陈凯波介绍说,榕江气候温和,霜期短,雨量充沛,而且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一县一业”发展蔬菜产业优势显著。

为强化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全县蔬菜产业,榕江县引进贵州三鑫天源生态农业公司,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萨玛牌蔬菜”为品牌,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2017-2019年,榕江县将建设1万亩蔬菜基地,辐射全县12个乡镇建商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带动全县蔬菜种植15万亩,覆盖受益贫困人口9860户35490人。

无独有偶,历史悠久的望谟板栗也在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领下,创建“哆吉栗”品牌获商标19个,申请专利20项,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507户5119人,带动种植板栗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贵州省发展“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提出,要把“一县一业”产业扶贫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击队”,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强化品牌打造是其重要的保障措施。

正如榕江县和望谟县一样,全省深度贫困县正按照行动方案,引导企业加大对“一县一业”特色产业的资金、技术、营销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加强品牌培育建设、认定保护、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完善链条 做强产业

隆冬时节,走进纳雍县寨乐镇第一生态养殖场,一栋栋现代化的鸡舍整齐排列,纳雍土鸡、乌蒙乌骨鸡漫山遍野,成群觅食。这种生态土鸡深受消费者喜爱,也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纳雍县将生态鸡作为“一县一业”产业培育的重要突破口,着力进行全产业链体系推进。其中,由国有控股贵州纳雍源生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对纳雍生态鸡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和完善。

“公司坚持按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育苗、育雏、生态放养和加工。目前已投资建成生态土鸡放养场88个,专业合作社26个。”纳雍源生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健介绍,他们选择能人带头实施生态放养,贫困村投入集体资金,按因素法将贫困户扶贫资金量化入股,确保2亩生态放养场带动1个贫困人口增收,出栏1只鸡参股贫困户分红3元。

晴隆县江满草场生机勃勃。(晴隆县委宣传部供图)

通过完善以上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预计到2020年,源生牧业将建成生态放养场1500个,年出栏土鸡3000万羽,销售额27亿元,可带动7.5万人脱贫致富。

源生牧业是纳雍生态鸡全产业链发展的标杆,更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完善链条、做强产业的缩影。

贵州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坚持全产业推进原则,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以县为单位实施全境域发展、全产业推进、全要素提升、多业态经营,构建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未来,贵州拟投入资金,积极支持“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所需的路、水、渠、灌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条件,为规模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支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设施等围绕“一县一业”发展所需的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

猜你喜欢
一业威宁贫困县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产销对接渠道宽 威宁蔬菜卖国外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华柴公司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部协议签订工作
华柴公司完成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部协议签订工作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财政部力促铁路等央企剥离“三供一业”
两部门部署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两部门部署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