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生命线
——贵州加快构建立体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新格局

2018-01-18 08:13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救援队山地调度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威胁,是贵州补齐医疗短板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到2018年,全省实现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不超过15分钟、农村院前医疗急救不超过30分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先期到达不超过30分钟。”

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是适应打造健康贵州和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内在需要,是破解紧急医学救援响应指挥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基础条件体系薄弱问题的重要举措。贵州省《关于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意见》明确了贵州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时间表和路线图。

贵州省卫计委应急办公室主任许树强说,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威胁,是贵州补齐医疗短板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补齐短板打通生命线

贵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境内山高、坡陡、谷深,加上气候变化复杂,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冰冻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繁重,需要打造一支适合地域情况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加快构建陆水空立体化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新格局。

伴随着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大数据产业的迅速发展,贵州在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贵州便捷的立体交通优势,为‘陆水空’立体化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提供了便利。”许树强说,陆地应急指挥车、水路冲锋舟、空路直升机……救援力量水陆空并进,不遗余力地向目标挺进,目的只有一个——打通生命线。

要构建完善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并非易事。当前,缺乏统一协调与指挥、搜救专业知识与技能,救援装备落后等,是贵州山地紧急救援面临的短板。

“当发生登山户外事故时,人们的搜救热情高,但往往是一窝蜂涌向事故发生地,缺乏统一协调指挥,常造成局面的混乱,甚至妨碍有效搜救工作。 ”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指挥调度组组长李逸雯说。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管理人员安毅认为,贵州山地救援队除少数经过训练外,大部分缺乏必要训练。救援装备落后,也为紧急救援带来困难。

“即便接受一定的训练,但因为各自所学内容不一致,从而造成救援过程中的行动不统一,方法不一致甚至处理不当,影响救援效果。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急诊外科主治医生杨磊落说。

针对当前贵州紧急医疗救助存在的短板,《意见》指出,到2018年,贵州将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基本建成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基本形成陆水空立体化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格局。到2020年,贵州将全面建成统一高效、规范有序、协同联动、扎实完备的全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夯实基础加快体系建设

走进位于贵医附院急诊科大楼的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在中心指挥调度大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救护车实时位置,每辆救护车均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

调度指挥中心设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无线技术相结合,24小时昼夜监控,随时调配医疗救援、支援力量和物资,GPS调度系统根据每辆急救车不同位置、情况,科学调度,为营救患者争取宝贵时间。

“每辆救护车均配备氧气、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器材及药品。”李逸雯说,急救车可以通过车载无线通话系统随时联系医院急诊室、急诊手术室、住院部病房做好急救准备,使患者进入医院便立即接受治疗,极大地保证了“黄金一小时”,提高了急诊患者的救治质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最安全的以“急救—急诊—手术—监护—观察—康复”为一体的“生命绿色通道”。

中心指挥调度大屏幕旁边是领导可视化视频中心,在这里,专家可实现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日常监管、视频会商、资源管理、应急评价、在线培训、模拟演练等信息化管理。

这是贵医附院建立健全统一高效响应指挥体系的生动实践,加快山地救援体系建设,贵州还从这些方面入手:

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第一时间开展医疗救治,开通绿色通道,预留应急床位,对伤病员实行先救治后付费、专人医疗监护;

按照就近就地就急就专科和尊重伤病员及家属意愿的原则,及时将伤病员送达相应医疗机构,按照院内救治各项规定和流程,对伤病员进行规范化治疗;

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体系,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时,协调联动水陆空并进,投入紧急医学救援,开展救援力量远程投送和伤病员转运,推动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保险;

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日常医疗急救网络、全省紧急医学救援人员队伍、紧急医学救援设施设备、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加强日常培训和实战演练、紧急医学救援物资储备。

加大投入力度成效初显

2016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原4类37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基础上,新建10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其中1个建在贵州省。

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是破解我省紧急医学救援响应指挥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基础条件体系薄弱问题的重要举措。图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正在进行移动野战医院搭建。(张峰 / 摄)

同年12月,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正式发文,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以承担国际医疗卫生救援、国家及省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应急技能培训、实战演练和国防卫生动员等重大任务。

一年多过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力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工作,项目目标、任务、功能达到预期成效。

在人员配置上,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按专业处置、后勤保障、综合管理人员3:2:1配备,组成人员100人,除组织指挥人员外,实行AB角制。

在装备建设上,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共配置通讯指挥车、视频会商车、手术车、医技保障车、急救转运车、药械运输车、全地形急救特种车等13辆组成“移动医院”。

“移动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用于现场伤员临时救治的医疗系统,也可作为偏远地区救援、巡诊高效医疗保障平台。

在培训演练方面,装备设备到达前,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包括体能训练、野外生存训练、帐篷搭建的生活技能培训和卫生应急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和演练,提升了应急准备能力和实战能力。

救援队自筹建以来,多次参与了省内重大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此外,救援队还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疗卫生国际救援工作。

猜你喜欢
救援队山地调度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四向穿梭车系统的应用与调度对策研究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10kV配网调度运行故障及控制对策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