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让城镇“改头换面”

2018-01-18 08:13孙蕙
当代贵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天网自治县文明城市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孙蕙

2017年12月20日,清晨的镇宁自治县城从沉睡中醒来:街道上环卫工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红旗湖边晨跑的市民络绎不绝,环翠公园传来阵阵轻快的广场舞音乐......

“只要不下雨,我每天早晚都要绕红旗湖跑几圈。”谈及镇宁县城近几年来的变化,已在此生活了40多年的马娟最直观的感受是“路变宽了,街道变干净了。”

一座城市的建设布局彰显一方居民的生活品质。2016年以来,镇宁自治县坚定不移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先后投入49.77亿元实施城镇化重点项目43个,并按照“东西贯通、南北拓展、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的建设思路,以建设城市快速干道、完善外环道路、打通“断头路”、改造老城区路网为重点,构建开放、立体、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县城综合承载力和生活舒适度,着力推进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文明城市的创建,一半靠建,一半靠管。

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镇宁自治县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引进平安环卫保洁公司,通过‘市场化+行政化监管’高效运作模式,提升环境保洁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镇宁自治县创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廖兴彪介绍,通过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促使城市的环卫与监管进行分离,公司负责“环卫”,政府负责“监管”,让干能横到边、纵到底,让管无所顾虑、依法监管。

镇宁县城一角。(镇宁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环卫市场化,解决了城市保洁问题,数字化则让城市管理更立体。

廖兴彪说,镇宁自治县先后投入6000万余元完成了“天网”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共建天网前端视频监控探头839个、报警探头110处、卡口48处、抓拍设施49个、智能电子警察违停抓拍系统38个点位,基本形成覆盖城区、城乡兼顾的格局,县公安、交警、城管整合使用“天网工程”平台资源,实行“三网合一”数字化管理工作模式,组建联合指挥中心,对县城区治安环境、交通秩序、城市管理实行网格化、全方位、全时段的视频监控、数据传输、指挥调度、问题处置。

另外,在实施“网格化”和“制度化”管理中,按照“门前三包”、属地管理、就近管理及人数多少的原则,镇宁对全县各单位责任区域进行划定,将县城区划分为132个责任区域,38个片区,分别由38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包片,132个县直单位、省市驻镇宁的单位及社区实行责任区域包保,各单位责任区域为“志愿者服务日”活动的指定区域,也是本单位“整脏治乱”工作责任包保的区域。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包片领导对本人包保的片区适时进行督查,确保包保责任落到实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认真履职尽责,形成共创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建管’结合,“软硬”兼施,让镇宁彻底‘改头换面’。”廖兴彪说,2017年,镇宁自治县获全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天网自治县文明城市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网 购
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跑起来
厉害了!中国“天网”
起念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团昆明官渡区委开展“携手抗艾,共创文明城市,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不做作的文明
DNA编织人体“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