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村里白鹭飞
——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山村绿色转型之路观察

2018-01-18 08:13徐春燕
当代贵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遵义市山村新区

文/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徐春燕

历经兴盛、衰败、治理,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山村走上绿色转型和生态发展的复兴之路,从“村湾”到“小区”,从“村民”到“股民”,从“农民”到“市民”,家园让生活更美好。大山村的发展模式也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生态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缩影。

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山村锰矿资源富集,总储存量达3000多万吨,约占贵州锰矿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因开采锰矿,大山村曾经辉煌过;却又因为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大面积沦为地质灾区。

如今,大山村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建起占地2000余亩的白鹭湖湿地公园及农旅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山庄。

综合治理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大山村,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西南面,国土面积81平方公里,锰矿开采区域在80%以上,辖13个村民组,总人口3874人。大山村锰矿的开采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为国家钢铁冶炼做出过贡献,也为村子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一个村,仅锰矿加工冶炼厂就有4家,辐射周边冶炼厂3家,窑子遍布,其中的铜锣井锰矿开采职工就达上万人,很多外地人都来大山村挖矿。”当年采矿的盛况,大山村村支书王顺超仍历历在目。

因村民开采锰矿发家致富,1997年大山村就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成也资源,败也资源。”到上世纪90年代,仅30余年时间,不合理的地表开发就为大山村带来一系列“恶果”:地表下陷、民房成危房、十几口水井漏水干枯、农民圈粪池开裂,粗加工排放二氧化硫严重超标,荒漠化加剧,矿山寸草不生,农业受污染……生活在矿区的人陆续失业,生命财产安全也受到威胁。

据原大山村委会主任罗泽国介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引起省、市、县有关部门重视,经过组织专业工作队进村入户调查,确定大山村7个村民组为地质灾害区,涉及612户2358人。2003年,专业工作队提出7个受灾村民组必须整体搬迁。

2009年,大山村划为新蒲新区行政村,陆续完成地质灾害一期117户694人安置搬迁工作;2016年以来,二期安置受灾群众405户1558人;剩余受灾户目前正在选房安置。

2016年8月,新蒲新区印发《新蒲镇大山村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指明了大山村转型发展的方向:围绕推进搬迁安置、实施土地整治、完善还房配套、加大培训教育、犯罪案件查办、进组入户大查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七个重点”,推进安全隐患治理、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群众居住环境和社会治理、群众文化素养提升、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干部结亲帮扶、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七个行动”,力争用1年时间治理大山、修复大山、发展大山。

盘活土地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为配合新蒲新区开发建设总体布局,大山村4个村民组涉及征地拆迁,加上地质灾害区居民搬迁,留下了连片的土地资源。

在土地整治基础上,大山村通过盘活土地、山林资源,将土地流转给有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的企业,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互联网+”等模式,以点带面,支持康养基地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既加快了生态修复步伐,又推动了大山村经济转型发展。

盆景、果园、树木包围着 北建筑风格的休闲山庄,山林间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林下的土鸡正探头觅食,从新蒲新区驱车往大山村深处行进十余分钟进入沙坝组,记者来到一个“闹市中取清幽”的好地方。

为培育壮大生态产业,大山村通过扶持当地大户能人袁开强,成立遵义市天然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地质灾害区土地2000余亩,以盆景、果林为主,对荒山进行植被修复,种树二十余万株。

“借助距离新蒲新区行政中心4公里、遵义高铁站2.5公里的交通优势,在这里发展乡村旅游很有潜力。”袁开强娓娓道来,整个项目以现代种植业为基础,林中养鸡、猪,粪便养树木;规划修建山地自行车道、徒步旅行公路、乡村民俗馆等。建成后,将为大山村村民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盘活土地,推进“三变”改革,壮大绿色经济,成为大山村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利用已征用仍荒芜的部分土地和就近流转土地,大山村拟以“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300余亩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绿化带,种植蔬菜、中药材等。

“通过精准贫困户可以免息贷款5万元的‘特惠贷’优惠政策,发动贫困户以‘特惠贷’入股分红,同时可以在基地务工。三年后,贫困户的贷款由村集体偿还。”王顺超介绍,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既可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壮大集体经济,又能解决贫困户就业,推进精准扶贫。

城乡统筹“村居”变“社区”

伴随综合治理开发,大山村村民从“小村湾”搬迁到“小区”,生活习惯怎么改、基层组织怎么设、社区事务怎么管、失地农民收入怎么保的问题随之而来,群众居住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利益关系、服务需求等发生一系列新变化。

在新蒲新区作为遵义市对外开放新高地、产业转型主阵地,城市繁华和绿色生态融为一体的大环境下,大山村得以“组团开发、城乡统筹”发展。

在解决长远生计上,除了培育产业,新蒲新区还大力对大山村回迁群众进行就业扶持,在村里开展专场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引导青壮年免费参加挖掘机、焊工、砖工等技能培训,对参加技能培训的精准扶贫户每天补贴40元。同时,小区门面租赁优先考虑搬迁群众,鼓励大家创业。

在社会治理上,由专人负责为搬迁群众办理户籍、就医、就学、就业提供服务及移民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在还房小区内设立大山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法律讲堂,配备4名专业法律人员进村,提供法制宣传服务,推进法治示范村建设;新建群众文化中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村委会通过管理村集体资产和地灾还房小区经营性资产,盘活村公共资源,经营收益用于还房小区日常管理维护。

环境优美、整洁干净的大山村还房小区。

为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大山村合理规划还房小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大山村红白喜事专用场所一个,两个小区均配备休闲健身设施。

“以前孩子上学每天来回得走2个多小时,现在上学就在家门口,家里老人吃了饭就出来锻炼,小区环境好,也放心。”大山村河边组村民高付润高兴地说,“搬出大山,坐公交车就可以出去务工,大家的出路更多了。”

历经兴盛、衰败、治理,大山村走上绿色转型和生态发展的复兴之路,从“村湾”到“小区”,从“村民”到“股民”,从“农民”到“市民”,家园让生活更美好。大山村的发展模式也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生态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缩影。

猜你喜欢
遵义市山村新区
宜宾市三江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超越函数ex,lnx与几个导出函数公式及应用
我请大雁落山村
山村之晨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山村晚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