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社会生活

2018-01-18 08:13汪枭枭
当代贵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义利克利儒家文化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汪枭枭

儒家肯定“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在处理义利关系的时候,儒家主张“见得思义”“以义制利”“以义克利”,行“义”获“利”;其“义利”观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大有裨益。

儒家学说十分关切人民的现实生活。在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中,“义”排在第二位。荀子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依照儒家的“义利”观念,“义”与“利”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面临且必须处理的现实问题。

肯定义利兼有,是儒家人物辨析“义”“利”问题的基本前提,在处理“义”“利”关系的时候,如何做到“以义制利”“贵义敬义”“以义克利”?本刊记者专访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文军。

义利兼有

当代贵州:如何理解儒家学说中“义”与“利”的含义?

田文军:《中庸》里面讲“义者宜也”,这实即是对“义”的界定。汉儒也说“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儒家主张以“义”为“宜”,这样的“义”,其意是在合宜、适当、应该的范围,实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原则和标准。当然,在儒家学说中,“义”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德性。有学者认为,“义”字的繁体为“義”,从字义的角度讲,“羊”有吉祥和善良之意,“我”是第一人称代词,因而“义”不仅是一种规范和原则,也体现一种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儒家讲的“利”,大概指“富”和“贵”两方面的内容。“富”是财富,人们在生活中有贫富之别,实际上就是占有财富的多寡不同。“贵”是名分、等级,指向人的社会地位,所谓人有贵贱之别,实际上是说人的社会地位有尊卑的差异。“利”既涉及到人们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涉及到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

当代贵州:如何兼得“义利两有”?

田文军:按照儒家的观念,“义利两有”就是追求“义”和“利”的统一。正确理解“义”和“利”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追求物质层面的利益和精神层面的享受是不可能的。人都是血肉之躯,有生存的需要,没有钱怎么过日子?但是追求金钱和利益的方式一定要合理,所以儒家认为只有将“义”和“利”统一起来,才能有合理的行为和正常的生活。

如果在追求“利”的过程中,我们的行为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我们就是正当获“利”,此时享受生活就是正当地享受生活。反之,若逐利行为不符合儒家主张的“义”,这个“利”的获得就是不正当行为。只言“利”会导致物欲泛滥,只言“义”则只能停留在虚幻的空谈,二者皆不利于我们正常的现实生活,因此要将“义”和“利”统一起来,做到“义利两有”。

以义制利

当代贵州:如何做到“义”与“利”的统一?

田文军:儒家讲到“义”“利”问题的时候主张“见得思义”和“以义制利”。一方面强调要用“义”来掌控对“利”的获取;另一方面强调在取得自身利益之后要反思自己的财富来路正不正当,以及怎么处理自己的财富。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的都是“义”与“利”的统一。

已逝的香港影视巨头邵逸夫先生,对自己财富的处理就是典型的“见得思义”。他捐献大量财富帮助国家兴办教育,现在内地很多大学都建有“逸夫楼”。据统计,他光是给教育部的捐款就高达47亿,不包括其他的公益事业。他的财富取之于社会,也用之于社会。这种行为可以说很好地践行了儒家的“义利”观。

当代贵州: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能做到“义”与“利”的统一并不容易,在“义”和“利”的取舍问题上,儒家显然是赞成“以义弃利”的。

田文军:不错,儒家主张“以义制利”“以义取利”,还强调“贵义敬义”“以义克利”,或者说“以义弃利”,最典型的就是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在这一点上,儒家十分坚决。按照儒家的观念,“义和利”的分野就是社会“治与乱”的分野。荀子说:“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

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从国君到其他当权人物都能够重“义”,并且十分强调领导者的表率作用。认为只有领导者重“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有序发展。所以《大学》中说:“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孔子也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对“义”与“利”关系的处理,不仅关乎人们的德行好坏,更关乎社会治乱。因此,儒家认为,在特定的境遇中,领导者或一般民众,有时不仅需要“以义克利”,也需要“以义弃利”。在“义”“利”关系中,以“义”为上,是儒家毫不退让的原则。

行义获利

当代贵州:我们在思考现实社会发展的时候为什么需要关注儒家的思想资源?

田文军: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前提。他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而儒家文化正是一直在引导我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关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许多主张与我们现在提出的“中国梦”的理想是一致的。借鉴儒家的宝贵思想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与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相悖的问题,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这两个层面的建设都纳入我们理解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范围。

儒家文化一直在引导我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关注儒家文化。图为田文军教授在书房。(受访者供图)

虽然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环境、目标与历史上的中国人的生活环境、目标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儒家的这一套思想资源对我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依然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

当代贵州:儒家“以义制利”的“义利”观念在现代生活中有何意义?

田文军:儒家的“义利”观念的内容非常宽泛,只有正确地处理“义”“利”关系,在社会所公认的原则和规范范围内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才会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如果我们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正确理解“义利”的含义、界限、关系,正确地处理自己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份位、伦职问题,做到尽伦尽职,坚持“义利两有”,又能“见得思义”“敬义贵义”,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社会更加有序,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要而言之,通过行“义”获“利”,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民族会更加团结、国家也会更加富强。“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坚持儒家的“义利”观念,可以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帮助我们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义利克利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北京义利经典味道百年情
面包老炮儿
油和醋一瓶装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现代企业管理的“义利”之道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义利“新生”?
阳光照耀大地
丛林狼孩子毛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