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处理方法及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2018-01-18 04:15马振萍
中国果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病菌药剂

马振萍

(山东省滨州市作物研究所,山东滨州256600)

种子是作物遗传因素的载体,种子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植株生长发育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种子处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蔬菜种子中常带有来自病株或土壤中的病菌,会对种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做好种子的处理,可以减少作物在生长、收获、贮藏过程中所造成的种子活力下降,恢复种子活力;也可有效防止种子病毒造成种子的腐烂和死亡,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抗病性;还能消灭种子上的病菌,防治苗期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幼苗营养,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从而达到苗齐、苗全、苗壮,提高产量的目的[1-3]。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子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本文总结了常用的农作物种子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1 种子处理对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使药剂渗透进种子内部,消灭多种病菌,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还能减少田间用药量,从而降低播种成本。种子处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此外,在种子播种完成后,药剂扩散对种子周围的生长环境也起到一定的杀菌效果,避免土壤中携带的病虫害对种子产生危害[4]。

当前,针对种子处理的药剂种类较少,通常只能对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进行灭杀,而对周围环境的杀菌消毒效果较差,因而保护效果受到了限制。而种子在播种后,仍有可能受到外界病虫害的影响。因此,种子处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必须与其他病虫害防治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 种子处理的方法

种子处理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浸种法、拌种法、丸粒化技术等。

2.1 浸种法

浸种法是指用一定浓度的药剂浸泡种子。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杀灭种子内部和表面的病菌。此外,种胚还能吸收一定量的药剂,从而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浸种法不会影响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催芽等过程。但这种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种子带药量较小,种子播种后,药效的持续时间短,防治效果会显著降低。浸种法主要适用于带菌量较多的种子处理。

使用浸种法处理种子时,必须先用温水充分浸泡种子后,再将种子放入药剂中浸泡,否则容易对种子产生破坏。将种子从药剂中取出后,需要用清水进行充分的清洗,去除种子表面残留的药剂,再进行催芽及其他处理。浸种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药剂和种子的类型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来说,通用的药剂对种子的危害较小,因此可以浸泡较长的时间,使药剂充分地进入种子中,对种子内部的病菌进行灭杀。一般来说,浸种的时间在30min以上,最高可以达到数小时。无机农药对种子的破坏较大,因此其处理时间要短于一般的药剂,控制在5~15min为宜,最长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min。用熏蒸法处理种子时,处理时间要适当延长。此外,浸种药液的浓度也需要根据药液的类型和处理的种子类型进行确定。若药液浓度过高,会对种子的活性产生破坏;若种子浓度过低,则起不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普通药剂的浸种时间通常较长,因为药剂浓度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浸入种子内部。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药害的药剂或浓度较高的药剂,处理时间要适当减少。无机药剂对种子的腐蚀性较大,通常只需要短时间浸种,且浓度要控制在1%~10%。浸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使药剂均匀分布在种子表面,尤其是用悬液处理种子时,药剂与水容易分离,必须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2 拌种法

拌种法是指将种子和药液一起混合搅拌。这种方法能将药剂均匀地覆盖、涂抹在种子表面。经过拌种法处理的种子所携带的药量明显高于浸种法处理的种子,在种子播种后,对周围环境的杀菌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浸种法。除了能将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灭杀外,拌种法还能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圈,使得土壤中的病菌无法侵入种子,因此防治效果较好。但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种子上附有药剂,不能再使用浸种法和催芽法进行处理,因此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土壤病害严重的地区。

根据搅拌时种子的干湿程度不同,拌种法可以分为干拌种法和湿拌种法两种类型。干拌种法是指将干燥的种子和干药粉进行混合,或者将药剂配置为一定浓度的混悬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的激素、肥料、杀虫剂等,用喷洒或搅拌的方法将试剂覆盖到种子表面。当药剂挥发后,种子表面会留下一层药膜,也被称为种衣。这层药膜在种子播种后也能长期存在于种子表面,具有长期的药效。但经过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种子也不能再进行浸种和催芽处理。湿拌种法是指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湿,然后在种子表面拌上药粉或喷洒上药剂。湿拌种法将拌种法和浸种法两种处理方式结合起来,提高了综合防治效果。但这种方式处理后的种子无法长期储存,需要在处理后马上进行播种。否则,药剂容易渗入种子中,破坏种子活性。

在选择处理方法时,要明确各种方法可能给种子造成的副作用。一些容易对种子胚芽及发芽产生影响的药剂不能使用湿拌种法,而应使用干拌种法,以减少种子表面粘附的药剂量。在采用拌种法处理种子时,使用的药剂量必须适当,要使药剂均匀地覆盖在种子表面。通常,使用的药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3%~0.5%左右,最低不少于种子重量的0.1%。当用药量过多时,种子表面粘附的药量会过量,导致种子活性受到影响。对于容易受到药害的种子,在采用拌种法处理时,尤其要注意控制好用药量。

2.3 丸粒化技术

丸粒化技术是指在杀菌剂、杀虫剂等药剂中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成膜剂、润滑剂等辅助剂,将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种子变成大小、形状规则的小球体,相当于对种子进行多层包衣。经过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种子病虫害防治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进而提升种子的播种质量,为精细化播种和机械化播种奠定基础。但当前丸粒化技术的成功率较低,经过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种子有效成分的含量低、透气量差,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严重的分层和脱离问题,会影响种子之后的活性。此外,在应用丸粒化技术时,需要有高能效、低毒性、透水透气性较好的生物制剂。

2.4 干热消毒

干热消毒是将精选出来的种子进行晾晒,使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到7%以下的方法。通常,番茄种子需要放置在700℃的温箱中持续72h;辣椒种子则需要在60℃的环境下持续处理3~4h;西瓜种子需要先在40℃环境下预处理24h,使种子的含水量从9.5%降低到5%左右,然后再转入72℃的环境中处理72h,此时种子的含水量能够降低到1.5%~2%左右(种子内部的含水量越低,病毒的存活率也越低);黄瓜和甜瓜种子需要先在40℃的环境中预处理24h,再转入70℃的环境中处理3d,经过处理后,黄瓜种子枯萎病的发病率会显著降低。

2.5 烫种消毒

烫种消毒根据烫种的温度,可以分为开水烫种、温水烫种两种类型。不同蔬菜的耐热性不同,要根据种子的类型,合理选择烫种温度和处理时间,确保经过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能有所提高,病虫害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开水烫种时,需要先用清水将种子清洗干净,然后将种子放进盆子里,再加入凉水,使水刚刚盖过种子。再向其中缓缓注入开水,边倒水边搅拌。当整体水温达到75~84℃时,停止注水,继续搅拌1~2min后,再次注入凉水,使水温降低到30℃时,停止搅拌,让种子在水中充分吸水膨胀,再晒干。开水烫种法适用于表面较厚、较硬,透水性较低的种子处理,如冬瓜、丝瓜、韭菜等。

温水烫种则可以用于多种病虫害的防治。烫种前,先将种子放在一个干净的盆子里,然后缓缓倒入50~55℃的温水,使水量达到种子量的5倍。在倒水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搅拌,当温度降低时及时补充热水,使温度保持在50~55℃的范围。不同种类的种子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有所不同:辣椒、西葫芦、白菜种子对温度的要求为55~60℃,时间要求为 20~30min;黄瓜、西瓜、甜瓜等种子对温度的要求为55℃,时间要求为15~20min。

3 种子处理常用药剂及适用范围

种子处理产品、包衣材料、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添加剂的选择是影响种子的性能、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产品和组合的选择应基于重要数据的评估,证明其适合用作种子处理和使用的应用程序。种子处理应遵循相应的规范标准,以支持其产品的有效性,包括种子安全性、流动性、可植性,处理后种子的粉尘水平以及处理过程中的温度限制、要求,即至少要对处理的种子样品进行评估,证明处理的一致性。

盐水是种子处理过程中最常用的试剂。使用浓度为10%的盐水对种子浸润10~20min,然后再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清洗。盐水浸种法适用于芸豆、菜豆菌核病、线虫等种子病虫害的防治。高锰酸钾溶液也可用于浸种,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防治蔬菜病毒、立枯病等[5]。在播种前,使用800倍高锰酸钾对种子浸润25~30min。福尔马林溶液可以用来浸种,通常使用100~3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30min,可以有效防治种子枯萎病、炭疽病、细菌角斑病和黄萎病等。

4 种子处理的过程

4.1 种子精选

为了确保种子播种后可以有较高的出芽率及良好的生长状况,在前期必须进行种子精选。在精选时,要选择颗粒饱满、种皮颜色有光泽的优良种子,及时筛除病粒、损伤粒、虫蛀粒等劣质种子。

4.2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由微肥、激素、色素等药粉、试剂组合而成的。种子包衣能够提高种子出芽率,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促进植株的良好生长。不同种类的种子对包衣成分的要求也不同,在选择包衣试剂类型时,必须根据种子的种类进行合理选择。

[1] 夏志保.减轻蔬菜病虫害的无公害措施[J].上海蔬菜,2012,(3):75-77.

[2] 唐洪.蔬菜种子处理及化学除草技术 [J].四川农业科技,2012,(11):63-65.

[3] 郑平,张维军,毕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34.

[4] 张静,胡立勇.农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31(4):258-264.

[5] 郭群利,胡晋,洪中川.高锰酸钾浸种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成秧率的影响[J].种子,2007,(6):67-68.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病菌药剂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观察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