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设施种植小环境控制

2018-01-18 04:15张玉玲
中国果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风口日光温室二氧化碳

张玉玲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农业委员会,山西长治046011)

番茄,茄科番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种植。番茄的果实营养丰富,具有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番茄中“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可调整胃肠功能;番茄中的果酸,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对高血脂症很有益处。因此,番茄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1]。

为提高经济效益,番茄多采用设施栽培。设施种植与露地种植不同,由于是人造环境,温、光、水、气、肥等条件都需要人为调节与控制,茬口安排、品种的生理特性都要满足常年生产和市场供给的需要,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控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措施[2],因此设施栽培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均高于露地种植。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设施栽培要点,即从大棚修建、选种、育苗、定植等环节来分析和总结设施番茄的栽培技术,而对番茄设施栽培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研究较少。本文着眼于设施栽培的小环境控制,从温度、湿度、光照、气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设施番茄的生长要求。

1 品种选择

选用耐寒性强、抗病、耐热、丰产、品质好的大果型品种,如中杂101号、谷雨天禧和中研988、西农206号等新优品种。引进新品种,特别是引进国外及长江以南品种,要充分考虑地域适应性,并进行一个茬次的田间鉴定试验。

2 室内小环境气候控制

西红柿进入开花结果期,直至拉秧,外界天气逐渐转冷,光照逐渐减弱,必须采取严格的、科学的控制管理技术措施,确保日光温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气体环境。

2.1 温度管理

室内温度白天保持在 22~28℃,夜间保持在12~18℃,夜间最低温度短时间内也不要低于8℃。管理重点是增光、保温、防低温[3],主要措施如下。

2.1.1 保持密闭环境

检查日光温室风口,以及棚膜等覆盖物,及时修补破损处。并注意保持棚膜清洁透明,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灰尘等污染物,利于采光和受光。

2.1.2 适时揭盖保温被

番茄保温被(或草帘)一般在太阳出山后30min揭开,下午太阳落山前30min回放覆盖。注意在阴天、雪天,上午8~9时揭开保温被(或草帘),下午4~5时回放覆盖;遇特殊寒冷天气,要在北墙外侧加30cm厚的作物秸秆,或者临时加温。

2.1.3 严格控水

需要浇水时,在晴天上午9~11时浇小水;阴天上午11时左右,以平时浇水量的三分之一小水补充。低温下,湿度大,不放风,撒生石灰降湿。

2.1.4 注意通风

上午10~11时,室内温度超过30~32℃的临界高温时,开始打开风口通风,由小到大,渐次进行。同时开风口的距离不低于20m,风口开放时间依季节不同,12月中旬至2月底,一个风口一次通风时间不超过30min。风口以顶风口为主,不能打开底风口,更不能形成空气对流。

2.1.5 预防倒春寒

3月上旬至4月底,正值秋冬茬日光温室西红柿生长发育后期,此时必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状况,适时、及时采取回放保温被(或者草帘),加强防寒措施,确保安全高效生产。

2.2 光照管理

设施番茄管理重点是增加光照时间和补充光照,主要措施如下。

2.2.1 减少遮阳

结合摘除叶片与侧枝,增强植株间通风与透光能力。在阴天、雪天,要及时揭开保温被或草帘;并注意清除棚膜上的水滴、灰尘、粉尘等污染物,保持清洁透明。

2.2.2 安装补光灯或反光膜

在日光温室内北墙,每隔10~15m安装专用补光灯,每天实施3~4h补光。在室内北墙表面,张挂反光膜;也可在大棚内北墙表面,用白石灰涂白,或者用白色涂料涂白。

2.3 湿度管理

2.3.1 空气湿度管理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超过临界值,而温度处于25℃以下时,一般不放风,通过向行间撒施生石灰吸湿降湿。严格控制浇水次数,每次浇水量要小。严禁使用任何喷施药剂和肥液等叶面喷雾措施。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大,空气温度15~31℃的情况下,利用晴天上午11时左右,打开顶风口,放风20min左右。风口要小,一次风口间距不低于15m。需要开多个风口时,一定要在关闭上次风口后,再打开下一轮风口,交替进行。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大,空气温度超过31℃情况下,按照温度管理通风措施,正常通风降湿。

2.3.2 土壤湿度管理

土壤相对湿度大小,主要与浇水和田间中耕松土有关。湿度大的情况下,及时对垄间土壤进行中耕松土,并向行间撒施生石灰降湿,严格执行“浇水要小、少走或者不走明水”的浇水原则,严禁下午3时以后浇水。室内温度20℃以下时少浇水或者不浇水。做好田间清洁,植株下部叶片摘除,提高通风与透光效果。

2.4 气体管理

秋冬茬日光温室西红柿的绝大多数生长发育时间,处在密闭的环境内,通风次数少、量不大,通过空气交换来补充二氧化碳不足受限制。必须相应的补充二氧化碳措施,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除此之外,还经常存在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氯气等有害气体,造成大量的生理病害,应及时去除有害气体。

2.4.1 二氧化碳控制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技术措施,增加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反应法、通风换气法、干冰消解法、燃烧法等。通风换气法主要是通过放风措施,补充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但很难达到300μL/L以上。施肥法是通过增放土壤二氧化碳肥料,效果慢,不易控制。化学反应法相对上述两种方法,经济、简单、实用、效果快。一次每667m2日光温室用2kg碳酸氢铵与2.5kg硫酸反应,释放出纯净的二氧化碳。先将硫酸用清水稀释3倍,将碳酸氢铵加入反应。每667m2日光温室一次布点30个左右。用塑料筒作为反应器具,悬挂高于地面0.5~1m。干冰消解法是将冰块置于日光温室内,自然消解,但对保温增温有负作用。而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将购置的专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置于室内,但会增加使用成本。

2.4.2 有害气体控制

蔬菜塑料大棚一般有毒有害气体较多,如氮气、氨气、亚硝酸气体、乙烯和氯气等。其中,氮气是由于施用过量尿素、硫酸铵等速效化肥,或施肥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氨气则是由于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在棚内高温条件下分解而产生的。一次施用氨态氮肥过多,会使某些菌体的作用降低,造成土壤局部过酸,当pH值小于5时,便产生亚硝酸气体。此外,如果农膜或地膜的质量差,或地内有地膜残留,以阳光曝晒,在棚内高温条件下,易挥发产生乙烯和氯气等有害气体。针对这些大棚可能会产生的有毒气体,种植户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预防,合理施肥、通风换气以及选用安全无毒的农膜和地膜。

[1]潘爱平.高山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生长势与营养品质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5.

[2] 舒海波,贺超兴,张志斌,等.不同有机土栽培方式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6):120-125.

[3] 樊怀福,杜长霞,朱祝军,等.限根栽培对大果型番茄浙杂204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3):343-348.

猜你喜欢
风口日光温室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地产+露营”新“风口”来临?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