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中“拓”的操作要领分析*

2018-01-18 18:27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康复保健中心青岛26607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病源内旋前臂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康复保健中心(青岛,26607)

《诸病源候论》,由隋代巢元方所著,是中医史上现存的第一本专门叙述疾病分类、病因病机和证候的中医学典籍[1],该书未载一药一方,却有“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的说法,记载导引术280余条。巢元方身为“太医博士”,对汤药并非不精通,却只列导引疗法,可见其对导引的情有独钟与自信。整理挖掘这些导引操作,对于丰富中医治疗方法,完善中医气功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导引法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因此对于描述导引法的文字给予明确的操作要领说明,对于理解、还原和应用这些导引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导引习练过程中的体会,对《诸病源候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拓”的操作要领进行分析阐述,冀希望抛砖引玉,供同道讨论。

在280余条导引法中,“拓”字出现于24条导引法中,被使用于29处,出现条目约占总导引条目的8%,是《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中常用的一种动作。导引法专业性较强,本书导引法为巢元方编纂,因此在选词表达操作意义上,不应该出现用同一个词表达截然不同的几种操作,而只能是作者心目中的某一类动作要领。

“拓”,《唐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托”。手承物也,一曰手推物也。唐朝诗人李山甫诗作《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一拓纤痕更不收”,讲述的是崇徽公主到汾州的典故。崇徽公主以手掌拓石壁,遂有手痕,即今灵石公主手痕碑。可见“拓”,从训诂中可得两义:第一,音义均同“托”,表示以手承物;第二,表示以手推物的含义。在《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中,“拓”的操作含义必然是二者之一。根据导引习练过程中的体会,“推”和“托”操作要领的区别表现于三个方面:前臂是否有旋内的操作、动作的操作方向、动作的操作力度;有前臂旋内的动作,无从下向上的含义,主动发力就是“推”;无前臂旋内的动作,有从下向上的含义,被动受力则是“托”。

本文倾向于选用 “以手推物”,理由如下。

结合原文导引操作分析

《诸病源候论》中“拓”用于“前后拓”、“上拓”、“拓席”、“倒拓两髆井前”、“拓颐”、“拓颏”、“拓两颊”、“拓腰”、“拓肘头”、“涌泉相拓”、“拓两髆头面”、“拓膝头向下”中。

其中“拓席”有8处,“拓膝头向下”1处,“拓两髆头面”1处,“髆头”指肩峰处,以上10处取“以手推物”之义,显然最合适。“涌泉相拓”1处,取的也是“推”之义。在《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中,指既可是“手指”,也可是“足趾”,相拓,就是双足掌心相合,类似双手“合十”,然后双足相对用力,表现出“推”的要领。

“倒拓两髆井前”,见于导引条文“两手掌倒拓两髆井前,极势,上下傍两掖,急努振摇,来去三七,竟。手不移处,努两肘向上,急势,上下振摇二七,欲得拳两手七,因相将三七。去项髆筋脉急劳”中。髆,指肩胛;井,穴地出水曰井。《广雅》“深也”。因此,“髆井”之义有二:一为两侧肩胛之间的深处,位置有一处;二指缺盆,两侧各有一处,《针灸大成》中也记载髆井为肩井穴别称,肩井即在缺盆中。原文认为有两个“髆井”,因此,这里髆井取第二义是最合适的。两掖,即两腋。原文中“上下傍两掖”为说明性文字,解释倒“拓”的部位靠近两侧腋窝。“倒”有“颠倒”和“跌仆”二义。与“拓”相连,无论取二义中的何义,均需内旋前臂,主动发力。因此,此处拓字之义取“以手推物”更为合适。

“前拓”的用法有6处。其中1处,做双手前“拓”;其余5处,均是前后取势。从操作角度讲,“取势”需要双手前后相对用力,必然要前臂内旋,主动发力,才容易达到导引中要求的“极势”。

而“拓颐”2处、“拓两颊”1处。颐,《释名》“或曰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将其定位于面颊部。因此这3处取“以手推物”之义,即前臂内旋,双手发力也是合适的。

“上拓”2处、“拓颏”2处。颏,《玉篇》“颏,颐下也”。俗称下巴。这两处取“托”,不论从字义还是从导引操作都是行得通的。上拓出现于“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似推物势”和“两手拓,向上极势”两处,根据其后的注解,“如似推物势”和“向上极势”可知,此处导引动作是需要主动发力的,因此取“推”义胜。拓颏出现于“一手拓颏,向上极势;一手向后长舒急努,四方显手掌,一时俱极势四七。左右换手皆然。拓颏,手两向共头,欹侧转身二七”,同样其后的注释也暗示了此处双手需要主动发力,因此也是“推”的操作。

“拓腰”有4处。单单讨论“拓腰”操作要领,“推”与“托”也都能讲通,也可操作。但是,如果再考虑前后文内容,取“托”,在操作上,就会有些问题了。其一,托,表示以手承物,其力的方向是从下向上,手托于腰,无论置于何处,腰都不可能真正出于手的“上方”;其二,“拓腰”的实际操作由上肢完成,上肢位于腰的两侧,因此,“拓腰”动作的力量方向不可能从下向上;其三,四条条文在“拓腰”基础上,后文还要求“拓腰后,展两肘头相向”、“拓腰向上,振摇臂肘”、“ 拓腰,蹙髆极势”。如果仅仅是向上托住,手所放的部位只能贴近侧胁部,才能最大化“托”的效果。在保持“托”的位置前提下,然后或者让双肘尽量靠近,或者充分内收外展肩关节,或者尽力收缩肩胛部,显然都是很难操作的。其四,如果手放置的部位就在腰眼部位,其实从其操作要领来讲,做的方向就是“由后向前”,就是“推”,而非“托”。可见“拓腰”取“推”,更符合实际操作。

“拓肘头”似乎取“托”更加有道理。但是考虑到后文的 “以肘拄席”,双手向外“拓”肘,依然包含前臂内旋,主动发力的操作,故而取“推”之义也更加合适。

结合操作状态分析推与托的操作特点

“托”,方向从下向上,因为是被动受力,相对“推”的动作而言,偏于静态;“推”,发力从内向外,相对“托”的动作,偏于动态。“托”与“推”均以手作为中介而体现其动作,在导引过程中,上肢主动,其活动轨迹,更方便于引导“内气”的运行。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拓”取“推”义,也更为恰当。

“承”与“托”

在《诸病源候论》中,有6处使用“承”字。托,手承物也。可见“托”义,在《诸病源候论》中是用“承”来表示的,“承”的动作由手完成,其操作对象只有一个部位:胁部。

综上所述,“拓”在《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中当取“以手推物”之义。

因此在《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中“拓”的动作操作要领在于前臂内旋,最后依赖掌根主动发力,用力方向应该是由内而外,即从近身处向远身处,因而其肘部在外部形态上,不应当太紧。“涌泉相拓”其操作的直接部位虽然是足,但是其操作要领其实与手相应部位是一致的,小腿内旋,足跟发力,由内而外,膝部屈曲。“拓”是主动动作,强调过程,从内向外,因而具有引动气机由内而外的效果。

猜你喜欢
病源内旋前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世界政治乱象的美国“病源”(纵横)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合体袖的内旋结构原理与制板方法
通过数学建模形成生命素质“众涵数”确立“数学遗传学”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篇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