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不同负荷对排球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效果对比研究

2018-01-19 03:29洪冰洁
运动 2017年22期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杠铃受试者

洪冰洁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种不同负荷对排球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效果的对比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3、2014级专项男生共28人为实验对象,平均年龄为21±0.67岁,平均身高为182±2.70cm;平均体重为72.54±3.34kg;健康状况良好,所有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本实验。实验分为2组,每组14人。首先,测量受试者杠铃负重半蹲的1RM值,并从大到小排列。分为共14个区组,分配随机数字,然后每个区组内按随机数字大小分组,大的为A组,小的为B组。A、B组分别为40%~60%1RM 大负荷和70%~90%1RM的中等负荷强度杠铃负重半蹲快速力量训练组。1周安排3次训练,持续8周。实验前测量全体受试者的指高、助跑摸高高度和立定跳远,测试3次取最好成绩。8周后再测,与训练前比较以评价训练效果。实验前和实验进行过程中没有告知或暗示受试者任何与实验相关的情况,使受试者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训练,从而保证实验的可信性及有效性。

1.2 实验过程的控制

所有受试者准备活动、训练时间、组数完全相同,运动负荷尽量一致(通过控制受试者心率来实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尽可能保证2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实验。

1.3 实验设计

快速力量训练方案如表1。由于实验期间个人半蹲1RM值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实验中,A组采取50%1RM左右,B组采取70%1RM左右,使得实验负荷强度变化始终在范围内。为保证训练总负荷相同,A组:50%1RM×10次×4组,B组:80%1RM×5次×5组。以上练习至少隔1天进行,每周3次。每次训练课时间为1.5h左右。训练开始第1周适应性练习,第2周开始,每周训练前进行15min的热身准备活动。每次练习严格按要求进行,结束后进行15min的牵拉放松活动。

表1 分组训练方案

2 实验结果

2.1 40%~60%1RM的中等负荷强度杠铃负重训练组(A组)8周后的结果

经过8周的训练后(表2),半蹲重量增加了15.77±2.35kg,比训练前提高了15.65%;相对力量增长了0.22±0.18,比实验前提高了15.71%;助跑摸高重心平均上升高度6.14±1.60cm,比训练前增加6.80%;立定跳远成绩提高7.69±1.85cm,比训练前增长了2.72%。

2.2 70%~90%1RM的大负荷强度杠铃负重训练组(B组)8周后的结果

经过8周的快速力量训练后(表3),半蹲重量增加了19.23±4.94kg,比训练前提高了18.93%;相对力量增长了0.26±0.20,比实验前提高了18.84%;助跑摸高重心高度平均上升3.93±1.53cm,比训练前增加5.94%;立定跳远成绩平均提高4.62±1.86cm,比训练前增长了1.70%。

3 分析与讨论

3.1 分 析

经过8周的快速力量训练后,40~60%1RM中等负荷组(A组)的半蹲重量平均比训练前增长了15.65%,70~90%1RM大负荷组(B组)的半蹲重量平均比训练前增长了18.93%;A组的相对力量提高了15.71%;B组的相对力量提高了18.84%;A组助跑摸高重心平均增加6.80%,B组助跑摸高重心上升高度提高了5.94%;A组立定跳远成绩比训练前增长了2.72%,而B组立定跳远成绩仅比训练前提高1.70%。

经过8周实验的训练,结果显示:2种不同负荷强度的快速力量训练方法对下肢爆发力尤其是表现为弹跳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提高。2种训练方法对发展运动员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方面有不同程度提升,大负荷强度训练明显优于中等负荷强度。然而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展快速力量,尤其在助跑摸高和立定跳远2方面,中等负荷强度训练优于大负荷强度训练。

表2 A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对照表

3.2 讨 论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得到提高,根据爆发力指数=△F/△T的公式,爆发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这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在过去的快速力量训练中,只是单纯地采用极限或者超极限等训练方法来发展最大力量。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训练效果,这是由于大负荷强度训练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的冲动强度大、频率增高,而强度大的快速力量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运动单位发放冲动的频率和强度,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募集运动单位,从而产生更大的力量,相应地使得快速力量能力得到一定程度地增强。但大负荷强度的快速力量训练效果却不如中等负荷。从训练学角度上分析,根据爆发力功率要同时发展速度成分和力量成分的原理,这种训练方法的缺陷在于片面地发展力量成分而没有同步注重速度成分的发展,本身不能在练习中产生快的动作速度。从生理生化角度分析,会使增粗横断面的下肢肌肉造成营养与氧气供给相对不足,由此易诱发代谢障碍,延缓疲劳恢复过程,降低肌肉增力功能。同时,增大接触面的肌纤维间,其摩擦系数相应扩大,从而削弱了肌肉的延展性、协调性与动作速率,不宜建立快速或超快速的发力动作定型。长期单纯的大负荷强度力量练习也许不仅对提高爆发力效果不明显;相反,还会制约弹跳所需的快速力量的发挥,造成慢发力的动力定型。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由于杠杆力臂比的改变和重心线有关阻力方向的改变,在最大负荷强度下蹲过程中的每一个位置,肌肉所做向心收缩的程度不同,效果不一,肌肉各部位的负荷能力也有一定局限,故会影响负荷的增加和弹跳的提高。由于采用大负荷强度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应出现的采用了中等负荷强度快速力量训练方法(4%0~60%1RM),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加快刺激神经系统支配肌肉神经运动单位的运动频率,从而刺激加快肌肉运动单位的收缩速度,提高肌间和肌肉的协调程度,以达到缩短发挥最大力量的时间,相应提高运动速度能力,同时相比小负荷强度快速力量训练方法,又兼顾了快速力量中的力量成分,因此能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训练8周后,2组不同负荷强度下受试者的杠铃负重半蹲快速提踵的1RM值均明显提高,其中大负荷强度组的训练效果优于中等负荷强度杠铃负重训练组。

4.1.2 快速力量训练8周后,2组不同负荷强度下受试者的下肢快速力量均得到发展,机体运动能力明显提高,助跑摸高高度上升明显,立定跳远成绩也有一定提升,说明2组负荷强度训练对达二级水平的排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均有加强。

4.1.3 本研究设计的2种负荷强度的力量训练安排对受试者的运动学指标均有提高,说明设计手段与方法符合快速力量的特征。但是2种不同方式训练后,提高幅度有所不同,说明不同负荷强度对快速力量的提高具有较大差异。提示在快速力量项目训练中,应结合项目特点,迎合专项能力需要,选择适宜的负荷强度等训练安排。

4.2 建 议

4.2.1 本文所得结论只具统计学上的意义,由于缺乏相关的精密仪器设备,难以进行精确的测试和分析,建议有条件的研究人员可以进行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和小样本的精密测试相结合的研究,使结论更具说服力。

4.2.2 实验对象是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3、2014级排球专项学生,所得结论只适合该专项领域和年龄段的群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情况分析专项性的内在联系和迁移效果,不可一概而论。并且样本数量稍显不足,建议今后进一步扩大研究群体和样本数量继续研究。

4.2.3 大多数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半蹲重量与立定跳远关系密切,且随着半蹲重量的增大,相对力量的增大,立定跳远成绩提高明显。而本实验中,70%~90%1RM大负荷强度组比40%~60%1RM中等负荷强度组的杠铃负重半蹲快速提踵的1RM值增长更明显,相对力量增长幅度也更大,但立定跳远成绩增长却不如40%~60%1RM中等负荷强度组,这可能与样本数量不足有关。

[1]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郑伟.现代运动训练与竞技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张波.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谢敏豪,等.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体科学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陈明辉.向心、离心训练对提高下肢快速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6]王保成、李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

猜你喜欢
北京体育大学杠铃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杠铃练习可增肌
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北京体育大学游泳专项学生竞赛裁判能力培养的研究
世界头号大力士拉起524公斤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