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太极拳传播机制的优势分析

2018-01-19 03:30王国亮谢恩礼刘盼盼
运动 2017年22期
关键词:焦作焦作市太极

王国亮,谢恩礼,王 芳,刘盼盼

(1.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2.安徽建筑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601;3.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武术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一项典型的本土项目,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太极拳所展现出的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处事原则,对缓解当前国际关系以及重塑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见,传播与发展太极拳具有重要意义。焦作市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地处豫西北,北依太行,与山西省相邻,南有黄河,与省会郑州、经济强市新乡及古都洛阳、开封有着亲密的地缘政治关系。焦作物产丰富,是重要的粮食和煤炭生产基地,而且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历史名人诞生于此。由于地理位置重要,焦作历史上战乱不断,成为历朝历代的必争之地。由于焦作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太极拳的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这使得太极拳的快速传播和发展具备了优势。2005年,焦作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了“太极圣地”称号,太极拳成为了焦作市的城市名片,焦作市从政府、民间团体到个人,一直都在为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而不懈努力。为大力推广和普及太极拳,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2015年10月18日,焦作市组织了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成功挑战了最大规模武术表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焦作市宣传部部长贾书君表示,在“十三五”期间,焦作市将以建设太极拳文化、健康功能、标准化等专业研究中心和精英人才培训中心、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为抓手,大力实施太极拳振兴战略规划。焦作市在太极拳传播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这不仅与焦作市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底蕴有关,更得益于既定的太极拳传播机制。

1 焦作市太极拳传播机制的优势表现

1.1 政府层面在太极拳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

焦作市政府部门对发展太极拳提供了大力支持,并领导制定了一些有关太极拳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些既定的方针政策对于焦作市太极拳的发展具有宏观导向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有关太极拳各种教育、培训、实践活动的开展。焦作市还提出了“推广普及、人人会太极” “构建黄河太极文化旅游带”“打造中国养生地、培育世界太极城”等具有引领作用的发展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焦作市太极拳国际交流中心”“国际太极文化研究中心”“太极拳博物馆”等逐一成立,不仅为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平台,让太极拳在焦作的推广与普及工作迅速而科学的持续推进,同时也促进了焦作市太极拳文化、产业以及城市环境、城市影响力的提高。焦作市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多次召开以太极拳为主题的会议,并且承办和主办了一些极具影响力的太极拳比赛、论坛和各种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太极拳的对外传播。例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焦作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表1为 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一览表。

对焦作市太极拳主管领导和太极拳学者、教练的调查显示,96%人认为政府是焦作市太极拳传播的主要力量,认为政府部门在焦作市太极拳传播中作用较大的占到22%,作用大的占到74%,而认为作用一般的仅占4%。由此可见,焦作市政府部门在太极拳传播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图1、图2)。

1.1.1 焦作市体育局在太极拳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太极拳,焦作市体育局工作职责第十条明确提出,体育局负有“编制、制定太极拳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太极拳的对外交流和挖掘整理工作”的责任,将太极拳工作的开展作为一条工作职责来推进本市体育工作的开展,这足以说明焦作市体育局对当地太极拳发展的重视程度。

一直以来,作为体育工作的领导机构,焦作市体育局对当地太极拳的推广、普及以及对外交流等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以太极拳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方面,焦作市体育局组织开展了全球百万人同练太极拳、万人游陈家沟、河南省“全民健身 健康中原”主题活动、“促和谐、奔小康”2014年河南省第十届中原武术大舞台武术展示活动、庆三八太极拳健身展示、“全民健身日”焦作市老年体育健身大展示活动等;在太极拳竞赛方面,焦作市体育局组织开展了中国太极拳精英赛、“体彩杯”河南省武术套路锦标赛等各类比赛、河南省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等。各种太极拳竞赛和以太极拳为主题的全面健身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焦作市的太极拳水平,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进一步巩固了焦作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太极圣地”地位,极大的促进了焦作市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表1 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一览表

图1 焦作市太极拳传播的主要力量

图2 政府部门在焦作市太极拳传播中的作用

表2 2006年温县各级各类学校太极拳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除了开展以太极拳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和比赛活动之外,焦作市体育局在官方网站上设立了互动栏目,以便随时指导、答复国内外不同人群的各类体育问题,并在官方网站上大力宣传各种有关体育活动的政策法规,并与相关部门一起组织开展了云台山太极论坛、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等享誉国内外的太极拳交流、研究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焦作市太极拳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展示了焦作市在发展太极拳方面的业绩,同时也提升了焦作人在太极拳发展方面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为焦作市进一步开展各种太极拳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焦作市体育局在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体育方针政策的同时,拟定了系列的有关太极拳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并监督实施,在推进太极拳公共服务和太极拳改革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太极拳师的培训、太极拳后备人才培养、国内外太极拳宣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焦作市太极拳的对内对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决策者、领导者、指导者和考核者的重要角色,对焦作市太极拳的对内对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2 焦作市教育局在太极拳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局是贯彻执行国家、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类教育规划,指导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部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基本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巩固。焦作市教育局的体卫艺科,直接负有拟定体育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协调各级各类学校参加相关体育竞赛以及检测学生健康状况等责任和义务。焦作市教育局各级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焦作的地域优势和太极拳人力资源优势,在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太极拳培训之后,依据各级各类学校的现实情况,将太极拳进校园作为推动太极拳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局统筹指导和各个学校的大力配合下,太极拳在校园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进展顺利,已经成为焦作市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一大特色。焦作市教育局作为学校体育的领导部门,对太极拳的校园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重大作用。教育局要求各级中小学要保证1周进行2节太极拳课程教学,并在课间操中增设以太极拳为主题的活动内容。为了加大推广力度,市教育局还把太极拳普及推广的效果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

以温县为例,2007年开始,太极拳被指定为温县中小学学校的课间操。在教育局及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早在2006年,温县习练太极拳的中小学生达到了6.3万人,习练太极拳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8万3千多人,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20%左右 。2015年,总人口40余万的温县习练太极拳的人数更是达到了近20万人 ,其中中小学生占据绝大部分,这足以说明教育局在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方面做出的努力成效显著。表 2 为2006年温县各级各类学校太极拳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1.1.3 焦作市文化局在太极拳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焦作市文化局是拟定和组织实施文化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和管理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突进公共文化服务、下达有关文化事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和文件的重要部门,同时还负有指导、监管各类博物馆和文化建设,拟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种文件、组织实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管理部门,也是对口指导、传播、管理全市各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最高部门。太极拳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其传播和发展工作是在焦作市文化局的规划、扶持和监管下进行的,因此,焦作市文化局在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焦作市文化局非常重视对外的太极文化展示和交流。2015年,在焦作市文化局组织领导和监管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文化展示馆”建立并开馆,馆内聚集了丰富的太极文化资源,文字、音像、场景、图片、模型、实物等一应俱全,展示了太极文化的魅力,被业内人士誉为太极拳推广、传承和弘扬重要阵地,为社会大众从多角度认识太极拳及太极拳文化提供了方便。2014年,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建成,由太极体育馆、太极文化广场、太极游泳馆以及全民健身和后勤服务中心等,总面积超过了15万平方米。该中心的设计中充分融合了“太极元素”,太极文化陈列展示厅、太极表演厅、太极雕塑、太极铜人、太极池、太极大师宗谱、太极浮雕、太极比赛场地以及相应的功能房等一应俱全。作为焦作市的标志性建筑,该中心每年承办大量有关太极拳的会议、报告、培训、展览以及太极拳比赛活动,成为焦作市太极拳发展的重要阵地,为焦作市太极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在焦作市文化局的指示和领导下,焦作市开展了大量太极文化下乡、太极文化进社区和一系列的太极拳表现等活动,并建立了社会文化站、一大批太极文化中心和培训基地,修建了大量的太极拳场馆,定期举办了各级各类的太极拳论坛、比赛和太极拳培训工作。譬如,焦作市太极推广中心、陈氏太极拳王西安拳法推广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文化研究中心、陈照森太极高级培训班等,定期举办太极拳名师展演等活动,极大的促进了焦作市太极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焦作市还定期开办太极拳拳师、教练员培训班和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和各种以太极拳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各个太极文化中心的成立、各种太极拳论坛的开展以及各种培训班和各类比赛的举办,为太极拳的研究与传播提供了平台。

一直以来,焦作市文化局非常重视太极拳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和下发了一系列有关太极拳传播和发展的政策和文件,组织开展了许多以太极拳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建设了一批以太极拳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以及文化交流中心等,出版了大量有关太极拳的文化产品,组织本市新闻媒体、网络公司持续报道和宣传太极拳知识和不同层次的太极拳活动,在挖掘和弘扬太极文化、提高焦作市太极拳传播和发展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为展示“太极圣地”的巨大魅力和焦作市太极拳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1.1.4 焦作市高等院校在太极拳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焦作市现有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河南工信职业学院、焦作师专、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等五所高校,这些高校成为了焦作市太极拳传播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在太极拳的对外传播方面功不可没。在体育课程安排上,焦作市的高等院校均将太极拳课程作为大一新生第1学期的必修课进行教学,大学一年级新生第2学期以及大学二年级的两个学期还可以选择太极拳作为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学校还有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太极拳公修课程,不同学习所有体育课程的考核内容均包括了太极拳考核(占体育课成绩的1/10),并从课程设置上为学生学习太极拳制定了政策、学习标准和考核标准,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系统的进行太极拳学习。太极拳也成为焦作市各个高校学生运动会的比赛内容以及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必备技能之一。

焦作市各个高校均设有学生太极拳社团,每周定时习练太极拳。河南理工大学还成立了武术高水平运动队,进行系统训练并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武术比赛,成绩优异,不仅促进了焦作市太极拳的对外传播、而且还扩大了焦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各个院系的老师、行政、后勤等人员也逐渐加入习练行列,并参加每年一度的“迎新生运动会”太极拳比赛。在焦作市各个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大学师生习练太极拳的氛围已经形成,太极拳已经成为提高师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体育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乃至国外的留学生,毕业后便成为了太极拳传播的载体,积极开展高校之间的太极文化交流、太极拳比赛,从而影响到全国各地的社会大众,这为焦作市太极拳的对外传播以及宣传焦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1.2 社会团体在太极拳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团体是指以推展文化、学术、医疗、卫生、宗教、慈善、体育、联谊、社会服务或其他以公益为目的,由个人或团体组成的团体,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过的非盈利组织,团体内部成员具有相同的爱好和相似价值观念,相互支持、分享和交流合作,共同在文化传播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作用。文化、技术的结社传播是我国的一个传统,在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结社传播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发展途径和形式。不同群体和个人在形成社会团体之后便有了从事太极拳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据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太极拳的习练、研究、推广和传播。

焦作市汇集了众多的社会团体,由于地处太极拳的故乡,故而很多社会团体的活动内容都涉及到了太极拳或太极拳文化,最为典型的是焦作市太极拳协会及各县区、乡镇、街道的太极拳分会、各个太极拳文化中心、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俱乐部、太极拳培训中心、太极拳推广中心、太极拳交流中心、学校的太极拳社团以及由社会大众组成的太极拳习练团体,这些社会团体构成了太极拳组织传播的主体,是焦作市太极拳传播的重要形式,人员涉及到了党政机关、企业、军队、学校、相关研究机构,还有个体经营者、离退休职工以及农民群众等,正是这些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太极拳的研究、习练、推广、普及、服务,为焦作市营造出了良好的太极拳习练氛围,促进了焦作市太极拳的传播。由此可见,各个太极拳社会团体成为了焦作市太极拳传播的主要力量,正是这些太极拳社会团体的存在,才使焦作市太极拳的对内对外传播才有了根基和依托。

1.3 个体在太极拳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

焦作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天赋、有创造力、有武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太极大师,也出现了很多发自内心热爱太极拳、并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默默贡献的人,这些人如同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剂,为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焦作汇聚了众多的太极拳的嫡系传人,这些传人有的是陈氏、和氏太极拳创始人的后代,有的通过师徒教学的形式而成为当今的太极拳大师,是焦作市太极拳对内对外传播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到焦作向这些太极大师请教,以求学到太极拳的真谛。享誉海内外的太极拳名家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和朱天才以及和氏太极拳掌门人和有禄等均为焦作温县人,这些人已经成为当今推动太极拳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他们都是太极拳的嫡系传人,个个身怀绝技、武德高尚,并发行了大量的影像和书刊资料。另有太极名家陈小星、张东武、陈斌、王兆军、陈娟、王来卿等太极名家,这些太极大师致力于焦作市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成为了太极拳对内对外传播的主要推手。

以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的陈正雷为例,他不仅面对社会大众亲自授拳、讲解陈氏太极拳拳理及其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被全国数十所高校聘为特聘教授,每年穿梭于全国各地,在高校、企业、部队、以及各种高级别的太极拳活动中讲学、授拳。除此之外,陈正雷早在2000年还成立了“陈正雷太极文化传播公司”、建立了“陈正雷太极网”、在陈家沟设立了“陈正雷太极拳馆”,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多家分馆,在西安、乌鲁木齐、郑州、济宁等多个城市成立了“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每年定期举办“陈正雷太极年会”和“陈正雷太极拳国际高级培训班”,举行有关陈氏太极拳的演练、探讨和比赛等。在陈正雷等人的不断努力下,陈氏太极拳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太极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同时也推动了太极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除了上述太极名家之外,焦作市还涌现了一批热衷于太极拳传播的众多人员,他们依托焦作市的地域优势,或在公园广场积极授拳、或建立太极学校、或成立网络传播公司、或经营太极拳产业,有力的推动了太极拳的传播。

一直以来,太极拳的“家族式传播”和“师徒传承式”传播在太极拳的传播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传播方式以“个体对个体”形式出现并流传,成为太极拳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由于这种传播表现为“人对人”的教与学,故而被业内称为人际传播。当前来看,焦作市太极拳依旧以人际传播为主,无论是太极拳拳术、拳理、还是太极拳文化以及太极拳所润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功能,大多是通过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实现传播的。传播者水平不一,既有德高望重、享誉国内外的太极拳名师,也有各个推广中心、培训结构的专业人员,另有各级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在公园、广场、社区等公共场合教拳的社会大众。当前的人际传播已经严重区别于传统的传承方式,传播的受众面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再局限于过去那种一对一的系统的、长期的师徒式传授,传播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大众,既有商业性传播、又有基于各类学校的教学性传播和义务性传播。

2 结 语

太极拳是国粹,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大力传播和发展太极拳,不仅有利于促进全面健身的开展,还可以提高中华民族发展的软实力。为推动焦作市太极拳的快速传播与发展,焦作市制定出了科学的太极拳传播机制,更好的发挥了政府各部门的引导和统筹管理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刺激太极拳市场活力,并吸引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投入到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之中,有效的推动了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不仅为太极拳的传播做出杰出贡献,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借鉴。

[1]郭玉成,刘韬光.化强国视域下武术国际传播方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4):7-11.

[2]太极拳:——种标识性文化符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1):70-74.

[3]郑强芬.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8.

[4]河南焦作邀全球百万人同练太极拳挑战吉尼斯[EB/OL].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5/10-18/572669.shtml.

[5]康晓强.群众团体与人民团体、社会团体[J].社会主义研究,2016(1):55-59.

猜你喜欢
焦作焦作市太极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焦作市企业家太极拳协会揭牌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焦作市太极拳特色区域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地方立法:助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
祖孙乐
开启焦作民主法治建设新篇章
焦作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太极马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