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广府 衔咏于诗
——读连少允先生咏广府文化诗作

2018-01-19 03:29李宽林
西江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南巡舜帝广府

李宽林

连少允(中)与梧州学院学生合影

连少允,1941年出生,原籍广东中山。1966年毕业于广西区直机关大学中文系,1985年移居美国。他从少年时代起便在梧州求学和工作,从事化工行业。

在美国,连少允积极参加当地各种社团活动,历任美国加州斐士那市俊英工商分会主席、斐士那市中华会馆理事、加州中华文化协会中文秘书等职。近年,还被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聘为“领保联络员”。2006年退休后,连少允共出版了六本赞颂祖国、传扬家乡文化的诗集。

早年,我曾拜读过连少允先生的诗歌,如今又恭读了他以传扬广府文化为主题的一批诗作,深感他的诗歌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技巧看,都趋成熟,更臻完美。在我看来,连少允先生这批新诗作至少有如下三大特色。

一是以诗纪事,探寻广府文化的演进历程。广府文化追溯起来,可说是源远流长。在诗作中,诗人从史前马坝人开篇,继而写到古史传说中提及的舜帝南巡,然后历述各个历史时期广府文化推演发展的过程,写来史事凿凿,言辞娓娓。试看他的《舜帝南巡葬苍梧》:“异冢衣冠葬九疑,南巡舜帝伴金鸡。湘妃洒泪求天悯,酋长升灵就地栖。起伏云山皆渺少,偕名圣地两依稀。苍梧父老伤心处,大驾崩兮日落西。”该诗从传统说法的“舜死葬湖南九疑山”起笔,一抑一扬,抑扬顿挫,逐步指出不但舜死于湖南九疑是误传,就连湘妃(娥皇、女英)泪洒湘竹求悯、偕名圣地(苍梧、九疑),也只不过是讹传。诗人以肯定的口吻讲述了舜升天之后是伴着梧州白云山(古称大云山)长眠,就地而葬的。这就破解了司马迁《史记》所述舜“崩于苍梧之野”的谜团。

以实校之,少允先生所言不虚。自东汉、三国到唐宋时期,一些著名的权威注释家,如文颖、如淳、颜师古等,在为班固《汉书·武帝纪》作注时都一致认为,舜南巡之极界为今苍梧的东安一带(古称冯乘县)。古代地方志书除有相同记载外,还记述了自唐代以来在白云山处所建有的舜陵和舜庙。至于九疑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明确指出,它因蟠基苍梧之野,罗列着九座山峰,其形相似而令人生疑,故非为今湖南所独占。现代考古专家有一派认为舜死后葬于湖南、广西、广东三省区交界的某处,又有学者认为因舜南巡曾至珠江(含西江),认为舜乃珠江人文始祖。凡此种种,皆可证诗人的语不虚发。

在诗作中,诗人还通过吟咏汉武帝广施恩德、苍梧王城之建(至今已有2200年)、南越国灭归汉,岭南文化源头、南雄珠玑巷陌等史实,把南播的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糅合而产生的广府文化的来龙去脉,翔实可信、有条不紊地呈献给读者。

二是以诗写人,弘扬广府文化的精神传承。广府地区,虽处九域之南,但自舜帝南巡、佗王立国以来,文明开拓极早,文化积淀深厚,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豪雄荟萃,难以指数,即就连先生诗作所咏,亦不下50人。诗人对其中的佼佼者,能据其特质禀赋,各咏其长。如他写赵佗“辑和自有黄金印,统领能无宝剑帮”,表现出南越王治国(封国)之策及统领之威。他写吴廷举“赤子拳拳无玉帛,虎头山上望江流”,反映出一个尚书忠耿赤诚和清正廉明的品格。

在涉及的人杰中,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诗人着意颂赞的一位。连先生诗云:“威望崇高世未双,千军万帜伐新皇。宣言两度张宏愿,革命三番撼四方。奋起亡秦驱骏马,同心立汉杀豺狼。精神领袖兵如海,旗手胸中国可装。”诗写得很大气,诗人把自己的激情全融进诗中去了。首联以夸张的口吻夸言孙中山的威望举世无双,统率千军万马举着反封建旗帜,讨伐清末新立的幼皇;颔联实写孙中山两度宣言立下宏愿,矢志不渝,多次革命威震四方,踬踣不馁;颈联通过用典和隐喻,推翻清廷,缔结共和;末联复以夸张手法,讴歌孙中山作为“精神领袖”和革命“旗手”,胸怀宽广,既拥有如海的万甲兵,也装下了整个国家。诗人的浩气豪情,在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说到底,一种文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志,名人和人杰便是其核心。诗人深明此理,故咏之甚众。

三是以诗咏物,宣传广府文化的风俗民情。咏物诗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诗歌形式,咏的多是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连先生诗作所咏,多集中在广府饮食方面,包括菜式、包点、凉茶、水果、干果等。诗人吟咏起来,大都能从其形、色、香、味落墨,兼作诸多描画渲染,令人垂涎欲滴,在这方面,诗人的精心构思和热情吟咏,就为广府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总的来说,连少允先生的诗作,因情倾于广府,故衔觞而咏于诗,既可供读者当史书去解读,又可让诗家当诗歌来吟赏。

猜你喜欢
南巡舜帝广府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乾隆南巡图》研究述略
天下为家
一路向南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泰国游大事记
浅谈邓小平南巡
从“广府文化”的发展探索非遗传承的现实方法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