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与防治

2018-01-19 17:43付彩霞张本玲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果柄羽化喷药

付彩霞 张本玲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林业站 陕西 镇安 711500)

核桃举肢蛾主要以幼虫对核桃果实的种仁进行蛀食。当幼虫在核桃青皮中蛀食时,青皮颜色会越来越黑,并出现皱缩,进而影响到果仁发育,使受害果实变黑。被害果实的脱落比正常落果时间提前,部分幼虫钻到果壳中蛀食种仁,进而造成核桃仁水分流失。幼虫蛀食果柄,则会破坏果柄维管束组织,造成落果提前,导致核桃产量不佳、质量不高。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4~7 mm,翅展12~14 mm,通体透黑,且伴有一定光泽度。拥有丝状触角,狭长的翅膀,复眼红色,翅缘有毛;前翅外缘1/3处有月牙形白色斑纹,后缘有一椭圆形白色斑点;腹背有黑白相间的鳞毛。后足比身体长,栖息的过程中向侧后方举起,所以被称为举肢蛾。卵为椭圆形,长为0.2~0.5 mm,在刚产下时,颜色为乳白色,之后会慢慢变黄,孵化前颜色为红褐色。幼虫体长8~9 mm,刚孵化时呈乳白色,体淡褐色,头黄褐色;腹足趾钩单序环状,每一节上都长有白色刚毛。蛹呈黄褐色,纺锤形,长5~7 mm。

2 发生规律

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代。每年冬季在树冠下的土中、土缝、石块、枯叶中均可见到老熟幼虫。第2年6月中旬,越冬幼虫就会变成蛹,化蛹盛期在每年的6月下旬,蛹期7 d左右。6月上旬~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果实在7月下旬开始脱落,而脱落量最多的日期在8月初。脱果幼虫进入土中结茧越冬。相较于浅山区,深山区的核桃举肢蛾发生程度更加严重;山区核桃举肢蛾发生阴坡重于阳坡,荒地重于耕地,沟里重于沟外。而在干旱年份核桃举肢蛾肆虐情况有所改善,在羽化期雨量充足时发生较为严重。

3 生物学习性

在早晨和中午很少见到成虫。核桃举肢蛾成虫通常在核桃叶、石块或草丛中栖息,后足上举,像划船一般。下午5:00~8:00成虫交尾产卵,下午6:00~7:30为交尾产卵盛期[1]。成虫在两果相接处,或果柄基部洼陷处和果实端部残存柱头处产卵,很少产在果实表面,每次产卵30~40粒。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卵散产,通常1个果实上产1~2粒,少部分可以产4~5粒。卵期为5~8 d,通常为7 d。幼虫孵化后,在果实表面爬行0.5~2 h,再蛀入果实之中。第1代幼虫造成的果实受害的样子明显区别于越冬代;第1代幼虫对内外果皮和子叶进行蛀食,可以导致30%~80%果实脱落。被害果无食用价值;第2代幼虫所蛀食的只有中果皮,以致于果实外表颜色慢慢变深,并向内凹陷,由此形成核桃黑。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首先,清园深翻。核桃采收后深翻树盘,彻底清除树下的杂草、虫果、残枝落叶等[2]。其次,涂白覆盖。涂白树干,或是对树干进行绑草,可以将在树下越冬的害虫引出来,尽早将其消除,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5月举肢蛾成虫出土前,将纱网或塑料膜紧密覆盖在树下地面,或用泥土进行覆盖处理。最后,摘拾虫果。5~6月份对树下落果进行拣拾,7~8月份把树上的黑虫果摘除,集中进行深埋。

4.2 物理防治。诱杀害虫多采取诱芯、糖醋液、黑光灯等方式;借助害虫性信息激素迷惑害虫,使害虫的交配受到干扰;树干刷白,防止一些害虫为害树皮;套袋可有效阻止害虫为害。

4.3 化学防治。首先,在地面施药。在成虫羽化前进行施药,药剂通常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用量为原药液0.5 kg/667 m2兑水150~200 kg喷洒。若是地面施药效果不理想,就不用向树体喷药,当有虫卵核桃达到10%时,可以对树体进行喷药。其次,树上喷药。在卵孵化初期到末期喷洒药物,在卵期和刚开始孵幼虫期要每隔10~15 d喷药1次,连续喷施2次。

核桃举肢蛾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灭绝难度极大。种植人员在核桃种植过程中应对此虫的防治工作予以重视,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诸多措施展开综合防治,使虫口量得以降低,以此促进核桃产量、质量和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猜你喜欢
果柄羽化喷药
悼留民兄
采果方法对贮藏期猕猴桃果实品质劣变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金刺梨果柄分离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刺梨果柄分离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樱桃上市季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