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8-01-19 11:35丁玲
南方企业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具体措施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

丁玲

摘 要: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是每个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我们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地学习与成长,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放在教学的重点上。那么如何更好地推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据此,笔者在这里以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为例,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论述,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点拙见,希望能为广大高职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领域都离不开互联网的运用与帮助。比如教育领域,不论是初高中的教师,还是大学院校的教师,他们大多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的,因为互联网教学明显比其他教学方式更具优势,同时这也标志着教育步入了“互联网+”的常态化阶段。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即“互联网+ ”虽然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契机,但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來了挑战,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反之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以及怎样将互联网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教师思考与解决的。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首先,“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可以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因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或者是电脑进行网上咨询或聊天,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网上读文章、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使得生活压力与学习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其次是为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交流提供保障,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总是会受到面子、自尊心以及外界眼光的影响,不愿意将自己的现实压力与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总是喜欢“伪装”自己,那么这一教育平台便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结,因为系统自身对个人信息的隐匿为他们与他人的真实交流提供了机会与保证,使得他们更易于与有关人员交流、咨询平时不便或不愿讲出的问题。再者便是引导了教师工作的开展,教师通过学生反应的问题可以得知学生最近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一方面,从而正确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快捷性、隐匿性使得原本复杂的网络文化变得更加深邃,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又会再次融入其他新的外来文化,而面对良莠交汇的网络文化,大学生该如何进行区分与选择成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在对文化的选择上往往会受到自身文化修养、道德水平、警觉性、洞察力、免疫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学生准确地进行文化选择,我们就要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自身的眼力、素养,判断力等才会随之提高,从而使得自己在网络学习中不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控制与左右”。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几点有效措施

运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一般来说,我们要想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指导,首先就要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握与了解。只有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解,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置出相应的工作。比如我们可以让各个院系的学生出一套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然后再综合题目进行组合,再让各班级负责人转发到班级群里,让每个学生都做一份问卷调查,最后教师进行统计准确分析出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压力的主要来源;又或者是以学校名义请一些心理专家进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多渠道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提供可能。

对心理健康教育者进行专业化培训

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而在指导人员的选择上也是很有讲究的,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者进行选择上往往倾向于选择辅导员,认为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人,因此总是把这一任务安排给辅导员,但是辅导员本身工作量就比较大,自身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因此很难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以及准确的心理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可以积极鼓励教育者加强自身心理健康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教育效果。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者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外,对现代教育技术也要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基于“互联网+”开展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新型式的教学,使得课堂的生动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得到提高。此外,“互联网+”环境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熟悉网络文化,掌握“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能够对舆论导向进行正确引导,能够消除学生在心理问题上的误解与恐惧。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一般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师开展工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时,也要注重对师生关系的培养,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听课感想,如问问学生教师讲得快不快,是否听懂教师的讲解等问题,这样一来可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以此来完善自己教学方式的不足;二来还可以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更喜欢教师,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此外,我们教师还可以与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询问他们的心理困惑以及压力来源等以此来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正确地指导与帮助。

创建多种交流方式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会受到面子、自尊心以及外界眼光的影响,不愿意将自己的现实压力与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总是喜欢“伪装”自己,长期下去,学生内心积攒的消极情绪越多,就会越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我们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了解与指导,就不能采取“线上”的方式,而应当采取“线下的方式”,即利用“互联网+”环境里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以及虚拟性,让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与教师、专家或者是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毫无阻碍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或是发泄出来。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交流工具与方式进行更新,如可以采用公用微信号、公用 QQ 号、设立虚拟知心朋友或虚拟机器人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信息的安全性与隐匿性。这样一来,可以便于高校学生在这些交流平台里发泄和倾诉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使得心理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疏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以一个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与发展中。

结语

总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时,可以借助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将这一教学模式与我们以往总结出的优秀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除此之外,我们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时,不能单纯地借助于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忽视了实际活动的开展,导致网络环境与现实教育的脱节,二者之间应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中等低下的水平,但笔者认为,在学生、学校以及教师三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教学水平肯定会越来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姚妍妍,初天哲,季丽梅.“互+思教”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心理改造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

[2]肖潇.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6(31).

[3]罗薇薇,苏颖宏.高职教育中新媒体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某高职院校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

[4]刘玉春,袁永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6,3(18).

[5]张祖曦,廖友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挑战和对策[J].长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03).

猜你喜欢
具体措施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
论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